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游|探源,魅力信陽高梁店申陽台的歷史傳說

2019-08-25     緣在信陽

高梁店鄉申陽台擁有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無數的傳說故事散布在淮河河畔。生長、生活、工作在這片熱土的我們、你們、他們,對家鄉都擁有著深厚的感情。家鄉的樣貌,你很熟悉,但是家鄉故事的傳說,你知道嗎 ?

申陽台,據傳說是春秋時期申國國都;唐古寺遺址,位於申陽台街西頭,相傳為唐尉遲敬德所建,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是這樣的:2600年前,西周時期,申伯侯在申陽台建立國都,統治信陽、南陽、隨州等地。並在申陽台建有水牢,水牢里的水約一二尺深,所捕罪犯一律放進水牢,罪犯在水牢無法坐臥,不等提審,罪犯就已死去。申伯侯又重新換個地方建一水牢,犯人依然不等提審就己死去,於是,風水先生說,申陽台沒有關犯人的地方。申伯侯決定把國都遷往平昌古城。他讓國民在前往古城的路上,「一」字站開,採用手遞手的轉運貨物方式。

申陽台北邊是滾滾東去的淮河水,河對岸是王崗鄉的王樓村和樓房村,申陽台淮河大橋溝通南北。

東邊是高梁店的鄭灣村,淮河邊有一挺拔的山峰,是帶有許多傳說的釣魚台。相傳,釣魚台是姜子牙釣魚的地方,年輕時,姜子牙以殺牛賣肉為業,沒事時看書釣魚,別人釣魚用彎鉤,姜子牙釣魚用直鉤,有人說他是傻子,有人說他是瘋子,當他釣的比別人多時,有人說他是神仙,事實證明直鉤的確可以釣到魚。

登上釣魚台山頂,腑瞰整個申陽台全景,申陽台北邊是淮河,南邊是淮河小支流,東邊是兩河交匯的地方,這就形成三面是水,西邊一邊是陸地的特殊地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不得不驚嘆古人選址建都的聰明與才智。

現在的淮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特別是長期采砂盜砂給淮河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淮河河床布滿荒棄深坑,岸堤坍塌,道路軋毀,環境污染,不得不令人堪憂。希望老鄉們也多多分享此文,讓更多的老鄉看到淮河的現狀。

申陽台的南邊是胡灣村,有南關山,可稱「關」者,自然地理位置重要,據說,古申國曾在這裡駐有重兵;西邊有一廟台,這裡是王國祭祀的地方,在往西是跑馬場和訓練場,國王的軍隊在這裡訓練跑馬、射箭等。

這裡是紅色根據地。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1913年,河南淮北的白朗起義,本鄉李田村芝麻山的吳國心、吳國選、陳付昌、聶明漢等配合隨北的喻大炮積極響應,聚集當地兩千多人攻打官兵,後改稱為「黃綾會」。

1926年,陳安武在麻芝山創建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一一農民協會;1927年,嚴克會等30人,在蔡灣村黃土坡建立犁淵會;1934年,吳仁甫、李林守等在高梁店大坡嶺建立游擊隊。

1936年,王國華率游擊隊進駐黃家寨;1937年,鄂豫邊省委在申陽台關帝廟建立申陽台支部,胡亮為書記;1939年,李先念、王震、黃林等率部隊由竹溝遷至尖山,申陽台程德本酒樓是新五軍、省委、縣委聯絡站;1948年,馮大魯、李德海、王興武帶土匪千餘人包圍申陽台,王教導楊區長等20多人犧牲,11人的屍體被群眾抬到廟坡合葬在大墓里,就是現在的烈士公墓……

申陽台位置險要,為兵家所必爭之地。1944一一1945年,國民黨在這裡建立信陽縣政府;鄂豫邊省委曾派人到這裡成立黨組織;新五軍曾在這裡設立聯絡站……

我們始終認為,老家是這世間最美的風景。我們總覺得愛老家那麼深沉。可是,我們的腳步那麼遙遠。夢裡熟悉,實際陌生。那些歲月已經斑駁,那些房屋已經破舊。老樹依稀,不見歡影,你是否還在追憶?

俗話說,水是家鄉清,人是故鄉親。當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待久了,回來看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村莊。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

回首間,那些流年的故事,都變為難忘的記憶,細品人生滋味:苦澀,甘甜……小編在這裡祝在外打拚的人們和在家守土的父老鄉親健康平安,萬事順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Mo9yGwBJleJMoPMHq85.html





















鳴沙山下的夢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