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被說成樂不思蜀的劉禪,真的是個笨蛋嗎?

2019-10-18     糖豆吃歷史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而相對應的,有英雄就必定存在庸才,蜀漢的後主劉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甚至於亡國之後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成為千古笑柄。

這樣的一個人,似乎是個低能兒,然而這位看似低能的人,卻做了四十餘年的皇帝,蜀漢政權也沒有出現皇族之間的鬥爭,劉禪真的像演義之中所說,是個聲色犬馬的紈絝之徒,乃至於低能嗎?

事實上,說劉禪是個庸君,大體上是可以的,但說劉禪是個低能兒,就多少有些貶低人的味道在裡面了,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劉禪並不像演義之中所說的那麼無能。

大家都知道,劉備這個人看人的眼光是很毒的(馬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麼作為劉禪的父親,劉老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什麼德行,然而最後還是把江山交給了劉禪,即使有自己的私心,但劉備應該有一定把握,劉禪能夠坐穩皇帝的位置。

有人可能說,因為當時諸葛亮在位,但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後只是控制蜀國中樞七年便去世了,剩餘的三十餘年,劉禪基本上掌握大權,如果只是酒肉紈絝的低能兒,有可能壓服眾人嗎?

事實上,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已經開始著手削弱丞相的權力,比如將丞相的職權一分為二,以蔣琬為大司馬,費禕為大將軍,使得兩人彼此牽制,劉禪能夠做到這一點,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帝王心術的,想想劉老闆腦袋精的冒煙,怎麼可能不教自己的兒子兩招,所以作為一個皇帝的基本素養,劉禪還是合格的。

至於樂不思蜀的典故,以筆者看來,多數原因是為了自保,畢竟那時候劉禪在司馬昭的控制之下,亡國之君,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滅頂之災,裝傻充愣的劉禪反而在晉國活得滋潤無比,這是劉禪的明哲保身之道。

與之相反,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在亡國之後與司馬炎針鋒相對,結果三年之後就"被病逝"了,可見劉禪韜晦自保的成功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xSzFG4BMH2_cNUgnS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