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罕見大字作品,彌補書法史一大遺憾,引領後世7...

2023-09-21     書法網

原標題:趙孟頫罕見大字作品,彌補書法史一大遺憾,引領後世7...

趙孟頫罕見大字作品,彌補書法史一大遺憾,引領後世7...

趙孟頫罕見大字作品,彌補書法史一大遺憾,引領後世700年潮流!

了解書法史的朋友,一定知道「二王」的地位,後世「帖學」一派的書家,都可以算是羲獻的門徒。人們常說「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與其說是「宗晉」,倒不如說是「宗『二王』」,父子兩人筆法極為豐富,且在楷、行、草三種字體上都留下了法帖。

雖然「二王」至今已無真跡傳世,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地位。歷史上有四大「學王」高峰期,分別是初唐、兩宋之交、元初和明末,對應的人物是「初唐四家」、米芾、趙孟頫和董其昌、王鐸。

這其中,趙孟頫又被譽為是「繼王羲之後集大成者」。如果說米芾、王鐸是學二王的「怪才」,趙孟頫則是學「二王」的全才。

他通過智永《千字文》、《淳化閣帖》、趙構、李邕等人,進而直追羲獻。他的一生都在踐行「復古」主張,筆法的得之於王羲之,並對它進行了精簡,使得筆錄更為細膩明晰。

趙孟頫身為趙宋宗室之後,自小家境優渥,又博覽群書,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當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見到趙孟頫時,驚呼其為「神仙中人」。

從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不著塵俗的高雅之氣,這與魏晉名士的清逸之氣與眾不同,但都令人折服。

著名文博專家單霽翔、書法家邱振中都曾在訪談中說過,本來對趙孟頫感覺平平,直到他的真跡展示在眼前,那種貴族之氣攝人心脾。

作為學「二王」最為忠實的名家,趙孟頫彌補了書法史上的一大遺憾,那就是把羲之筆法放大來寫,寫出一件大字作品,這件作品就是《雪晴雲散帖》。

很多朋友會疑惑,在趙之前,米芾等人也寫過大字作品,這算不算將羲之筆法放大看來寫呢?其實,米芾的大字作品個人風格已經蓋過了原貌,就比如他的《研山銘》《多景樓詩帖》,沉著痛快、處處刷字,很難直接領會到「二王」用筆。

而趙孟頫這卷《雪晴雲散帖》,用筆整體上取自於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只在細節和氣質上與原作有所差別。

此帖共4行、28個字,內容為唐代詩人賈至的七言律詩《送李侍郎赴常州》:「雪晴雲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望路漫漫」。

這件作品每個字大小足有10厘米,趙孟頫順鋒入紙,行筆沉著有力,筆畫粗細分明,字形大小錯落,字勢重心左右騰挪,還常有一筆寫就數個字的處理。

「雪晴雲」三字用墨濃重,渾樸蒼茂,緊接著「散北風寒」四個字筆畫連帶,用墨蕭散,輕盈靈動。這種明顯的變化在卷中屢次出現,富有節奏、動靜結合。

《雪晴雲散帖》筆法豐富,氣韻雅致,是趙孟頫大字作品中的佼佼者,後世學王寫大字者,大多學過此作,可以說引領後世700年潮流。如能將此作練透徹,對大字行書的用筆、結字、章法都會有更好的把握。

而今,我們將趙孟頫這卷藏於台北故宮的《雪晴雲散帖》原作進行了超高清1:1複製,用市面上最先進的設備,做到筆畫細節與原作別無二致,並進行純手工立軸裝裱,便於臨摹和收納。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一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f4183afc5c169af780980888b49b2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