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武漢轟動世界的是什麼?

2019-10-26     光華樓評

重構空間,使之重現生機,是城市復興的表現之一。


最近一周,武漢轟動世界。

一場世界性體育盛會,是武漢最好的城市營銷。

而110年前,武漢也曾轟動世界。

那時,張之洞,一個人,改變一座城。他在武漢辦企業、興學堂、練陸軍。

他被譽為「武漢城市之父」。湖北槍炮廠、漢陽造、漢陽鐵廠、自強學堂。而很少有人知道,武漢的第一座水廠與張之洞有很深的淵源。

110年前,在漢口宗關,張之洞批准建立武漢第一座自來水廠。這一歷史創舉,使得武漢成為中國第四個擁有公用自來水的城市。

110年間,這座水廠,滋養著一座城。這裡成為大漢口的自來水「源頭」。

01

在武漢,同飲一江水。

如今,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而110年前的武漢,人們要到江河裡挑水吃,然後用明礬澄清。在漢口江漢路步行街上,還有一尊銅雕「挑水圖」。


圖源網絡

喝上自來水,在當時是天方夜譚。1906年,浙江商人宋煒臣等人籌集300萬銀元,申請開辦水電公司,很快就獲得張之洞批准,「漢口地方,近年益形繁盛,應辦自來水、電汽燈兩項。查該職商等資本素稱殷實,應即准其承辦」。

為此,張之洞還特撥官款30萬元相助,並特許既濟專利,規定漢口地區「除租界外,不得另設電氣燈、煤油氣燈、自來水公司"。

這種做法在當時是相當超前的。這家公司名號為,「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漢鎮指漢口,既濟,水火相濟之意。


1910年的宗關水廠 圖源:武漢市水務集團

1906年,水電公司開建。1909年9月4日,漢口宗關水廠通水。當時,人們對自來水還有種種顧慮,怕喝了肚子痛。宋煒臣準備來次現身說法。第二天他來到漢正街一處公用水站,從水龍頭中放了滿滿一杯自來水,吸引了眾多過往行人。

他說:」各位父老兄弟,有人說,這機器水是洋水,還說這洋水有毒,我們中國人喝不得,喝了犯肚痛病,這是沒有的事。」說完,將一杯自來水一飲而盡。

02

據史料記載,自來水,被稱為「洋水」。1881年,上海楊樹浦自來水廠誕生,日供水2270噸。1905年,廣東省自來水公司在廣州成立。1910年,北京出現第一座自來水廠。

從此,宗關水廠代表著武漢近代民族工業之源。當時,水廠的日生產能力約2.3萬噸,覆蓋24萬人口。

水廠建成之初,少數富人接水管入戶,大多數居民在水電公司設置的售水樁買水。武漢人熟悉的地標「漢口水塔」,是這家水廠的一大配套。宗關水廠和漢口水塔,都是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的。其中,「水廠公房」最頂級的房子,人稱「經理樓」,有上百年的歷史。


老泵房停用後,被改造為陳列館 圖源:武漢市水務集團



宗關,源於「江漢朝宗」,是長江與漢水交匯之源。

漢口開埠前,清代武漢地區的稅卡,武昌稱「江關」,漢口東稱「漢關」,漢陽鸚鵡洲稱「朝關」,漢西稱「宗關」,系按「江漢朝宗」四字排列,後為碼頭港口。

這裡有渡船擺到漢陽郭茨口、十里舖,也有小火輪到漢川、天門,不遠又是出口匯入長江,堪稱一個大碼頭。

03

在宗關水廠旁,有兩家大廠:一家麵粉廠、一家紗廠。

這兩家廠都與榮毅仁的父親榮德生、伯父榮宗敬有關。

1912年,這對兄弟在上海創辦了第一家工廠——福新機器麵粉一廠。1915年,他們又投資申新紡織等兩家紗廠。

這對兄弟,人稱為「麵粉大王」和「紡織巨子」。高峰時期,他們擁有12個麵粉廠和4個紡織廠,位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第二位,僅次於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漢口申新第四紡紗廠 圖源網絡


漢口申新第四紡紗廠辦公樓 圖源網絡

1918年,在礄口宗關,福新麵粉五廠,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麵粉廠。並在附近設立申新紗廠四廠。福新麵粉廠生產的牡丹牌麵粉,是老武漢人的記憶。

這對兄弟曾在漢口宗關居住。這兩家廠合在一起,名曰「申四福五」。後來,這兩家廠改造為武漢第三棉紡廠、武漢第一麵粉廠。

可以說,老武漢人,吃的是這裡的自來水與麵粉,穿的是這裡的紗。


1931年漢口地圖中的宗關工業區 圖源網絡

以宗關為核心,輻射整個礄口,太平洋肥皂廠、南洋煙廠、康成酒廠、寶豐細布廠、燧華火柴廠、大公電池廠,這片熱土成為武漢吃喝用的「源頭」。

3年前,榮氏後人尋訪「申四福五」兩廠舊址,並捐贈珍貴史料677件。

04

宗關與漢正街一起,構成大漢口的起源。

解放前,中山大道只到礄口宗關,老式公共汽車在這裡掉頭。宗關成為連接漢口鬧市的起點,礄口以上至舵落口,就數它繁華。


武漢的變遷 圖源網絡

宗關的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簡易宿舍。宗關曾有一座客運站,周邊是長途客車的聚集地,從這裡到漢川、孝感、隨州、安陸。

江漢二橋建成後,宗關變為通衢大道。二環線上,車水馬龍。

對很多新武漢人來說,知道宗關,是通過「宗關站」。作為武漢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的起始站,2004年7月28日上午9時,宗關站啟動出發了第一班列車,武漢從而正式邁入了軌道交通時代。


1號線,貫穿大漢口 圖源網絡

宗關站是武漢地鐵夢開始的地方。那時,輕軌只完成了一期工程,全程很短,從宗關到黃浦路,車廂里人很少,

2015年12月28日,地鐵3號線在此換乘。宗關站成為武漢人流量較大的地鐵換乘站之一。

在宗關,有水廠路小學,被譽為礄口四大名校之一。新合村小學多出「國腳」,被稱為「國腳的搖籃」。在宗關站旁的武漢十七中。這裡的美食都在巷子裡,也是武漢的宵夜聖地。

按照產業規劃,建設寶豐—宗關特色商務帶,將重點布局總部經濟、商務辦公、生態居住等功能,建設現代商務中心。這個商務帶的右側是漢正街,左側是漢江灣。

從此規划上,我們看到一座未來之城。

05

兩江交匯,是武漢之源。

以南岸嘴為圓心,畫一個半徑3.5公里的圓,就是長江文明之心。宗關水廠,就在長江文明之心的範圍之內,位於礄口的「金腰帶」之上。

一江之隔,就是漢陽鋼廠等歷史遺蹟。與之不同的是,宗關水廠地塊,擁有漢江濱江文化資源。未來,這裡是漢口濱江文化之源。

在10月16日的融創華中品牌發布會上,對其在宗關水廠地塊上的「融創一江源」,予以濃墨重彩。它是融創在武漢三大脊樑項目之一。


發布會現場

該項目位於武漢的1.5環,南臨漢江,被解放大道與沿河大道兩條主幹道環繞,是一座約66萬方城市綜合體。其中包括新型商業門戶地標、國際品質社區、工業遺產濱水文化帶與都市綠軸。


項目地塊方位圖


項目效果圖

在項目的E地塊上,有3處歷史遺存:福新麵粉五廠主樓(市級文物保護建築,建造於1918年)、漢口第四申新紗廠廠長住宅(三級工業遺產建築,建造於1930年)、及紗廠員工宿舍(三級工業遺產建築,建造於1930年)。

這3處歷史遺存,位於漢江工業遺產文化帶的核心位置。

06

這些破敗的老房子,如何煥發新生?

融創雖然也在探索古建保護,但這一次他們邀請了專業團隊。比如,歷史建設設計,浙江綠城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結構加固,中南建築設計院。

這些業內高手在一起,才能創造奇蹟。

目前,歷史建築的現場踏勘、結構檢測與專家會已完成。按照建築方案,提取建築桁架、清水紅磚與拱形門窗等建築元素,修舊如舊。

在歷史的基礎之上,更好建構未來。



文化街效果圖

110年前,武漢轟動世界的是什麼?


工業遺址廣場效果圖


地塊之間的空中連廊效果圖

在建築規划上,融創一江源項目內的商業地標,3棟塔樓高低錯落,形成天際線。這些辦公樓建築外形造型,取自「漢江攬勝圖「。這些樓之間留下一條尺度怡人的漢江視覺通廊。


漢江攬勝圖


城市天際線


商業效果圖


商業效果圖

在住宅部分,考慮到觀江效果,建築高度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圍合式街區布局,規劃有豐富的鄰里交流空間。在品質標準上,參照融創壹號院的標準,採用典雅的新現代風格,為漢口獻上一座融歷史、見未來的作品。


住宅效果圖

同時,項目內有一處21班小學用地,與一個12班幼兒園的規劃。


小學效果圖


幼兒園效果圖



[後記]

在武漢,舊城改造與城市更新加速,歷史在這座城市烙下的印記,也在慢慢隨之消失。但有些歷史印記,我們要保護。

縱觀國內,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杭州之江文化創意園、上海蘇州河藝術倉庫區等,均屬舊廠房改造成文創產業的成功案例。

最近幾年,在武漢,403國際藝術中心、平和打包廠、漢陽造、江城壹號、花園道、紅T時尚創意街區等改造較成功的身邊案例。

宗關水廠,是武漢的飲水之源。這個地塊上的三個廠:水廠、麵粉廠與紗廠,也是武漢民族工業的「源頭」所在。

這裡講一個故事,榮氏兄弟發家致富的起源地,是無錫運河外灘。

後來國內一家開發商聘建築大師隈研吾作為總設計師,完成對一個老機器廠的保護規劃方案,最終設計出一條人文藝術商業街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f68CG4BMH2_cNUgxD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