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諸葛亮的蜀國最先滅亡為例:看中國智慧的害人害己

2023-10-22     中外概覽

原標題:以諸葛亮的蜀國最先滅亡為例:看中國智慧的害人害己

諸葛亮一直被人們視為聰明智慧的化身,其才智謀略歷來被傳頌不衰。然而,事實上諸葛亮的聰明智慧並未能使蜀國走向勝利和繁榮,反而導致其最先滅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看看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如何讓蜀國最先滅亡的,一是荊州問題,二是北伐問題。

一、荊州之禍

先看荊州問題。在赤壁之戰後,東吳方面一直向劉備集團討要荊州,此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總的來說,就是東吳數次要求歸還荊州,但是劉備諸葛亮背信棄義,在諸葛亮的計策周旋下,導致東吳多將共討要均未獲得成功。後來劉備諸葛亮還以立足未穩為由,約定奪取西川有了立足之地,再歸還荊州。可是在奪取西川之後,仍然拒絕歸還。

在荊州一事上,三國演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荊州是保住了,但是,荊州也成為了劉備方面埋下了禍根,成為他們的一大噩夢。荊州不還,東吳自然不會心甘。在後來的荊州爭奪戰中,關羽被東吳的呂蒙所殺。關羽的死亡,使得劉備痛失一臂,也使得蜀國失去一個重要的將領。張飛因為報仇心切,未及出師就被自己的部下殺死。

關張之死,不僅令劉備的勢力遭受重創,也使三國故事陡然失色。劉備悲痛欲絕,陷入失去理智的境地。為了為兩位兄弟復仇以及奪回荊州,他發動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然而,在夷陵之戰中再次遭受慘敗,最終在回蜀途中離世。這一連串的悲劇讓蜀國動了國本,元氣大傷。

回首荊州悲劇,其源頭來自哪裡?從根本上說,就是來自於諸葛亮的聰明智慧。倘若當初在東吳討要荊州時能夠守信承諾,或者在取得西川後應約歸還,便不會有關羽的荊州之禍,自然也不會有張飛、劉備因此而喪命的結局,而且還能繼續交好東吳共同抗曹。然而,諸葛亮及其蜀國聰明反被聰明誤,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發揮和體現,但最終卻因此吃了大虧。

二、北伐之惡

其次,看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劉備去逝之後,諸葛亮完全掌握了蜀國。在三國之中,蜀國的國力並不強大,但是,諸葛亮為了實現所謂統一大業,卻連年窮兵黷武,堅持對魏國進行頻繁的軍事行動。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對魏國的戰爭中又再次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謀略,但是,結果如何呢?多年的北伐使蜀國陷入了長期戰爭的泥潭,雖然在戰役上取得過一些勝利,但卻並未能使蜀國在整體上獲得優勢。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並未能使蜀國實現長治久安,相反,戰爭使得蜀國的國力逐漸消耗,士兵疲憊不堪,人民生存困苦,這種不計後果的戰爭最終導致了蜀國的最先滅亡。

有人可能會提出反駁,認為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高瞻遠矚,看到了曹魏的威脅。然而,這種解釋並不能站得住腳。諸葛亮可以對曹魏保持警惕,但他堅持用兵,主動攻擊,忽視了國家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福祉。他過於追求軍事上的勝利,忽視了為蜀國長遠利益做打算。他沒有考慮到戰爭對國家經濟的破壞,也沒有找到更為穩妥的解決方案。他的決策使得蜀國走向了衰敗和滅亡。

三、敗於智慧

通過以上事例和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是一個極具謀略和智慧的人,他展現出了超凡的聰明才智。然而,正是他的聰明智慧導致他自身的失敗,進而使國家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以至最終導致身死國亡。

是諸葛亮的聰明智慧還不夠嗎?不是,不是諸葛不聰明不智慧,他的才華和智慧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無疑是中國智慧的代表人物,在諸葛亮身上凝聚著中國聰明智慧的結晶。

那麼,為什麼聰明智慧卻導致了失敗和滅亡?問題不是出在諸葛亮身上,而是出在中國智慧身上、出在中國人的認知身上。中國人太聰明了,以至於他們自誇很聰明,中國人太智慧了,以至於他們自認為很智慧。

可是,上帝卻說,「我要摧毀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聖經又說,「神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哥林多前書)。」既然中國人這麼聰明智慧,就首當其衝成為上帝所要摧毀廢棄的對象,所以,歷史以來,中國人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那些聰明智慧者,往往會弄巧成拙,如果成功了呢?其實不過是醞釀著更大的災禍。

現在由於巴以衝突,以色列成為熱門話題,但凡有人說猶太聰明,在後面留言評論里就是網友反駁糾正道:「中國人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我感到驚訝的是,跟帖中全是附和竟然沒看到一個反對的人。傳統的力量真是強大,他們仍然還是很聰明,還是很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adca541726e5453dbcf438536678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