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二胎的朋友和我吐槽:千萬別對孩子和老公太好。
七年前,她結婚,之後懷孕,放棄前景大好的工作,專心做起了家庭主婦。
因心疼老公上班很忙,她包攬了所有家務。
早上6點就起來給孩子喂奶,然後給老公準備早飯。
老公出門後她洗碗、打掃衛生、帶娃,忙得腳不沾地,根本顧不上自己。
從前精緻時髦的職場麗人,變成了一個身上總有污漬的家庭主婦。
本來打算將孩子帶到四歲就回歸職場,但老公說,老人年紀都大了,請保姆照顧貴還不放心,不如等孩子再大一點再說。
就這樣,她又留在家中,等孩子終於大了,可以放手時,她又懷上了。
再一次經歷生孩子,朋友妊娠反應比第一次嚴重多了,但老公卻因為她半夜腿部抽筋的呻吟吵醒了自己,對她大發脾氣。
更讓她傷心的,是上大班的大寶,有天忽然對她說:「媽媽,你以後能不能不要來接我了……」
問原因才知道,大寶嫌棄她丟臉、不好看,和同學們光鮮的媽媽比起來,像老一輪的保姆阿姨。
可是那天,她好不容易哄著給二寶喂完奶,把菜切好、湯熬上,等想起要接孩子時,換衣服收拾就來不及了,為了不讓孩子多等,就穿著家居服開車去接大寶。
沒想到,卻被孩子嫌丟臉了。 和老公訴說委屈,老公瞟了一眼她的肚腩,說:「你是該減減肥,好好收拾收拾了,有時候都一股奶餿味……」
朋友哭著說,她將自己生活都圍著孩子、老公,付出所有,得不到他們的心疼就算了,還被這樣嫌棄。
從前她也身材苗條、看起來美美的、聞起來香香的啊! 自己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很多女人都像朋友一樣,結了婚,有了老公和孩子,就放棄了自己。 但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誰又會來重視你、愛你呢?
看過一個街頭採訪,主持人採訪一群帶孩子的媽媽:
「有了寶寶以後,人生重心是自己還是孩子?」
大部分人都回答:「孩子更重要。」
而被問到「有了寶寶以後,還注重打扮自己嗎」,大部分媽媽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其實,當我們主動選擇了孩子高於自己、丈夫高於自己、一味犧牲自己的時候,是在慢慢失去自己。
很多朋友和我吐槽道,自從當了媽,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了。
時間、精力都要花在孩子身上,要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困難重重。
而更叫人難受的是,身邊人對你的要求都變苛刻了,只因為你是一名媽媽。
想化個妝、打扮一下,會有人說:「你都當媽了,一點當媽的樣子都沒有,打扮給誰看啊,有那時間多看看孩子吧」。
想出去旅遊,會有人說:「都當媽的人了怎麼還收不住心,凈想著往外跑,孩子怎麼辦」。 媽媽們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了,從微信暱稱到跟別人介紹自己,一律變成了——「xx媽媽」。
似乎所有人都在說,你已經當媽了,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孩子,不該為自己考慮太多。
漸漸地,媽媽們自己也覺得應該這樣。 但如果,連你自己都忽視自己,自己都不對自己好,那還有誰會對你好?
女人的名字不只是母親,你還是你自己。 《少年說》中,女孩王晗奮力吶喊:「她除了是我媽媽,她還是她自己,蒲瓊芳。」
媽媽為了女兒,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只一心一意,傾情陪伴女兒,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但,這樣全心全意只為孩子的媽媽,並不是女兒心目中的「好」媽媽。
相比於一個整天圍著孩子轉的媽媽,她更希望自己的媽媽能做自己。
她心疼媽媽,希望媽媽不要把重心只放在她身上,而是勇敢做自己,她希望媽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人說: 當媽前,你的人生就像摩托車,前進、後退、拐彎、超車,想怎麼騎,就怎麼騎;
當媽後,你就是重型卡車,過個十字路口都費勁。
然而,無論什麼車,都應該留條超車道給自己。
我是媽媽,我是妻子,我是女兒,但我,首先是我自己。
前段時間papi醬關於人生排序的觀點也曾刷爆朋友圈。
和大部分人不同,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伴侶放在第二位,第三才是孩子。
她的解釋顯得很通透: 「因為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的這一生,我是跟我的伴侶一起度過的;孩子和父母,都只能陪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
做個「自私」點的媽媽吧,在對老公孩子好以前,先好好對待自己:
別忽視自己的健康,生病了別硬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別家裡什麼活都自己干,你需要騰出時間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的愛好豐富、工作能力強,對孩子來說也是件好事;
別老壓抑自己的需求,想好了就去做;你先對自己好,生活才會對你溫柔。
正如馬伊琍在一次採訪中所說,「你不是屬於任何人的,你是屬於你自己的。」
無論做妻子還是做媽媽,在此之前,先要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