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神魔小說《鏡花緣》中,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兩面國。
這裡的國民有兩張面孔,當他們心存善念時,別人看到的是正常的笑臉。
而在他們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的時候,藏在腦後那張猙獰的面孔就會顯露出來。
誠然,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兩面國,難以保證面前的人是不是面善心惡,暗懷算計。
畢竟心隔肚皮,我們又該如何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呢?
對此,鬼谷子真可謂煞費苦心,費盡心機,終於研究出了三招絕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鬼谷子的釣取人心的秘訣。
1
第一招,靜言術
鬼谷子說:「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人發表言論,這是動態的表達方式。保持沉默的時候,是靜態的表達方式。
了解一個人,要通過傾聽一個人的言談,了解他話語中的內涵。
這種套路有點像是變魔術,當謎底被解開的時候,觀眾才會發出「原來如此」的感慨。
洞悉別人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最開始,我們要鼓勵對方發言,對方說的越多,對我們越有利
順著他的言辭,我們或多或少的可以對他的想法有所認知。這是一種以靜制動的技巧。
然後,我們要多加傾聽,這是靜言術的關鍵。
我們要自習聆聽對方的話語,從他的話里話外,得到他真正的想法和意圖。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急於表現自己,成為了說話更多的那一方,其實,這種處境對我們很不利。
真正的聰明人,更喜歡在安靜的思考中辨明善惡,保護自己。
2
第二招,反心術
鬼谷子說:「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說話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也有一些朋友不喜歡回應他人,總是一聲不吭地聽別人說話,這也是不行的。
實際上,東方哲學講究「有生於無」,無是有的開端。保持沉默聽別人說話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手段。
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讀懂別人的最真實的想法。
如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嘴巴就是心靈的門戶。其實從言語中,我們至少可以看清身邊一大半的人,只是不得其法而已。
既然傾聽只是手段,就要陰中有陽,靜中有動。
當我們發現對方閃爍其詞,所言不實的時候,我們不妨反問一句,就可以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
實際上,那些隱藏更深的人,我們也可以通過反心術,引導對方說出真實的想法。
只要時機對了,一句反問也可以打開別人的心門。
3
第三招,象比術
鬼谷子說:「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前面的靜言術與反心術動中有靜,陰陽相承,可以讓大多數的人顯露出他們的內心,想要看透更有城府的人,還是不夠的。
而這第三招叫象比術,通過講一個能引起對方興趣的故事,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之中產生共鳴。
鬼谷子曾說:「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
象比術的精髓,就是通過講述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類比對方的內心,於無聲處觸動他人,繼而勘破對方的內心。
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難道愛講故事的人,就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謀略高手嗎?
其實不然。象比術的關鍵不在於故事的多寡,而是講出的故事能不能和對方產生共鳴。
以上,就是鬼谷子釣取人心的三大秘訣:
「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謀聖鬼谷子用他洞若觀火的智慧告訴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要學會傾聽、反問和說故事。
用這三種方法,我們可以引導對方說出更多話,如果對方的言辭和事實相符,就可以進一步得到實情。
這就像是現代人發明的高杆捕魚技術,用更長的魚竿、魚線以及更多的魚鉤設下一個陷阱,落入其中的魚兒自然無路可逃。
把這種深海捕魚技術應用到識人上,就是要放長線,釣大魚,引誘對方多說話,讓對方暴露更多秘密,就可以在無形當中看透這個人。
面對一個心機叵測的人,你要做的就是專注於誘導對方說話,然後學會傾聽。
只要他先張開嘴,我們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也正是古人把縱橫學叫做「口耳之學」的原因。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