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總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叛逆,大人說的話根本不聽,感覺都快管不了了。多數的家長都覺得孩子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我們靜下心來想想,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些霸道呢?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肉體人,不是執行父母想法的機器。所以想要和孩子有效溝通,讓孩子聽進你的話,就要學會傾聽孩子。
父母錯誤的傾聽行為
會有一些父母反駁「我平時也有傾聽孩子啊,怎麼不見效呢?」這很可能就是因為你的傾聽方式是錯誤的。
1. 沒有傾聽的意識
那些思想比較傳統的父母會這樣想「孩子那么小,懂個啥,我走的路比他吃的鹽都多,還能讓我聽他的?」一般這類家長在孩子的事情上基本上都是包辦,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關心孩子的想法是什麼,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2. 片面傾聽
有部分家長是會其傾聽孩子,但是只聽懂了孩子表面的意思,或者是聽到了符合自己心意的聲音。例如孩子回家說「媽媽,今天班裡好幾個小朋友都哭了,我就沒哭。」有些媽媽就會回答「都那麼大的孩子了,有什麼好哭的。」其實這並不是孩子想要的答案,孩子背後的意思是想得到媽媽的誇獎。所以聽孩子說話,不要光聽表面的意思,也要學會分析孩子背後真正的意圖。
3. 敷衍式傾聽
這種情況最常見了,父母忙著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說什麼都是敷衍地回應一句:
「媽媽,我今天給小樂分享我的玩具汽車了。」
「哦,好的。」
「小樂玩完之後還跟我說謝謝,我說不用謝。」
「嗯,挺好的。」
「媽媽,你有沒有好好聽我說話啊?」
「哎呀,我正忙著回一個郵件呢?要不你等會兒再說吧。」
孩子本來是特別開心地想要向媽媽分享今天的趣事,但是得到的只有媽媽心不在焉的傾聽,孩子仿佛被潑了一盆冷水,再沒有和媽媽分享的心思了。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是父母不在意自己,不關心自己,有什麼也都不願和父母說了。
4. 否定式傾聽
這也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
「爸爸,今天巧巧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不就是一個玩具嘛,壞了再買一個就是了。這又不是多麼大的事情,有啥可哭的,一遇到事情就哭。」
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講,那可能是他最喜歡的玩具。結果孩子這麼傷心還被家長數落一通,心裡就會更加難過。
如何正確傾聽孩子?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玩耍、學習、生活中都可能會出現煩惱事,遇到一些困難。當孩子和父母講出來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急著去評判孩子的這種行為對不對。例如我們上面舉的例子,孩子的玩具被弄壞,爸爸如果能說「爸爸知道這個玩具對你很重要,所以你現在很難過對嗎?」然後抱抱孩子。這樣孩子就知道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心裡就會舒服很多,然後和爸爸說出更多的想法。
2. 有耐心地去傾聽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說話的時候打斷孩子,這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行為。同時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不尊重,慢慢變得很不自信,也不願多傾訴。所以在孩子表達自己想法、觀點的時候,家長應該多一些耐心,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要中途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3. 傾聽要專注
如果孩子在向父母表達一些事情,那家長最好放下手裡的事情,認真、專注地聽孩子講。而不是隨意敷衍,給孩子一種不在乎、不在意的感覺,這樣孩子以後遇到什麼事情都願意和家長說。等孩子說完之後,家長再給出建議,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淘媽說: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有什麼都憋在心裡不和父母講。這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從小就沒有這種良好的傾訴和傾聽的經歷,慢慢也就向父母關上了自己的心扉。所以各位父母,如果想要讓孩子能聽你說話,願意和你說話,不妨先學會傾聽孩子,和孩子平等溝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xKzwHQBd8y1i3sJ0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