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父母都欠孩子一場「死亡教育」,別再迴避了

2021-05-08     淘媽育嬰

原標題:多數父母都欠孩子一場「死亡教育」,別再迴避了

文|淘媽

五一假期的一天,我和孩子聊天。孩子告訴我說他想要輪滑鞋,我說「你現在學輪滑還有點早,等你過了4歲就可以了。」然後孩子就開始天馬行空的一頓說「那我12歲是不是也能學輪滑了?」我回答是的,然後孩子又說「等我100歲的時候就能輪滑了。」我聽後順嘴說了句「等你100歲的時候,媽媽都不在了。」孩子就問「你去哪兒了?」我說「我已經去世了。」孩子聽後立馬變得很不開心,抱著我,還流著淚說「媽媽,我不想讓你去世。」當時爸爸看到孩子的反應後抱怨我「孩子還那么小,跟他說那幹啥。」其實我之前和孩子說過關於死亡的事情,所以他知道「去世」就是不在了,不能陪在他身邊了,反應也才會那麼大。但是和3歲半的孩子說死,真的早嗎?

大多數家長,都欠孩子一場「死亡教育」

我相信,大多數的成人聽到我跟孩子說關於「死」的話題都會很敏感。因為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很忌諱談論「死」這件事,覺得這是不吉利、晦氣的事情。如果有誰說了「死」字,就要趕緊呸呸呸,或者是摸摸木頭。細心觀察的話,現在的電視節目,在嘉賓說到死字的時候,字幕都會帶上引號。就連無辜的阿拉伯數字4,因為和死諧音,都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人們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數量或金額是4,也要在湊湊,儘量避開這個數字。

白岩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大家對「死」這個字都諱莫如深,更不要說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了。之前江蘇的一所幼兒園就開展了「死亡課程」:老師在和小朋友們研究皮球蟲的期間,其中一隻皮球蟲突然死亡,然後老師就藉此準備了「死亡教育課程」。這一舉動也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其中一部分人認為不應該過早讓孩子思考生命的死亡。仿佛只要我們不提,它就永遠不會發生一樣。我們大人總覺得不向孩子提及死亡的話題是對孩子幼小心靈的保護,殊不知,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死亡教育,讓孩子學會尊重、珍惜生命

每年我們都能從各個新聞中聽到有孩子自殺、自殘的事例:

因為撞壞學校玻璃害怕被懲罰,於是選擇跳樓;

大學生考試作弊被發現,給媽媽發了簡訊後就從高樓跳下;

被媽媽批評幾句之後,跳車後又跳江;

……

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說不得,更打不得。其實這背後反映出的是,這些孩子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他們把死亡作為了逃避責任,躲避懲罰的手段,根本不知道生命的可貴。

蒙台梭利說「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確認識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加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記得我家孩子小的時候,看到螞蟻就要踩。我發現後阻止了他的這種行為,並且告訴他「螞蟻也是有生命的,你踩它的時候,它會很疼。如果你用的力氣大了,把它踩死了,它就再也見不到它的媽媽了,它媽媽會很傷心的。」可能孩子會自行帶入這種感受,從那以後遇到螞蟻、鼠婦等這種小動物,都不會去踩。

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我們人類的生命,都應該讓孩子明白是很可貴的,要尊重每個生命,對所有的生命都要有敬畏心。

父母應該如何進行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其實和性教育一樣,對孩子都是同等重要,而且是越早進行越好的。那父母該如何正確進行死亡教育呢?

1.父母要態度積極,正向引導

想要給孩子做死亡教育,父母首先要過了自己這一關。也就是所,父母要對生命和死亡有一個正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去引導孩子。當涉及到死亡話題的時候,父母不要迴避,不要閃爍其詞,而是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去應對。例如身邊有人去世的話,不要哄騙孩子「他只是睡著了。」不然孩子對生死沒有界限感,還會增加孩子的恐懼和困惑。其實孩子本身是不害怕死亡的,他們害怕的是分離,是被拋棄。這就需要父母在做死亡教育前,一定要給足孩子安全感。用孩子那個年齡段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更讓容易讓孩子接受。

2.利用大自然或繪本、電影讓孩子感知生死的存在

有的時候我們乾巴巴的給孩子說生死,孩子確實難以理解,那父母不妨利用身邊的花草樹木、家裡養的小動物等來讓孩子感知生死。去年冬天我買了一株巴西木,據說能開花的會帶來好運。當時我家孩子經常會給巴西木澆水,有時候還會幫忙倒點藥水。因為春節回老家,有40多天都沒有澆水。等我們回來的時候,巴西木已經枯萎了,孩子很傷心。我就趁機告訴孩子「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一直存在的,總有一天都會離開。但是我們當時看到巴西木長出葉子都很開心,是不是?而且你很用心的給它澆水,那個過程也很開心,對嗎?雖然巴西木不能繼續生長了,但是它曾經帶給我們快樂和好運,這已經很厲害了。」孩子聽後似懂非懂,但是他不再傷心了,而是對我說「那我們用塑料袋包好它扔了吧,不然它到了垃圾箱也會冷的。」從巴西木發芽都枯萎,孩子體會到了生死的過程。並且在我解釋後,孩子也能坦然接受,還會替巴西木「善後」。你看,孩子其實比我們想的勇敢多了。

淘媽說:我們總是喜迎新生命,卻忌諱談及死亡,這本身就違背了自然道法。其實死亡和出生、成長一樣,是生命的一個過程,家長沒必要過度美化,也沒必要藏著掖著。死亡教育對於孩子來講不是沉重的話題,而是愛的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oTPTnkB9EJ7ZLmJZu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