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令人嚮往
如詩如畫的生活
不再只是一種念想
……
汕尾市有一個偏遠的村莊
八山一水一分地
耕地嚴重匱乏
制約了當地的發展
這是它三年前的樣子
如今的它
遠看
近看
山雞變鳳凰!!!
短板變成潛力板
它叫螺洞村
1.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原來每年3500多元,增至2019年的16680元:貧困戶於2017年底全部脫貧。 2.村集體收入從原來的4500元提高到60多萬元。
由於成效顯著,2019年4月28日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這裡召開。
4月25日,導演團隊在當地領導們的陪同下,來到了這個「世外梅園」 踩點,根據節目設置環節,共同商討拍攝方案。
青梅&梅園
土地流轉 集約經營 連片種植
青梅製品,延長產業鏈
蜂蜜
村民從「要我養蜂」到「我要養蜂」的轉變
成立全市首家村級股份公司
實現「四個轉變」村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產品變商品
昔日貧困落後的小山村搖身變成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蜂蜜特色村莊著力經營美麗經濟發展一村一品的旅遊觀光農業
把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
如果說螺洞村是以綠色聞名的話,海豐縣的新山村則是以紅色著稱。
海豐縣是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烈士的故鄉,擁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
在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及縣委全體班子成員的陪同下,《鄉村振興大擂台》導演團隊深入新山村踩點並就節目錄製事宜進行溝通研究。
新山村,既是遍布著紅色革命資源的省定紅色村,也是人口流失嚴重的省定貧困村。近年來,新山村通過全面整理紅色家底,修繕革命遺址和烈士故居,建設紅色紀念館、紅色廣場和紅色文化街,加大對紅色史料的挖掘力度,著力打造集民宿、農家樂、紅色教育、非遺文化於一體的紅色旅遊村莊。人居環境環境大大改善。
隨著新山村的景觀開發,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村創業。景觀湖邊,農家樂、咸茶攤為這裡增添了不少人氣。
越來越美的新山村,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過來考察、旅遊,全年遊客總數超200萬人,高峰期日均接待遊客達2萬人,同時也吸引了近200名外出打拚的青年回村安居創業。曾經近乎空殼的村莊搖身一變,成為了遊客必來的網紅打卡地!
汕尾市是全國十三個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近年來,汕尾依託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探索「紅色+綠色生態」發展模式,助力廣東鄉村振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於2018年5月26日,2019年4月9日先後兩次來到汕尾市,深入海豐縣新山村、陸河縣螺洞村等基層一線調研、指導鄉村振興工作。
省長馬興瑞、省委常委葉貞琴等領導也多次深入汕尾調研、指導鄉村振興工作。
汕尾市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大擂台》項目,為配合節目拍攝,專門設立領導小組,由汕尾市委常委李慶新擔任組長,副市長林軍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市委辦、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文旅局、市廣播電視台。
4月23日至26日,《鄉村振興大擂台》導演團隊一行7人來到汕尾,深入了解鄉村振興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汕尾市委常委李慶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高火君、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陸河縣長陳壯勇等出席了與導演團隊的溝通座談會。李慶新表示,汕尾市將全力以赴配合《鄉村振興大擂台》的拍攝工作,以展示汕尾市鄉村振興的特色與成果,爭取在《鄉村振興大擂台》的PK中取得好成績!蛻變中的汕尾,正緊緊的以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全力將農業農村短板變為「潛力板」,實現全市鄉村的全面振興。
撰稿:王韜 李昀豐
編輯:陳謹瑾
責任監製:吳建宇
總監:倪卓宏 吳泳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2n1wXEBfwtFQPkdX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