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不動的六爺,回不到的過去,最終,倒下了的是一個時代

2019-07-29     影視地平線

管虎,可能算是第六代導演中的異類,當遊走在商業與人文兼具的類型片中時,往往會因為其中所傳遞的某種叛逆與反思並存的價值,而讓觀眾印象深刻。

此前,接觸過他的《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三部影片,雖然,影片給我的初印象,總會和荒誕這個詞語扯上關係,可在仔細咀嚼中,還是會感知出,電影中所帶有的濃烈的人文關懷氣息,雖然大體上還是有些跟著商業片的步伐,可骨子裡,依舊是桀驁不馴的憤青姿態

這種抑制不住的狂躁,在之後推出的《老炮兒》這部電影中,更是達到了高潮,即使,年輕一代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這部電影中,處處體現的有些過時的老套規矩顯得過於矯情,但是,如果在新舊觀念衝突中,慢慢找出其中平衡點的話,突然就會發現,其實,這不是懷舊,而是傳承。

《老炮兒》是管虎2015年上映的電影,而在這部電影中,通過演員的選擇,便已經可以窺探出,管虎想要傳達的意思,其實,海報的設計風格一目了然。

馮小剛,劉樺,連奕名,張涵予和許晴等,這是老一輩的演員,吳亦凡和李易峰等,這是新生代的演員,當新老演員在電影中相遇,新舊觀念上的衝突與矛盾,既是電影內所要表達出來的,同時,也可以引申到現實生活中。

1

人總會老去,而一個時代也總會落幕,可是,人在時代中所留下來的時代精神,卻並不會消失。這是我看完《老炮兒》這部电影後的第一感受,說實話,「老炮兒」這個詞語我是第一次通過這部電影認識的,而這個詞語的意思,之前的理解稍微帶著貶義,而之後引申出來的理解便帶有褒義。

當上一代的人,在時代交替中,漸漸老去,可骨子裡卻依舊保持著他們獨有的自尊,以及內心恪守的做人做事的規矩時,這類人,可以統稱為「老炮兒」。

電影中的六爺,沒有詳細說明來源,可他具體的身份以及生活,可以在劇情發展中,隱約的勾勒出來,作為八九十年代稱霸一方的頑主,桀驁不馴且極為看重自己的尊嚴,對於發展中的時代,並沒有多少歡喜,冷眼相看實則內心空虛,於是守著自己的一方院子,自娛自樂。

院子裡,是他固守的舊天地,院子外,是早已換了天地的新世界,雖一門之隔,卻是兩種觀念價值。

從電影開始起,就已然給六爺塑造出了與新時代格格不入的性格,胡同迷路的年輕人,問路方式沒有禮貌,六爺便橫眉冷對,燈罩兒被城管沒收三輪時,挨了一巴掌,六爺便上去說理,這不是管閒事,而是六爺內心所堅守的規矩作祟,即使,時代再變,可是,人不能丟到自始至終做人的準則。

《老炮兒》的故事是一個基於父愛而發展開來的兩代人的衝突,當六爺兒子被富二代小飛抓走,原本已經與世無爭的六爺,只能再次出山,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當鏡頭掃過一個個當年活躍在歷史舞台的北京頑主們時,大多數人,都被生活的瑣碎所困。

此時,我仿佛看到了《血色浪漫》這部電視劇的續集,那跟著鍾躍民活躍在舞台上的,一批批頑主老去時的模樣。

一個當年的頑主,挑戰現在的頑主,當這種站在新時代背景下,而發生的新老衝突,我們看到的不是血肉橫飛,而是價值觀上的相互碰撞,這種碰撞,其實,也是對於過去做人做事都講規矩的某種褒獎,既然褒獎,那就有諷刺,至於諷刺的便是早已被權錢懵逼雙眼,且不擇手段的當下。

六爺凡事都要講規矩,當然,這種規矩,在於一個理字,可是,當六爺來到物慾橫流的時代時,規矩就成了笑話,因為,年輕人眼裡,沒有規矩就是最好的規矩。

整部電影的故事框架簡單,無非就是管虎這個導演,帶著一幫老演員,在電影中玩了一把情懷,可是,這種情懷並不廉價,而是很執著,我們有可能理解不了其中傳達出來的,那種六爺式的自尊,但是,卻總能被這種近乎偏執的講理方式而觸動

此時,我突然覺得,六爺和徐浩峰電影《師父》中的陳識頗為相似,一個是用自己的規矩來挑戰沒規矩的社會和人,一個是用別人所謂的規矩來戳破規矩之後的偽裝,堅守和戳破雖背道而馳,可最終的結果,還是間接的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落寞以及新舊交替中,某些東西的喪失。

電影中,富二代小飛愛看《小李飛刀》小說,而當六爺這樣的人出現時,他總以為書本上才有的江湖氣,居然可以在現實中見到,而六爺身上散發的特有的江湖氣,是一種對於秩序的維護,對於底線的堅守,對於好壞的明辨。

2

《老炮兒》這部電影,雖然總是在電影中凸顯出新舊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可是,總體來說,它的重點,不在於建立矛盾,而在於化解矛盾,當兩個不同時代下的人,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思想觀念時,其中,不乏有不同時代背景作為推手造成的,而如何達到握手言和,其實,電影中給出了兩種走向。

一個是建立在六爺和兒子曉波之間,父子矛盾的化解,一個是建立在六爺和小飛之間,新老兩代人衝突的解決。

六爺和曉波的這對父子,更多的體現出,父權的崩塌以及重建,崩塌,是因為過時的觀念在接受著新生觀念的挑戰,重建,是因為新老觀念在和解中慢慢達成共識,新人理解了舊時的觀念,老人明白了現在的觀念。

六爺和小飛這對陌生人,更多的體現出,社會變革中,當下很多人,是非觀念早已模糊,好人壞人早已混淆,而六爺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對於規矩的堅守貫徹到底,感化別人是不可能的,至少,可以對於這些長在新時代,卻如同廢物一般的年輕人一個忠告,時代不同,可是,依舊凡事都要講規矩。

初看《老炮兒》,覺得是對於年輕人的否定,回看《老炮兒》就會發現,這不是否定,而是融合,將經過大浪淘沙而延續下來的老一輩人身上的血性,無形中傳遞給新一代的人兒,雖然,這種傳遞總是伴隨著矛盾重重,可是,最終卻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共識。

3

《老炮兒》中的鏡頭,總是給人一種孤獨感,而這種孤獨,始終伴隨著無形中被虛化的六爺,在這個現代都市的狹小胡同里,似乎,依舊延續著一種頗為傳統的精神,古板也罷,腐朽也罷,固執的如同岩石縫隙間拚命生長的小草。

這可能是一種情懷,更多的是一種致敬。

當六爺一個人拿著那把早已封存的武士刀,喘著粗氣衝刺在冰面上時,這個鏡頭,像極了在繁華都市奔跑的那隻鴕鳥,只可惜,六爺的戰場在過去,而鴕鳥的戰場在草原,他們,都在錯誤的地點做著一件自認為正確的事情。

其實,這種擰巴,也是變相的告訴我們,時代的確在改變,而老一輩有可能屬於那種隨時被淘汰的老頑固,可是,別忘了,歲月流轉,精神永存。

年輕人多一些理解,年老的多一些傾聽,當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兩代人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時,你就會慢慢發現,無論什麼時候,歲月總是可以激情燃燒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gbbW2wBUcHTFCnfBR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