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對你「依戀」越深,就是越愛你嗎?不,他是在「勒索」你

2019-07-23   咪小小貓

1,什麼叫情感勒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以下這些情況:朋友喊你周末陪他買東西,而你已經很累了想休息,但是為了不讓朋友失望,便答應了對方,拖著疲憊的身體硬撐著;

你很享受單身生活,但是父母卻著急你的婚事,天天打電話嘮叨,逼著你過年一定要帶個對象回來。父母的唉聲嘆氣讓你感覺不孝,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不會感覺很不對勁,但是又說不出來具體原因呢。你不想因為拒絕而傷害對方的情感,但是答應了又是對自我意志的違背。

這時候的你,就是陷入了情感勒索的狀態。「勒索」聽起來是個犯罪名詞,在這裡把它用在親密關係上,形象地表現了情感方面的控制。進行控制的一方叫勒索者,被控制的一方叫被勒索者。

給人們帶來傷害最大的往往是最親密的人,因為過於了解,知道用哪種方式最容易擊敗對方。於是以對方的軟肋相威脅來達成目的,這就形成了情感勒索。

說的直接點,情感勒索就是以愛之名的傷害。被勒索的一方像陷入迷霧中無法走出。他們為了維持親密關係,放棄自我和底線去順從,而不顧對心理造成的傷害。


2,其實親密關係並不完美

今天要介紹的《情感勒索》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分析了情感勒索的形成、被勒索的原因,並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方法:如何擺脫被勒索的處境,衝出迷霧,找尋自我。

這本書的作者是蘇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她善於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幫助人們解決遇到的困惑與難題。

我們說,很多人都會對良好的親密關係充滿嚮往,但實質上,很多親密關係中都存在著控制行為,一方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另一方。

處於控制主動權的一方會利用對方的弱點,比方說愛自己、怕分手、依賴感等來進行情感控制,迫使對方服從控制方的意志。


3,勒索也是有備而來的

有一位叫小莉的姑娘,和男朋友認識快一年了,兩人都感覺彼此是合適的人,但最近約會時男朋友總是有點悶悶不樂,在小莉的追問下,男朋友表示希望感情更深一步,並且現在的生活成本這麼高,希望搬到小莉的房子裡。這樣不但省下了房租,還可以經常見到,他也可以多照顧到小莉。

小莉知道對方的意思後很為難,因為自己正在上培訓班考證書,很需要獨立空間和個人時間。這下男朋友就不高興了,暗示小莉不愛自己,讓人很受傷,是不是要徹底分開一段時間冷靜一下。為了打消對方的顧忌,小莉只好讓男朋友搬了過來。



這是一個典型且完整的情感勒索過程,即六個步驟,包括: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現在具體來分析一下。

先是要求,情感勒索者會向被勒索者提出自己的需求。如男朋友希望搬到小莉的房子裡。

接著是抵抗,如果提出的要求令被勒索者很不適,被勒索的一方會表示反抗。如小莉表示希望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就是在抵抗。

勒索者提出的要求被拒絕後,他們會立刻向對方施壓。事例中男朋友說小莉不愛自己,對這段關係表示懷疑,這就是在給小莉施加壓力。

在施壓的同時,他們還會用各種惡劣後果進行威脅。男朋友說要徹底分開一段時間冷靜一下,就是帶著分手暗示的威脅。

在勒索者進行了這一連串的四個步驟後,到了第五個步驟,就是被勒索者表示屈服。如小莉只好讓男朋友住到自己的房子裡。

事情到了這兒還沒有結束,因為它還會造成很不好的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即一方施壓,一方屈服。這就是最後一步,重啟

以上事例並不少見,被勒索者小莉對整件事情感覺很困惑,但是卻並不能想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這是因為控制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善於將情感勒索隱藏在一些堂而皇之的藉口之下,例如說「我這是為你好」、「你對我非常重要」等,讓被勒索者充滿抱歉與羞愧。


4,注意了,以下這些人都有勒索者的潛質

書中介紹,情感勒索的控制者一般會有四種形態: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誘者。雖然各自有不同的行為模式,本質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對另一方進行情感控制。

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勒索類型就是施暴者

這類人比較容易辨別。在他們提出要求時,若對方稍有不從,他們的情緒就立刻表現出來,會直截了當地發泄不滿。

施暴者想表明的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假如你不順從我,一定會付出代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像榨汁機一樣,不停地從對方身上榨取自已所需。

第二種是自虐者。這類人是用摧殘自己贏得別人的認可與同情。例如在一段戀愛關係中,初拋棄的一方會威脅說要自殺,「如果你離開我,我就活不下去了」。或者不吃不喝希望對方打斷分手的想法。

還有一種情感勒索者叫悲情者。悲情者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傷害自已,他們用的手法就是賣慘找同情。他們會暗示對方:如果我很慘,那完全是你造成的。悲情者主要指出「錯全在你」這個重點。

這個有點像親密關係中的一種情況:如果你愛我,當然知道我在想什麼,如果不知道,那麼就是不夠愛。悲情者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推到對方身上,如「都是你乾的好事,都是你導致的」。如人無所適從。

最後一種是引誘者,引誘者習慣使用糖加大棒政策。這類勒索者善於隱藏真實目的。他們會先給出豐厚的誘惑讓人放下警惕。

例如在職場中,老闆承諾下屬如果將團隊帶起來,把項目完成了,就給你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但實質上不管下屬怎樣殫盡竭慮去努力並完成了目標,老闆根本就不會信守承諾。

上面四種情感勒索者沒有明確界限,有時候一個人身上會兼備幾種特性。不管處於控制的一方是有心還是無意,他們的語言和行為都對被勒索者造成了嚴重影響。



5,我們為什麼會被勒索而不自知呢?

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會被控制呢,這人難道沒點自我精神嗎?這和人的心理意識有關,人的心理非常幽暗難測,人也是唯一會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而控制方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弱點,讓陰謀得逞。

例如,人們都有對社會規範和傳統相遵從的意識,這是個人品行良好的表現,但是有時候,卻成了軟肋。別有用心的一方利用人們因為與社會規範相違背導致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來進行情感控制。

例如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人,會對親情比較渴望。小時候受父母輕視的人,會比較缺愛。那這種對愛的渴望的特質就會成為他被控制的軟肋,不道德的戀人會以離開、分手、冷暴力等威脅。讓對方產生恐懼感而屈服。

而太具備責任感也會被綁架。例如一方向另一方借錢,他會說,我以前幫你很多忙,現在我有困難了,你理應伸出援助之手;還有些父母會對子女說,孝順的孩子就應該多陪家人,你應該回報養育之恩。

還有罪惡感。罪惡感是正常人具有的一項基本的人格特徵,大部分人如果不小心違反了社會規範,都會產生不舒服與自責的感覺。

這樣的罪惡感這就讓情感勒索者有機可乘。他們不管責任方是誰,總有把罪過歸結到另一方的能力,想方投法控訴對方的行為。

例如說,夫妻一方工作沒做好,卻說是因為家庭氛圍不好,伴侶不夠體貼,才讓自已上班沒勁。在這種情況下,被指責的一方大部分時候會產生愧疚心理。


勒索者的行為讓人對自我認知及價值觀產生影響。在他的生活中,似乎充斥著的都是指責與抱怨,會對性格產生影響,如不願意與人接觸交往,隱藏真實的自我,產生抑鬱情緒,對幸福的體驗能力變低。

有人為了減少這種不適感,會試圖將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也就是認為別人對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當且正義的。這種自我麻痹讓被勒索者總是在放棄自我中的一部分,消弱了自我完整性,導致殘缺的人格。

而最嚴重的是,如果人總是壓抑情緒,隱藏真實的自我,即情緒上的不快樂沒有可以宣洩的出口,久而久之,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醫學已經證明,相當一部分的身體不適和情緒不良有關,例如情緒不良會引起頭痛、胃痛等。因為情緒壓力排解的出口被關閉,那將通過生理疾病表現出來。


6,遠離被勒索,需要掌握下面這些技巧

了解到情感勒索對身心的傷害,是時候想一些辦法來應對勒索,恢復自已的完整性了。在書中,作者制定了一個三步走的策略

國際上通用的求救信號叫SOS,而我們應對情感勒索者的策略也簡稱為SOS策略,也就是三個步驟: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這三個英文單詞的開頭縮寫。

第一步停下來,就是面對情感勒索者時,最好什麼事情都別做,別去回應對方,爭取時間進行思考。你可以這樣回復對方先緩解一下形勢,例如,「這件事我暫時沒法給你答覆」、「我不太確定,過一會再商量吧」。

這其實也是一種拖延話術,時間越久,你越能充分思考。這時候著急的該是情感勒索者自已了。

控制力量的平衡被打破對你十分有利,你可以無所顧忌且詳細地說明自已真實的想法與立場。

接著的步驟是冷靜觀察。你從被勒索者的處境解脫出來,旁觀者身份讓你的觀察變得敏銳。因為如果處在被情感勒索的位置,思考是破碎且不健全的樣。

而脫離了這個身份,你可以看清對方到底想要什麼,態度如何,是威脅還是商量的方式?如果你不妥協,他的表現是否有變化?


現在到了最後一步制定策略,就是從理性思考和本能反應的角度建立起自己的行為模式,站在客觀的立場審視對方的要求,並遵循自已的內心,是想表示同意還是拒絕。

如果一些事情無法做出妥協,那說明它觸范了你的底線。應該運用策略尋找出路,而不是選擇屈服或投降。做出的決定一定是出於本身自願而不是出於恐懼。

制定策略主要有:非防禦性溝通、化敵為友、條件交換、運用幽默四種。

非防禦性溝通說的簡單點就是「你說什麼都對,但我就是不聽」、「我錯了,下次還敢」的意思,這種就是防禦性溝通。

表面同意別人的所有觀點,但是心裡堅定自己的立場和原則。這樣就讓控制方有一種力量無處使,得不到回應的感覺。幾次下來後,他會知道自己的控制手法不能起作用而放棄。

化敵為友就是向對方表達自已的請求與無助,邀請對方一起解決問題,如果他參與到決策中來,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人們都有好為人師和樂於助人的熱心腸。

例如我們前面講的小莉,在男朋友要求搬過來住時,她可以假裝向男朋友訴苦:最近培訓班的課程太密集了,連睡眠時間都被剝奪了,如果考不及格,那培訓費都花冤枉了。如果男朋友是個明事理的人,大機率上是不會再要求搬過來添亂的。

條件交換是什麼意思,很簡單,你想要我的一顆糖,必須拿棗子拿換。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親密關係中,對方希望你幫著買台電腦,那你就說我的手機該換成蘋果的了。或者對方總是指責你對他的家人不夠孝順,你反過來讓他列出對你父母具體的孝順性行為。

這些反擊,可以讓對方知道,你並不是那麼容易拿捏的,你也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並不是有求必應的老好人。

接下來運用幽默的策略很容易理解,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有句話叫,伸手不打笑臉人,幽默讓氣氛變得輕鬆,神經也不再緊繃,在這種友好愉悅的氛圍下談論事情也容易達成一致。

在運用這些有技巧的策略後,你會逐漸展示出真實的自我以及完整性,不再容易被控制。當你嘗試改變,勇敢地面對情感勒索者,而不是屈服或逃避時,那將會逐漸成為一個更健康的有獨立人格尊嚴的人。

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在生活中遇到有違自己本意的事情時,能有自己的判斷,遵循內心的意願,傾聽真實的感受,不會因為怕得罪人而委屈自己,而可以勇敢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