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環」對比中國36個城市:上海武漢成都很大,台北香港很小

2019-12-01     大地理館

北京五環,幾乎無人不曉,它是一條環北京城的公路,或者說是一個環狀交通系統:其於2003年10月底完工,全長98.58公里,穿過立交橋70餘座,跨越大廣、京哈、京滬、京港澳、京藏、通燕、首都機場等高速公路。

有人說,北京分為兩部分,一是五環內的北京,一是五環外的北京。曾經,某位商家就說,我們的用戶來自五環外,這裡的五環,不僅是北京的五環路,而是成為兩種階層的分水嶺。

岳雲鵬的《五環之歌》更讓北京五環的形象升級。

啊 五環 你比四環多一環

啊 五環 你比六環少一環

2009年,比五環多一環的六環竣工——「六環」其實是在五環基礎上的改名,它本來的全名是G4501北京繞城高速公路。北京六環路全長187.6公里,幾乎是五環路的兩倍。而媒體報道中所謂的「北京七環」,更像一個炒作的概念,因為它已經超出了省界,而且並不像之前的二、三、四、五、六環路,像指紋或等高線那樣環環相扣。

北京六環

對於旨在建設世界都市的北京來說,五環之內的區域並不寬裕——六環之內的大餅被填充起來,是早晚的事情。人口統計數據更足以說明問題:五環以外,生活著北京約55%的人口,其中多數又集中在六環和五環之間的區域,未來這個比例,還會繼續增大。

相比五環,六環更像是北京主城區的休止符,是城鄉之間的分水嶺。為了讓全國人民直觀感受「北京六環」的大小,大地理館特別製作了一組地圖,將北京六環放在中國的著名山川、湖泊,以及著名城市區域,進行對照。

北京六環與天津

北京的鄰居,同為直轄市的天津,一直比較低調,其市區建成面積和人口規模比北京上海小不少,但也十分可觀,北京六環也勉強可以裝下天津主城區,武清、濱海新區則在六環外。

北京六環與上海

誰是中國第一大城市?這個爭論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間進行。上海市行政區面積約為北京的1/2,但主城區的連綿程度和街區密度比北京更大。上海的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也是略勝一籌。

北京六環與重慶

重慶是共和國最年輕的的直轄市。作為山城,這裡的城區難以做到像平原那樣連續成片,山區阻隔,讓重慶主城區看起來有些侷促。北京的二環,就可以「吞掉」渝中半島及附近區域了。

北京六環與廣州

「北上廣」中唯一不是直轄市的城市。跟北京六環對照,廣州城區顯得很渺小,不過,佛山已經幾乎跟廣州連為一體,二者主城區之間的距離,也就相當於北京天安門到豐臺區的距離。廣佛一體化後的「大廣州」,跟北京上海有一拼。

北京六環與深圳

「北上廣深」,是中國一線城市的代名詞。特區深圳,見證著改革開放和中國奇蹟。從邊陲小城寶安縣到如今的一線城市,時間不過40多年。深圳市區面積不小,但受制於總面積和山地,總體規模難以跟北京比拼。這也決定了它向空中發展的選擇,成為中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

北京六環與香港

跟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本身面積就有限,且大部分區域被山地所覆蓋,城市主要集中於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北岸的狹小地區。北京六環可以從深圳河延伸到南面遙遠的離島,幾乎把整個香港包圍起來。

北京六環與台北

台北位於台灣島西北角,城市在淡水溪沖積平原上建設。由於盆地地形的限制,台北城區規模不大,北京四環足以將台北、新北包裹起來,六環則可以覆蓋桃園市東部以及新北、台北、基隆。

北京六環與成都

成都是國內大城市中,少有的與北京格局相似的城市,都是圍繞傳統城市中心一環套一環發展。成都平原平坦開闊,非常有利於都市連綿區的孕育。北京六環跟成都主城區對照,可以將成都主城區及遠郊區的青白江、郫州區、龍泉驛等囊括進來。

北京六環與武漢

近代開埠以來,「大上海」名聲大噪,其他城市中,以「大」聞名的唯有「大武漢」。漢口、武昌、漢陽,三城合一,形成了武漢的雛形。今日的武漢,比原來的武漢三鎮擴大了數倍。武漢主城區很壯觀,中間還穿插著諸多江、湖。日新月異的武漢,必定會在中國城市格局中,占據重要一極。

北京六環與南京

地理環境與武漢相近,歷史比武漢更早、更輝煌,明清至民國時期曾與北京南北呼應並稱。今日南京,經濟上略遜同省的蘇州,在長江下游也被上海、杭州壓了一頭。南京的底子還在,但因地理位置因素,輻射的腹地為安徽東部及本省中西部。南京城區建設受到地形限制,北有大江,南有山地——北京六環不僅覆蓋了南京主要城區,還延伸到臨近的安徽省。

北京六環與杭州

杭州為南京的兄弟省會,均曾為偏安王朝都城。歷史上,錢塘江變遷頻繁,限制了杭州發展,直到近代以來,河道才為人為穩定下來,並堆積出今蕭山一帶的新陸地,相當於又造出了一個新杭州。跨江發展後的杭州城區得到了大面積擴展。從地圖可以看出:杭州西湖到德清的距離,大約相當於從北京天安門到昌平區。

北京六環與寧波

寧波為千年大港,近代開埠已來地位被上海取代。寧波的城市發展受制於地形。今日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寧波的海上運輸地位,在一帶一路格局中,依然舉足輕重。從地圖可以看到,寧波所在,也堪稱一處寶地,甬江平原可以達到北京五環的範圍。

北京六環與青島

青島崛起於近代,因港口而興,傳統城區集中於膠州灣東岸嶗山西麓濱海平原,西海岸開發之前,城市比較狹小,方圓距離不過為北京三環之內的距離。西海岸新區的設立,加上跨海大橋的通車,促進了膠州灣沿岸的一體化速度。如果未來北海岸也能建成城區,這裡恐怕也會形成一個「灣區」。不過,黃海、膠州、城陽等遠郊區,加上青島主城區,也無法將北京六環填滿。

北京六環與濟南

青島的地理障礙是海灣,濟南的障礙則是地上河與泰山山地,二者分別阻礙了濟南城區向北、向南的擴展,所以,濟南比較成熟的街區集中在黃河與泰山之間的區域,呈現出狹長的形狀。北京六環可以覆蓋濟南主城區全部,以及泰山北麓山區,且跨越了黃河,延伸至濟陽區。從濟南主城區到遠郊的章丘,大體相當於,從北京天安門到河北燕郊的距離。新設的萊蕪區、鋼城區距離主城實在太遠,故無法出在本圖中。

北京六環與福州

地理上的福建號稱「東南山國」,但天不絕人,沿海留出了幾片寶貴的平原,福州就位於其中一個之中,成為福州平原或福州盆地。四面山地包圍、一條閩江穿過,這裡好似一艘船。福州城區,基本上就位於船底。可以看出,福州城區比較狹小,未來的發展空間也不是很大。

北京六環與廈門

廈門本是一座軍事城寨,後因開埠成為城市,主城位於廈門島,後拓展至大陸濱海平原,目前廈門管轄區域有限,但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距離廈門一步之遙,未來有望實現一體化發展。

北京六環與西安

北京之前,西安是更古老的帝都,關中平原號稱「陸海」,地理條件優越,只是到了海洋時代,優勢不再。西安的城市基礎和歷史傳統非常雄厚,格局與北京也非常相似。北京六環可以覆蓋西安主要城區,以及西安虎視眈眈的肥肉——咸陽。

北京六環與鄭州

在古老的中原腹地,西安曾經的樞紐地位,一定程度上是被鄭州取代了。鄭州位於南北、東西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之上,本身又有開闊的平原地區。進入高鐵時代, 鄭州發展又有提速。不缺地、也不缺地理位置,阻礙鄭州發展的也只有時間和人才了。不過,武漢和西安,所具有的優勢,也正是鄭州缺少的。

北京六環與石家莊

石家莊跟鄭州類似,都是年輕的省會,都因鐵路而興起。不同的是,石家莊東西方向的交通線路重要性遠不如鄭州所在的隴海線。石家地形基礎不錯,但由於河北省縣級行政單位過密,整合起來非常棘手。在北京、天津、鄭州的包圍之下,石家莊的吸引力不強。

北京六環與瀋陽

明代以來,瀋陽為山海關外,東北平原上發展起來的第一個大城市,發展軌跡和格局就是縮小版的北京。至今,瀋陽還有清王朝的前身——後金的宮殿建築群。工業時代,瀋陽以重工業和鐵路交通而繁榮。今天的瀋陽跟東北眾多城市一樣,其發展受制於大的背景。過去是東北大區的行政中心,在東北諸城之中,瀋陽城市規模仍是第一。

北京六環與大連

大連的城市建設與青島類似,受制于海岸線和地形,看得出,大連市區比較狹小,北京六環可以覆蓋大連城區及周邊海域。

北京六環與長春

鐵路時代,長春取代吉林市成為吉林省會,並在偽滿時期成為偽政權的「首都」,當時留下的城市基礎非常不錯。由於東北平原坦蕩開闊,長春的城市格局與瀋陽、哈爾濱非常相似,街道橫平豎直,猶如棋盤一樣排布。



北京六環與哈爾濱

哈爾濱因地緣和文化背景,曾被稱為「東方莫斯科」,在共和國初期曾為重要一線城市,到了新時期新形勢下,地理優勢失去,城市建設速度比不上東南沿海,規模比瀋陽小不少。

北京六環與太原

渭河孕育西安,汾河孕育太原。汾河盆地與關中平原遙相呼應,都是重要的文明發祥地。在西安為帝都的年代,太遠始終扮演重要角色。北朝時期就被稱為「天府」,唐代為僅次於都城的「北京」。成也地形,也地形,山西表里山河之地,到了改革開放時期,成了經濟發展的桎梏,作為省會的太原也不例外。太原城市發展東西拓展受限,南北方向發展潛力潛力較大,東南部與晉中一步之遙——北京六環可以將這兩個城市包圍起來。

北京六環與呼和浩特

字面意思為「青城」的呼和浩特,北靠陰山,位於黃河東套沖積平原上,這裡古稱敕勒川、土默川,屬於廣義上河套平原的組成部分,黃河支流大黑河和小黑河環抱城市。道路網絡的規模,看起來比太原還要廣袤,這得益於這裡平坦的地形。


北京六環與銀川

銀川所在地,陰山與黃河之間,被稱為寧夏平原或銀川平原,屬於廣義河套平原的西套,因為黃河的灌溉變成了物產豐饒的「塞上江南」。銀川一帶從秦漢就開始有了灌溉系統,2000多年來孕育了諸多名城,西夏時期的都城興慶府就是銀川的前身。作為一個小省份的首府,銀川的規模還是很可觀的。

北京六環與西寧

西寧位於黃河支流湟水沖積的谷地中,地形狹窄,城區地處兩道河谷交錯的十字路口,不過,看起來比l蘭州要開闊一些。


北京六環與蘭州

蘭州是黃河幹流穿過的唯一大城市,相比中下游,上游的黃河比較溫順,這個狹長的河谷幾乎就是蘭州城市的平面形狀。從北京六環地圖對照可以看出,在所有省會中,蘭州幾乎是最狹小的一個。

北京六環與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從清代後期取代伊犁成為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位於天山斷裂山口,又是天山南北結合部的交通樞紐,所以當仁不讓地成為西域第一重鎮。河西走廊以西,廣大區域,沒有其他大城市,這讓烏魯木齊擁有廣闊腹地。從圖中可以看出,烏魯木齊的城市規模已經將蘭州甩在後邊。

北京六環與拉薩

從松贊干布時代開始,拉薩成為雪域高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塊拉薩河谷孕育的聖城,是難得的寶地。不過,跟中東部城市相比,這裡的平地還是太狹窄了,北京六環可以把拉薩市和貢嘎機場包裹在一起。北部較窄的河流是拉薩河,寬闊的河流為雅魯藏布江。

北京六環與昆明

昆明之名在秦漢時期就有了,漢武帝時期在雲貴高原設立郡縣。在南詔、大理時期,昆明是重鎮,但不是中心。元代建省以來,昆明開始成為雲南中心。滇池群山環繞的平原,是昆明城所在。北京六環可以覆蓋電池盒昆明主城區大部分區域。

北京六環與貴陽

貴州省幾乎沒有平原,主要城市坐落在一些高原山間的壩子上。作為省會的貴陽,位於一塊最大的壩子,流經市區的南明河為烏江上游。看地圖對照北京六環,貴陽的市區還是蠻大的。


北京六環與南寧

廣西最早的中心為桂林,但南寧因為更靠近廣西腹地,後來居上。南寧的城市發展很快,山水環境非常宜人。南寧城市規模在西部城市中比較突出。

北京六環與長沙

長沙因湘江而生,因湘江而發展。儘管平原不多,但長沙的城市建設連綿不錯。

北京六環與南昌

南昌和長沙地理環境相似,一個以湘江為母親河,一個以贛江為母親河。都說江西沒有存在感,但說實話,南昌的城市建設還是很不錯的,城區規模也很可觀。


北京六環與青海湖對比

北京六環與太湖對比

北京六環與哈拉湖對比

北京六環與珠穆朗瑪峰對比

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但山峰核心區範圍並不大。北京二環幾乎可以將其包圍其中。

北京六環與東京對比

北京六環與漢城對比

漢城,韓國官方今稱「首爾」。

傳播最有營養的地理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hOZS28BMH2_cNUgKR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