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棗獼猴桃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果實綠色,光滑無毛,整果可食,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自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開展軟棗獼猴桃的種質資源收集、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等工作,現已選育出『魁綠』、『豐綠』、『佳綠』、『苹綠』(楊義明等,2015)、『綠王』(秦紅艷等,2015)、『天源紅』、『寶貝星』(謝明等,2014)等多個軟棗獼猴桃優良品種,但相對於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軟棗獼猴桃品種依然很少。
一、新品種『馨綠』
1963年在吉林省左家鎮收集到軟棗獼猴桃優良單株,代號為『63-8』,利用嫁接、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並定植於軟棗獼猴桃試驗園中。2010年以來在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鎮、撫松縣興參鎮等地進行觀察評價及區域試驗,表現果實外觀商品性狀好、抗寒、抗病、耐貯藏等特點。2016年3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正式定名為『馨綠』。
1.品種特徵
特性樹勢較強,生長旺盛。一年生枝灰褐色,多年生枝灰色,嫩梢淺褐色,節間長40.5mm。葉片長卵圓形,葉基圓形,葉面深綠色,葉背灰綠色。花白色,單花序,花瓣多為7枚。萌芽率53.5%,結果枝率49.65%,以中長枝結果為主,以『綠王』為授粉樹坐果率達95%以上。
果實倒卵形,果皮綠色光滑,縱徑31.2~33.0mm,橫徑26.9~28.9mm,側徑22.6~24.9mm,
果形指數1.22,平均單果質量12.4g,大果17.0g。果實可溶性固形物15.7%,可溶性糖7.9%,
總酸1.2%,維生素C465mg/kg。果肉深綠色,多汁細膩,酸甜適度,微香,品質上等。
在吉林地區露地栽培,4月20日前後萌芽,6月中旬開花,9月5日前後成熟,落葉期10月上旬。扦插苗定植後3~4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平均產量每公頃9832.8kg。
2.栽培技術要點
在年無霜期125天以上,≥10℃以上有效積溫2500℃以上,冬季極端最低氣溫不低於-38℃的地區均可栽培。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排灌方便、透氣和理化性質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壤土建園。株行距2.0~3.0m×3.5~5.0m;授粉樹為『綠王』或『61-1』,雌雄比例6~8:1。宜採用「T」形架或棚架栽培,架高2m,單幹雙主蔓或單幹多主蔓整枝,每個主蔓上著生結果母枝或結果枝組,主幹高度約1.8米。冬季修剪需要疏枝、回縮、短截、長放等,留足結果枝,合理選擇更新枝。每年6月初追肥1次,每株追施氮肥0.17kg,磷肥0.08kg,鉀肥0.17kg。采果後施入農家肥,每株15~20kg;上凍前灌封凍水。
二、新品種獼棗2號
獼棗2號獼猴桃2015年通過了湖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1.植物學特徵
該品種為四倍體品種。老枝淺灰褐色,光滑無毛。葉片綠色,卵圓形,光滑,正面有光澤。雌花著生於葉腋,花以單花為主,白色,花瓣6~7枚,花蕊黑褐色。
2.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偏小,單果重10~16克。果實短圓柱形,果肩平,果形整齊美觀。果皮和果肉均為綠色,果皮光滑可食。後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27%,總糖含量11%,總酸含量1.1%,維生素C含量300毫克/公斤。8月初果實採收後在常溫條件下(27~34℃)第8天開始軟熟,低溫條件下(3~4℃)第13天開始有少量軟熟,耐儲性優。由於其成熟期在夏季,在儲藏過程中果皮易失水起皺,因此儲藏期間需要保濕。
3.結果習性
生長勢強,結果母枝平均每枝坐果8.8個,果實主要著生在結果枝的第5~15節,成熟期相對集中。大樹高接後第二年有80%植株開花結果,株產6~8公斤,第3年可全部結果,株產在10公斤以上,豐產性好。4.物候期。在湖北省武漢市栽培,該品種3月初萌芽,4月上中旬開花,7月底至8月初果實成熟,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00天左右,11月下旬開始落葉,進入休眠期。5.適應性和抗病性。該品種對根結線蟲、褐斑病、果實軟腐病有較強的抗性,對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適應性較強,在沙質土、壤土上種植均能正常生長,適宜在華中海拔300~1200米地區和類似地區種植。
來源:
韓飛,鍾彩虹.軟棗獼猴桃新品種——獼棗2號[J].中國果業信息,2018,35(05):58.
秦紅艷,范書田,艾軍,楊義明,王振興,劉迎雪,趙瀅,許培磊,張寶香,李昌禹,張慶田.軟棗獼猴桃新品種『馨綠』[J].園藝學報,2017,44(10):2029-203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m1Q9G4BMH2_cNUgNE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