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家最強百年老字號!你吃過幾家

2019-07-25     卓越影視界

北京人喜歡老字號,不僅在於對味道的那份懷念,也在於老字號對於鎮店菜品的那份精益和執著;現在的很多人可能體會不到什麼菜就去什麼樓吃的那種獨享的美味,從這個方面說老字號這塊牌匾有其重要的傳承意義……

醬爆雞丁

東興樓作為北京昔日八大樓之首,也是北京為數不多的傳統魯菜館子。東興樓的醬爆雞丁與峨眉酒家的宮保雞丁堪稱同絕,只是東興樓做了改良,用核桃仁充當配菜,口感酥脆而且香氣更甚。

地址:東城區 東直門內大街5號

推薦菜:醬爆雞丁、干炸丸子、九轉大腸

京城八大樓之一,老字號的魯菜館,用料講究,做了上百年的看家菜,哪有不嘗嘗的道理?!

燴烏魚蛋湯

他家對於湯頭十分講究,每天要用活雞、肘子吊湯,保證每個火眼都有湯鍋。燴烏魚蛋湯更是鮮味十足,堪稱一絕。

地址:西城區 前門西大街2號

推薦菜:燴烏魚蛋湯、蔥燒海參、糟溜魚片

京城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樓之一,創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由乾隆皇帝御膳房大廚親自主廚,菜品以「精緻雅美」為特色。在民國時期,皇親國戚、民國政要、藝苑名流都是這裡的常客。

一魚四吃

京城獨一份的一魚四吃,糟溜、干炸、紅燒、糖醋,四種口味一次品嘗。糟溜魚片,糟滷味足、黃酒醇厚;干炸魚片外酥里嫩;紅燒魚肉滋味十足;糖醋菊花魚最是考驗刀工!!

地址:西城區 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2號樓(近肯德基)

推薦菜:宮保蝦球、一魚四吃、焦溜肉片、紅燒獅子頭

三不粘

三不粘算得上是同和居的招牌美食了!提到同和居必定會想起三不粘,說到三不粘第一個想到的餐廳絕對是同和居。一般的館子沒有這道菜,費功夫考技術,光滑細膩、色澤金黃~真的是不沾盤子,不沾勺子,不粘牙,入口即化。

地址:西城區 三里河月壇南街甲71號(肯德基隔壁)

推薦菜:三不粘、蔥燒海參、糟溜三白、烤饅頭

砂鍋居飯莊是創建於清乾隆六年的中華老字號。迄今已有267年的歷史,明代既是宮中美味,清代更為乾隆及慈禧太后喜愛,招牌菜砂鍋白肉更是堪稱「京都一絕」。

砂鍋白肉

砂鍋居特有的燒,拔,白煮等手法將豬肉類精粹烹於一筵,贏得「名震京都三百載,味壓華北白肉香」的讚譽。切得薄如紙的大片豬肉,配上酸菜和粉絲,咸鮮入味,絲毫不膩,配上特製的小料,好吃到就連砂鍋里的最後一滴湯汁都喝乾凈了……

地址:西城區 西四南大街60號(近缸瓦市)

推薦菜:砂鍋白肉、肉末燒餅、杏仁豆腐

國營老字號,據說是北京最好吃的豆沙包。有外賣也有堂食,按袋兒賣十塊錢一袋,別看只是豆包,可以選擇的種類很多,松仁、棗泥、芝麻、山楂……每一種都薄皮大餡兒,香氣十足!!

北京20家最強百年老字號!!吃過八家以上才能說自己是個吃貨

豆沙包

地址:西城區 西四北大街79號六條東口(平安大街南)

推薦菜:豆沙包、松仁豆沙、烤饅頭

北京經營烤肉的餐館數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至今已有320多年歷史。早年間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都是必吃的美味。

烤牛肉

烤肉宛的烤牛肉,薄而不柴、又香又薄,因為鮮嫩的和豆腐一樣,所以素有"賽豆腐"的美稱。據說年事已高、牙口不好的齊白石大師就獨愛他家的烤牛肉!

地址:東城區 雍和宮大街185號(近簋街西口)

推薦菜:烤牛肉、芫爆散丹、它似蜜

乾隆皇帝親自賜名、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字的燒麥館。燒麥是從南方傳過來的,能在京城走紅,都一處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說沒有都一處,北京人還不一定知道燒麥是個什麼東西。小時候,感覺上燒麥就是指都一處,就像提起首都就是指北京一樣。

燒麥

一張皮兒都薄如蟬翼,中間厚1毫米,邊上僅0.5毫米;皮的直徑約11厘米,最少要捏成24個褶兒。薄皮大餡兒,湯汁十足,才是都一處燒麥的精髓!!

地址:東城區 前門大街38號(大柵欄東口)

推薦菜:三鮮燒麥、什錦燒麥、乾隆白菜

天福號的熟食是北京人記憶里不可或缺的美味,逢年過節的餐桌上總會出現幾道天福號的橫貨,不然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醬肘子

天福號的醬肘子最是經典,因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的特點享譽京城,2008年天福號醬肘子的製作技藝甚至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盤醬肘子,一牙兒熱烙餅,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美味!!!

地址:東城區 前門大街19號(全聚德對面)

推薦菜:醬肘子、松仁小肚、醬豬蹄

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的烤肉季,已經有160多年的歷史,烤肉季總店所處的位置,正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處,面對一波碧水,遠望西山夕陽,品味烤肉,實在是一個好去處。

烤羊肉

烤肉季的烤羊肉薄厚均勻,入口不膻不膩,傳說中的」南宛北季「,烤肉宛的烤牛肉、烤肉季的烤羊肉,不可不嘗~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泛舟什剎海,在船上」雅吃烤肉「。

地址:西城區 地安門外大街前海東沿14號(近銀錠橋)

推薦菜:烤羊肉、麻豆腐、芝麻火燒、扒肉條

鴻賓樓飯莊創建於清朝咸豐三年。原址在天津,是久負盛名的清真風味飯莊。1955年應周總理之邀入京,以其獨特的菜品享譽京城,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會各界譽為"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

紅燒牛尾

紅燒牛尾這道橫菜,沒有幾個餐廳敢做,就算做了,也絕不敢當做招牌菜。鴻賓樓的這道紅燒牛尾絕對是他們家的看家菜。牛尾不膩不膻、肉質酥爛微甜,軟糯脫骨,最適合帶老人來嘗嘗。

地址:西城區 展覽館路11號(百萬莊路口)

推薦菜:紅燒牛尾、芫爆散丹、紅燒蹄筋、糖卷果

便宜坊創建於明朝永樂十四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中國商務部首批認定並授予牌匾的「中華老字號」。

燜爐烤鴨

便宜坊經營的「燜爐烤鴨」是北京烤鴨兩大流派之一,其技術也被歸為國家非遺項目。烤鴨皮酥肉嫩,不老不柴,多汁不膩,鴨皮蘸白糖更是入口即化,無愧中華老字號的稱號!

地址:東城區 前門大街東側鮮魚口老字號餐飲一條街

推薦菜:烤鴨、芥末鴨掌、花香酥烤鴨

說過了便宜坊,就不能不提全聚德,區別於便宜坊的燜爐不見火烤鴨,全聚德是憑藉其宮廷掛爐烤鴨的技藝,享譽全國。

掛爐烤鴨

每隻鴨子標準的108片,皮酥肉嫩、香酥流油的鴨肉,蘸上咸鮮的甜麵醬,再配上蔥白、瓜條,卷進勁道的荷葉餅里,只能說,烤鴨就該這麼吃!!

地址:西城區 前門西大街14號樓(近地鐵和平門站、師大附中)

推薦菜:烤鴨、芥末鴨掌、鹽水鴨肝

天興居原名「會仙居」,清朝同治元年在前門外鮮魚口開業,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一碗看似毫不起眼的炒肝,撐起了一家一百多年的老店,北京的小吃,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炒肝

天興居的炒肝算得上京城前三名,肝和腸給的都不算少,勾芡勾得恰到好處,不會太稀或太稠,一碗炒肝兒,二兩三鮮包子,濃濃的老北京味兒。

地址:東城區 前門鮮魚口街81-83號(近前門大街)

推薦菜:炒肝、豬肉大蔥包子、三鮮包子

如果問正宗老北京涮羊肉到哪兒吃?第一個想到的絕對就是東來順,這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統一共識,足見東來順的名氣與口碑。

銅鍋涮肉

銅鍋涮肉吃的就是食材,不加任何調料、只放蔥姜去味兒的清湯鍋底,肉質好壞馬上就能吃的出來。東來順就是憑藉"選肉精、刀工細、調料絕和食具講究"這四大特點,成為百年老字號。

地址:東城區 王府井大街138號北京APM 5樓542-547(近長安街)

推薦菜:羊肉、手切羊肉、燒餅

北京少有的老字號素菜館,以素仿葷,店名取吃素可以「積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意。做好葷菜沒什麼,但把素菜做出葷菜的口感與味道,就是考驗大廚功夫的時候了。

金剛火方

這道「金剛火方」可以說是仿葷的最高境界,乍眼一看分明是一塊紅燒肉,但吃到嘴裡才發現它原來是由冬瓜冒充的,不管是外貌還是口感都可以以假亂真。

地址:東城區 前門東大街甲2號(祈年大街北口)

推薦菜:金剛火方、孜然羊肉串、糖醋排骨

前身叫「南恆順羊肉館」,相傳光緒皇帝也來光顧過哦。老國營清真館子,銅鍋涮肉還有各式清真菜都做得十分地道。

銅鍋涮肉

銅鍋涮羊肉蘸上麻醬小料,就著糖蒜,配上麻醬燒餅,怎一個「香」字了得!!!

地址:東城區 前門大街27號(前門步行街內)

推薦菜:銅鍋涮肉、羊肉串、它似蜜、麻醬燒餅

月盛齋是專門經營清真醬牛羊肉的老字號,開業於清乾隆四十年,到今天已經有230多年的的歷史。相傳慈禧太后喜歡吃宵夜,每次還必吃月盛齋的醬肉,用剛出爐的燒餅夾上月盛齋剛燒好的燒羊肉,香氣四溢,越嚼越香。

五香醬牛肉

據說月盛齋掌柜在宮裡犯了事,理應處死,太后一句"辦了他,我吃什麼?"死罪即刻當免。有誰想到,美味的醬肉,卻成了護身符。由此可見慈禧太后她老人家真的是「吃貨」的鼻祖。

地址:東城區 前門大街1號(大北照相館對面)

推薦菜:五香醬牛肉、燒羊肉、醬牛腱

能夠吃到品種最多的北京清真小吃的地兒,非錦芳小吃莫屬,你想吃到的,幾乎在這兒都能吃全了!!!

奶油炸糕

麵茶、奶油炸糕、豆汁兒、驢打滾、糖耳朵、糖火燒、豌豆黃、羊雜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沒有的~

地址:東城區 磁器口大都市街南一樓大中電器1樓(瓷器口西南角)

推薦:奶油炸糕、麵茶、糖火燒、驢打滾

清末民初,京城叫得響的館子很多,京城食客們也就分門別類冠以「八大樓」、「八大居」、「八大堂」的稱謂。如今,八大堂只剩下惠豐堂存留,讓我們可以品嘗到百年的美味和故事。

燒燴爪尖

燴菜是惠豐堂的看家菜,像燴鴨丁鮮蘑、燴生雞絲、糟燴鴨肝等都是名聲在外,有汁濃色鮮、味厚不膩的美譽。不過,說到看家菜中的招牌菜則當屬燒燴爪尖。爪尖就是豬蹄,不過這道菜里的豬蹄骨頭都已經剔出,只留下嫩滑綿密的皮和筋,入口即化、咸鮮醇香,絕對的功夫菜。

地址:海淀區 復興路33號(翠微大廈北門對面)

推薦菜:燒燴爪尖、糟溜魚片、蔥燒海參、九轉大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QxZX2wBUcHTFCnfdb_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