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ro~暑假來襲,很多學生剛剛走出校門,就火速加入了整形大軍。
抽脂、做眼睛、填鼻子、修下巴……
在南京一家醫院的整形外科,雙眼皮手術已經預約到了一年後。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隨著暑假的到來,「整形要趁早」似乎一夜之間成了熱詞。
整容潮來勢洶洶
金星曾在節目中吐槽:「看臉的時代,單靠原裝生存太艱難了。」
金星直言看臉的時代,單靠原裝難生存 / 金星秀20150204期《「韓流」那些事》
為了繞過這些艱難,越來越多的人寄希望於通過整容,開啟人生的「流暢模式」。
《中國青年報》曾針對大學生展開調查,發現6.81%的受訪者接受過整容手術。
而在剩下的人中,30.74%表示有整容意向。
這股年輕人的整容趨勢,正往低齡化蔓延。
如今,已經有中學生在中考後,前來諮詢整形項目。
在中新網的採訪中,某整形醫院院長提及,每年暑期手術量都比平時增加80%以上,多出來的大部分是學生。
「一天時間,我就得接40多台手術。不少年輕人都會帶著明星照,讓醫生比照著某個部位塑造。」
一模一樣的雙眼皮、高鼻樑、嘟嘟唇……別人的審美,成了他們的枷鎖。
整容到底有沒有用?/ 中新社
有整形醫生聊起自己曾接待過的一位客人。
那位整形者給自己的嘴角做了13次手術。
「他們會不斷進行修復,即便看上去已經達到了預期效果。」
記者問剛走出高考考場不久的18歲女孩,為什麼要整容。
女孩答道,「顏值社會,我不能因為長相輸在起跑線。」
在她看來,更好的顏值,意味著進入大學可以談一場像樣的戀愛、交到更多朋友,還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求職機會。
她的朋友圈裡,也有人抱著類似想法:
「跟我關係好的兩個閨蜜,一個準備開眼角,另一個準備做面部脂肪填充。」
2018年6月10日,某女大學畢業生未找工作先整容 / 視覺中國
第三次走進醫院的某表演專業男生,也考慮著整容給自己帶來的便利:
「就算進不了演藝圈,能當個像李佳琦一樣的網紅也好。」
這種觀點,催生著許多人對外表的過分在意。
在一項調查整形原因的問卷中,38.5%的人選了「形象好更好找工作和找對象」。
即使到了社會中,接近半數的被調查者,也更希望通過顏值來引起同事的關注,而非工作能力。
2016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大數據報告 / QQ瀏覽器
外貌,儼然成了許多人心中的躺贏神器。
顏值並非毫無作用
不是每個人,在起初都甘願拿自己的臉下注。
《演說家》中的選手孫一冰覺得,自己的故事就是現實版的《醜女大翻身》。
從童年到青春期,她因為長相遭受過種種欺凌。
在幼兒園,無論她把桌子擦得多乾淨,也得不到老師的獎勵;沒擦桌子但漂亮的姑娘,卻有蛋糕可以吃。
上小學後,她不得不依靠零花錢維繫那段唯一的「友誼」。
到了初中,她原本以為會有改變,但這份希望也破滅了。
班上的男生把她當作遊戲的懲罰,誰輸了就向她表白;
全班同學都排斥孤立她。
她嘗試過拿尺子割自己的手腕、往嘴裡倒洗衣粉,來躲避無處不在的歧視,都失敗了。
她開始整容。
拚命減肥、運動,從150斤減到95斤。
她有了相愛的男友,走在路上接收到更多的善意。
末了孫一冰總結,對不起,我妥協了,我希望有更強大的人可以不用妥協。
她把人生的改變歸因於外貌,實際上,也從未放棄過自律和堅持。
但一番剖白,沒能得到在場嘉賓的認同。
有評委評價,我女友上學時很漂亮,長得漂亮也會受排擠;
有的笑著討論,我們都被排擠過;
有的否定道:你有沒有想過靠才華轉變別人對你的看法。
推薦人最後說的話很扎心:
這世上有人從出生起就被外貌困擾著,我們不知道他們有多難過。整容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最後一點掙扎。
這個被貶低了17年的女孩,消化著變漂亮給自己帶來的新一輪痛苦,用自己的方式重拾了自信。
整容之後,她被許多人罵整容鬼
你很難否認:在「顏錢不分家」的今天,長得好看,就是會得到更多關注。
從《95後陌生人社交報告》,可以明顯看出,一個人的顏值,是最受關注的要素。
前幾天,電影《上海堡壘》的導演做客某綜藝。
何炅問及,為什麼會選中鹿晗做電影男主。
導演回答,在看到鹿晗的照片之後,就選定了他。
何炅直言 :「長得好看的人容易先被人看見。」
一旁的陳赫也笑著補充: " 對,這問題我特別能理解。"
這時,外貌已經不單是長相,而是一種可以帶來實際經濟效益的商品。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美貌」可以被看做一種「稟賦」——它能給所有者帶來Quasi-rent(准租金)。
通俗點來說,一個人如果長得好看,那麼TA的存在,本身就需要人們付費。
天生的高顏值,讓TA可以從事演員、主播、模特等普遍認知中的「高顏值工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刷臉就像刷卡。
高顏值能帶來流量,而流量就意味著錢。
所以,成為網紅是許多人嚮往的賺快錢方式。
外貌在這一行是重要門檻。
「要想紅,先提升顏值」 / 視覺中國
某直播平台負責人爆料,主播群體中,網紅、三四線女演員、模特等「高顏值人群」僅占了主播總人數的2%~5%,卻能分走全平台80%~90%的收入和流量。
顏值高=賺錢多,似乎已經成了一些圈子的隱形規則。
螢幕上不停刷新的小禮物,「直播兩小時,打賞收幾萬」。
這樣的美貌溢價,讓很多終日埋頭於書本的少男少女們欣喜若狂,一心想「靠臉吃飯」。
我不批評「整容」本身。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總有人被「美麗」綁架著,天真地認定擁有美貌就能逆天改命,就能給自己預定一個全是糖的後半生。
真正的「捷徑」,是努力
人們喜歡說,美貌是女人最好的通行證。
這是極大的偏見與誤解。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備受爭議,「整容會幫你成為人生贏家嗎」。
蔡康永認為,顏值是人的武器:
「整形沒有辦法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我認為它是重要的武器。把人生當做戰場的人,讓他整形,給他武器,因為他想贏。」
如果整形能讓你找回自信,它可以成為你的武器。
但它也僅僅只是武器,永遠不是救命稻草。
它或許可以給人帶來便利,卻不能決定你的工作、對象、生活。
人生不是選美比賽。
學習一項專業技能,通過鍛鍊獲得好看的身體線條……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
相比起來,整容是其中最不需要下功夫的。
對於多數人來講,當我們不斷被高顏值的「好處」誘惑時,也忽略了其他因素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整容諮詢 / 視覺中國
經濟學上還有一個著名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意思是隨著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開始時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想通過整容走捷徑的人。
當習慣了用最簡單的付出謀取便利,便很難再踏實努力地做事了。
調研顯示:有33%的網絡主播,月收入在500以下。
光鮮的只是大家能看到的少部分人而已。
計劃著去做網紅的人,絕大多數也不可能成為網紅。
顏值或許能在第一時間吸引關注,但流量、粉絲,也和最終產出的內容質量息息相關。
就像孟非說的,「那些最當紅的女主持人,她們可能很漂亮,但她們一定有美貌以外的東西。」
今天這個社會,可怕就在於,有這麼多年輕的女孩,完全忽略了生活當中,對她們還應該有其他的那一點意義。」
那些「逆天改命」的人,不一定都擁有驚艷眾生的外表。
但多數時候,他們都共同擁有一項品質,「堅定」。
Lizzie Velasquez曾被形容為「世界最丑的女人」。
她天生得一種怪病,每隔十五分鐘就要吃一頓飯,身上無法儲存一絲一毫的脂肪,體重只有27公斤。
Lizzie在發表演講 / 視覺中國
臉幾乎是完全的皮包骨,右眼凹陷失明,骨架非常清晰,被人稱為「骷髏女孩」。
但這都沒有影響到她。
她在視頻網站上開通了帳號,與網友分享日常生活,教網友如何美妝。
對於Lizzie,患有惡疾的她甚至無法通過整容提升外貌,可她的人生並沒有因為低顏值而「輸在起跑線上」。
大學結束時,她已經出版了三本書,完成了一個紀錄片的拍攝,還在TED發表演講。
Lizzie的新書名叫《成為漂亮,成為你》/ 視覺中國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知道這個世界是沒有捷徑可走。
外貌帶來的紅利,很多時候並不那麼長久。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將人生賭注壓在外貌,倒不如實打實地為自己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