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日本國防科技管理綜述

2021-05-24     國防科技要聞

原標題:2020年度日本國防科技管理綜述

導語

2020年,世界各地爆發新冠疫情、中美科技爭霸日益激化、各國不斷發展突破性創新技術,日本作為技術立國的亞洲國家,重新修訂科技相關法律,出台眾多科技政策和制度,加強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尋求在人工智慧、太空、電磁波、網絡等新興領域創新突破,構築多維且全面的國家防衛能力。

一、更新科技相關法律及戰略規劃,牽引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日本為了達成「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的目標,通過修改法律法規、戰略規劃等措施,強化國防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在國防科技領域關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以及太空、電磁波、網絡等新領域,推動國防科技創新發展。

(一)立法層面系列活動活躍國家科技創新環境

為改善其科學技術現狀,提升日本國家科技研發創新基礎和能力,日本2020年開展相關法律修訂和立法工作,以優化日本科技創新法治環境,促進科技相關政策創新。

一是修訂《科學技術基本法》,強化並拓展科技創新。《科學技術基本法》是日本科學技術頂層母法,以「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為目標,推動國家科學技術振興。2020年,日本將其更名為《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把「僅與人文科學有關的科學技術」和「創造創新」增加為振興對象,強化科技人才培養機制,要求研究開發法人、大學、民營企業參與科技人才培養和成果普及與轉化應用。

二是修訂《活躍科學技術創新創造相關法律》(即《科技創新活躍法》)加強產學研政合作。該法律最早制定於2008年,旨在應對國際競爭激化和經濟社會形勢變化,通過活躍科學技術創新創造,實現知識、人才和資金的良好循環,提高日本國際競爭力。此次修訂進一步加強產業、學校、政府之間的合作,優化「創造創新」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制度,優化中小企業技術革新制度。

三是出台尖端技術相關法律。2020年夏,日本出台《關於促進特定先進情報通信技術運用系統的開發供給及引進法案》,對尖端技術研發企業是否符合網絡安全要求、是否能穩定提供服務等進行認證,重點關注5G、無人機等尖端技術研發企業,旨在嚴控尖端技術信息泄露,推動尖端技術企業健全發展。

為推進各項法規制度落實,日本內閤府新設「科學技術創新推進事務局」,以此對科學技術創新相關政策進行橫向調整,形成全國範圍內科技創新合力。

(二)國家綜合創新戰略和計劃引領國家創新方向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日本政府為應對疫情並推動科技創新,制定了制定綜合創新戰略和科技計劃,重視對傳染病應對方式的研究,推進人工智慧、生物、材料和量子技術等新興技術創新發展。

一是內閤府《綜合創新戰略2020》引領創新方向。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CSTI)作為日本科技頂層決策機構,2020年制定「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2020」, 明確了四項重點任務(支柱):應對新型冠狀肺炎傳染病難題以及構築可持續且強韌的社會與經濟結構;形成創業生態圈中心城市並促進實現智慧城市和國際擴張;支持年輕研究員增強研究能力,建立世界一流規模的基金,振興人文和社會科學;加強人工智慧、生物、量子技術和材料等基礎技術,以及應對傳染病、自然災害等有關安全保障的科學技術、環境能源等重要領域的舉措。

二是繼續推進《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的四大任務。日本內閣會議2016年通過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20年是實施該計劃的最後一年,努力完成四大任務:創造未來產業和推動社會變革;積極應對經濟和社會課題;強化基礎實力;構築人才、知識、資金的良性循環體系。該計劃指出,要放眼全球開展國際合作,將日本建設成為「世界上最適合創新的國家」。目前文部科學省正在推進《第六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的制定。

三是文部科學省《2020版科學技術白皮書》描繪未來科技發展藍圖。《科學技術白皮書》是日本科學技術振興進展的年度報告,提出2040年未來科技創新發展構想圖;介紹了日本科學技術政策的發展,面向未來產業創造和社會變革創造新價值所做的舉措,強化科學技術創新的基礎力量,構建面向創造創新的人才、知識、資金的良性循環系統,深化科學技術創新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強化科學技術創新的推動功能等。

此外,日本在重大前沿科技領域出台專門戰略規劃,如6G綜合戰略計劃綱要,加大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加強政府與私營企業合作,力爭5年內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提升日本全球競爭能力。

(三)防衛省防衛技術戰略和規劃推進國防關鍵技術發展

2020年,日本防衛省出台了《防衛白皮書》,加緊實施防衛技術戰略和規劃,制定重大防衛技術領域研發路線圖,快速推進國防關鍵技術發展。

一是出台《防衛白皮書》,提出有關防衛裝備及技術的措施,在有關新領域的技術和有可能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重要技術領域確保技術優勢,修訂了「中長期技術評估」;關於開發下一代戰鬥機,提高技術可靠性和降低成本,國際合作與自主開發相結合,選擇18個項目管理重點對象裝備,推動裝備高效採購,有效利用長期合同,統一採購裝備,降低採購成本。加強履行FMS採購的防衛省管理體制,隨時掌握日美物資交貨情況,加強與美國合作,謀求加強履行管理。加強日本工業基礎韌性和彈性,修改企業競爭環境的合同制度,加強裝備供應鏈風險管理,增強日本國防企業對進口裝備維護保養參與度,在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下,推動裝備適度地向外國轉移。

二是頂層防衛技術戰略追求技術優越性和研發效率。日本防衛裝備廳2020年仍在沿用制定於2014年的《防衛生產和技術基礎戰略》,以及制定於2016年的《防衛技術戰略》。防衛生產和技術基礎戰略目標是強化日本防衛生產和技術基礎,提供構建長期官民夥伴關係、採取強化國際競爭力等措施、日本國內開發、國際共同開發與生產、進口防衛裝備相關基本思路。防衛技術戰略是在預測中長期技術動向的同時,為了準確且敏捷地執行以研究開發為中心的技術政策,給各種戰略性措施指明基本方向的文件。其中提到防衛省技術政策的兩個目標:確保技術優越性、有效率地研製優秀的防衛裝備。同時提出了技術政策應思考的課題和具體推進措施等。

三是《中長期技術評估》關注重要先進技術發展。目前防衛裝備廳基本沿用了發布於2016年的《2016年度中長期技術評估》,明確了未來20年防衛科技領域發展方向,重點推進13項能力:警戒監視能力、情報功能、運輸能力、指揮控制和情報通信能力、保證周圍海域空域的安全、應對針對島嶼的攻擊、應對彈道飛彈攻擊、游擊和特殊部隊的攻擊應對、太空領域的應對、網絡領域的應對、應對大規模災害、應對國際和平合作活動、研究開發的效率化。防衛省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提到對《中長期技術評估》進行修訂,重點關注新興領域相關技術,對改變遊戲規則的先進技術創新發展。

四是提出開發願景和研發路線圖,對新興技術發展予以具體指導。防衛省防衛裝備廳於2019年出台《研究開發願景——實現並發展多維綜合防衛能力》,優選與聚焦新興領域相關技術、改變遊戲規則的先進技術,優化研發程序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制定國防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願景,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有效且快速的研究開發。此外,防衛裝備廳制定了2019~2038年研究開發路線圖,提出了電磁波、太空監視、網絡防禦、水下防衛和防區外防衛能力等國防技術領域的發展路徑和政策措施。

二、推進多項研發創新項目,帶動新興技術創新發展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其軍事科技發展受到限制,日本採用寓軍於民戰略,國家層面在內閤府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領導下推動多項研發創新項目,防衛省層面通過防衛裝備廳全力推進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位度。

(一)政府多個創新項目推動國家新興技術快速發展

內閤府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作為日本國家科技創新的指揮中樞,目前正在推進3個科技創新計劃,提升日本在人工智慧、量子、生物等領域科技水平。

一是產學政合力推進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SIP)第二期。由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選定提升日本科技競爭力的重要課題,採取跨領域的方式推進產學政合作,推進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推進國際標準、智慧財產權戰略和風險投資援助等制度改革。2020年推進創新研發12個課題,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網絡空間基礎技術,物理空間數字數據處理基礎,通過綜合型材料開發系統進行材料革命,利用光和量子的實現「超智能社會5.0」的技術,利用人工智慧醫院的高度診斷與治療系統,創新性深海資源調查技術等,以提升綜合性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推進官民研究開發投資擴大項目(PRISM)。該制度加強政府與民用企業合作,加大官民研究開發投資,促進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包括研究開發型和系統改革型,研究開發型將自上而下地決定基於綜合創新戰略制定各種戰略的實現措施,系統改革型推進國立大學獲得民間資金,誘發官民研發投資。2020年該項目研究開發型關注人工智慧技術、建設與基礎設施維護管理/防災與減災技術、生物技術、量子技術,構建「創業生態系統」,推動創新創業環境建設,誘發官民研發創新投資。

三是推進登月型研究開發制度(MOONSHOT)。該制度是為了應對超老齡化社會和地球溫室化問題等重要的社會課題,由政府設定目標後進行有挑戰性研究的推進位度。2020年確定了7方面研究目標和任務:將人類從身體、腦、空間、時間的制約中解放出來;能夠進行超早期疾病預測與預防;實現機器人通過自主學習和行動與人共生;實現在地球環境再生方面可持續性資源循環;創造全球規模的、可實現的、無浪費的可持續性食物供給產業;實現容錯的通用量子計算機技術;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醫療與護理系統。

(二)防衛省全力推進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位度

在國防科技創新領域,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全力推行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位度,開展探索性、獨創性、創新性國防科技研發項目,以滿足武器裝備和軍事作戰需求。

採用充分競爭招標的開放創新管理模式。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位度自2015年設立,是由防衛省獨自出資、主導實施、軍民協同的競爭性資助研究項目,效仿美國DARPA創新管理模式,按照獨立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原則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加強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充分挖掘原始創新研究成果,培育有前景的萌芽和早期研究,促進先進前沿技術在軍民領域的應用,拓展國防科技領域的創新極限。項目研究成果可運用於國防和和軍事領域,也可轉化應用於民用領域。

不同項目採用分類管理模式。項目按照研究規模分為S、A、C型3種。S型為大規模研究項目,可以簽署多年委託合同(不超過5年),注重對項目的長期持續資助,要求開展大規模試驗或測試,開展多個專業領域綜合集成;A型為小規模研究項目,關注項目的新穎性,獨創性或創新性;C型為小規模研究項目,關注高風險、高度原創性的研究項目,在管理模式上提倡大膽創新、寬容失敗,特別向年青科技人員傾斜。

項目實施取得了較大成效。2019年完成的相關課題成果,如高功率雷射輸出、輕量熱電池、電磁波屏蔽膜、觸覺/力覺出示系統等領域技術成果已得到轉化運用。項目實施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截止至2020年9月1日,累計發表89篇論文、453次口頭報告、127項專利成果。2020年驗收通過了21個課題,其中S型7個、A型5個、C型9個,在雷射、人工智慧、電磁波、材料、化學、量子、增材製造等新興技術領域取得了較大創新突破。

三、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加速國防科技成果轉化

日本在太空、電磁波、網絡等新興技術領域,努力構建多維綜合防衛能力,堅持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加速國防科技成果轉化,也加速民用技術轉軍用,如通過新技術短期實證事業加快民間先進技術轉為軍用。

(一)實施新技術短期實證事業項目,推動先進技術應用

(二)全方位開展國際合作,加速科技研發與轉化應用

日本全方位開展國際合作,提升日本新興技術創新能力,並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2020年日本展開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工作,機身部分選定日本三菱重工進行研發生產,其他技術選擇了與美國等國家國際合作模式研發,提升國防關鍵技術創新水平,並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在日本各界轉化應用。日本還與英國進行了空對空飛彈技術合作研究,與法國進行魚類探測技術合作研究,與澳大利亞進行船舶流體力學合作研究,與印度進行圖像定位預測技術合作研究,提升本國國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能力和水平,並推進國際技術轉化應用。此外,日本基於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向世界各國出口防衛裝備,與10多個國家簽訂了防衛裝備品和技術轉移協定,2020年與越南簽訂了技術轉移協定,通過國際合作與技術出台,提高日本國防高技術創新能力,並提升日本在國際軍火市場的話語權。

四、重視專業人才培養,夯實國防科技創新基礎

針對國防領域關鍵技術人才不足、多樣化道路不足、科技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日本政府和防衛省2020持續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激勵制度為科技人才提供創新環境。

(一)政府多項政策舉措為專業人才成長提供機會

為源源不斷充實優秀科技人員,文部科學省設立了眾多激勵或培育研究人員的事業和制度,如開展卓越研究員事業,通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為優秀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機會,助力想要挑戰新研究領域的年輕研究人員;開展可在世界活躍的研究人員戰略育成事業,培育世界頂級研究人員;開設數據相關人才培養項目,培養博士生/博士學位持有者等高級人才;增加優秀青年人才去海外研修的機會;促進女性在理工科領域發展,培養新興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科技人才等。

(二)通過多樣化培訓模式提升國防人才專業化能力

日本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中提及要加強人員基礎建設,加強防衛省事務官的人員力量是2020年度日本內閣相關方針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其中就包含在防衛省內部部局、防衛裝備廳等地進行裝備研發的技官崗位。在軍隊科技人員知識和技能培訓方面,一方面在自衛隊內部開展專業化、針對性、實用性培訓,另一方面,向日本國內企業、研究所以及國內外教育機構提出教育委託培養請求,開展多元化專業人才培養,提升國防科技人員能力和素質。

五、日本國防科技創新管理的特點分析

日本在管理國防科技創新時強調政府的作用和指揮職能,通過產學研政結合的方式調動民間創新研發力量,注重人工智慧、量子、生物等新興技術,以及太空、網絡、電磁等新國防領域,用結合本國技術研發和國際技術合作的方式提升防衛裝備質量,重視自身實力建設的同時放眼世界,不斷提高國防科研實力。

一是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寓軍於民,產學研政一體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日本建立寓軍於民科技創新體系,基礎研究主要依託政府資助,許多高新技術都是由民間研究開發出來首先應用於商業部門,然後再有選擇地應用于軍事領域,日本採用產學研政一體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整體創新與重點突破相結合,重視新興前沿技術前瞻布局與長遠發展。政府和防衛省重視戰略規劃對科技各個領域進行整體謀劃,又重視一些重點技術領域的前瞻布局,關注太空、網絡、電磁等新興技術領域創新突破。

三是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國防科技創新放眼全球,又維持本國技術優勢。日本在經濟、科技基礎薄弱時期,選擇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追趕戰略。但隨著日本高科技發展步伐的加快,調整了國防科技發展策略,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在強化與美國等諸多國家深度國際合作的同時,竭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產化科技與產業化水平。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胡雅芸 張代平 李宇華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作戰實驗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TCtsHkBbyZbTSdkD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