常言道「十人九痔」,但是有一種要命的病,卻容易在「痔瘡」的「掩護」下,悄悄「生長壯大」,那就是結腸癌。 清河縣中心醫院內鏡診療中心副主任李煥友表示,最近三個月內鏡診療中心已經發現15例晚期結腸癌。53歲的張大爺(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痔瘡」拖半年檢查竟是癌
近半年來,張大爺的大便次數從以前的每天1次增加到每天3、4次,而且每次大便後,衛生紙上還有暗紅色的血跡。張大哥聽說父親的情況後,趕緊帶他到醫院來檢查。對這個「老毛病」,張大爺總是不以為然,「我這就是『痔瘡』出血了,半年了都是買個痔瘡藥擦擦就好,非得花錢做什麼腸鏡啊。」
可是經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證實,張大爺並非「痔瘡」,而是結腸癌。更讓人揪心的是,張大爺的結腸癌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內鏡下治療的機會。「不就是大便帶點血嗎?怎麼就成了癌?」
李煥友提醒大家,80%的結腸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況,通常表現為糞便表面帶有暗紅色的血。一定注意大便帶血的問題,不要自我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腸癌表現早關注
李煥友提醒,當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大家務必要提高警惕,因為結直腸癌是少數可防治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演變為癌症的時間可達5年—10年,且早期治癒率也極高。若在癌前病變階段查出,可以通過腸鏡實現早發現、早診治。
1.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習慣改變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經常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以及不明原因的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2.出現血便:便血是腸癌早期最明顯的症狀,便血量一般不多,主要呈暗紅色。可與大便同時出現或在便後出現,同時伴有黏液。
更重要的是,大家要注意區分痔瘡和腸癌所導致的便血的區別:痔瘡導致的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引發的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
3.大便變形:如果平時的大便很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出現了。因為當腫瘤堵塞腸道,導致腸管變窄時,排便就會不通暢,出現便便變細。
4.疼痛、腹脹、消化不良:腸癌還可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而腹痛或者腹脹前期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後期逐漸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珊 通訊員王新元
編輯/河北青年報記者蔣常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pgBX3EBrZ4kL1Vixe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