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一句「別講14.9萬」,是給別人做嫁衣,也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2023-12-29     圖說汽車

原標題:雷軍一句「別講14.9萬」,是給別人做嫁衣,也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請不要在新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狠狠PUA自己,這不是你我的錯,問題出在小米。

昨天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結束之後,很多米粉的心哇涼哇涼的,因為雷軍已親口證實14.9的小米SU7不會出現。而從發布會的架勢來看,小米SU7上市後的起售價控制到1字頭以內都很難,小米汽車可能要走高端路線了。

對於數以億計的小米用戶來說,小米首款車型SU7的正式售價可能是令人失望的。顯然就目前的公開配置信息來看,SU7的起售價可能要超20萬元了,而絕大多數潛在用戶對SU7的心理預期價位是15-20萬元,至少5萬元的預期差價給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帶來的心理落差還是非常大的,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是我工作不夠努力嗎?我需要反思一下嗎?為什麼感覺我已經配不上小米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小米的形象應該還是那個山寨機風靡全國時代橫空出世的「價格屠夫」,雷軍的小米讓很多人用上了物美價廉的智能機,小米也慢慢成了手機圈「價格屠夫」的代名詞。除了手機以外,米家生態系列也主打高性價比,米家智能家電也算是整頓了一番智能家電圈的高價低配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以及數不清的智能小家電都被小米卷到了相對合理的價格區間,同樣有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因此受益,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邁入了智能家電新時代,享受到了全屋智能帶來的便捷生活。

毫無疑問,在享受小米科技平權席捲手機圈和家電圈後帶來的便利之後,米粉完全有理由期待小米進軍新能源市場之後繼續扮演起「價格屠夫」的角色,而小米也本該以一款價格足夠震撼的性價比之作回應米粉的期待,可惜雷軍在技術發布會上提前扼殺了這場美好的雙向奔赴——說14萬9的也不用再講了好嗎?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不過雷軍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米粉也好路人也罷,對小米首款車型的起售價可接受價格區間就是在15-20萬元,20萬以上就不符合小米「價格屠夫」的品牌標籤了。20萬以上技術不比小米差、品牌知名度不比小米低、性價也不輸小米的純電車型比比皆是,就算骨灰級米粉面對二十幾萬的小米SU7也得狠狠糾結一番。

當然現在說這些已經沒什麼用了,畢竟小米SU7的配置已經塵埃落定,供應鏈也早已確定,成本就在那裡擺著,刀法再精準的廚子也不可能將SU7砍到14.99萬的水平,除非小米自掏腰包燒錢回饋社會。

站在粉絲角度的話基本上都說完了,現在得站到作為新勢力車企的小米汽車角度來說幾句。

首先我們來看則一張價格表,這是圖說汽車匯總的中國市場新能源品牌首款車型價格表,蔚小理、特斯拉、極星以及其他一些自主品牌新能源都有。

通過這份價格表我們不難發現,新能源品牌首款車型起售價天差地別,高的直接百萬起售,低的只要六七萬,而這些品牌首款車型的起售價,也直接影響到了各自品牌後續的產品布局和銷量表現。

整體來看,首款車型起售價在5-15萬元區間的,後續產品定價上限很難超過25萬元,結局要麼就是網約車見要麼就是直接抬走;首款車型起售價在15-25萬元的,後續產品還有向上突破的空間,溢價至30萬元並不困難;首款車型起售價在25-35萬元的,向上突破空間有限,但是價格下探空間非常充裕。

比如極氪品牌,首款車型極氪001定價28萬,極氪X可以下探至1字頭;首款車型起售價在35-50萬元的,後續產品可以靈活向上也可以靈活向下,比如蔚來,ET9就敢定到80萬,而ET5也可以下探至2字頭與其他純電新勢力搏殺;首款車型起售價50-100萬區間的,基本就想怎麼玩怎麼玩了,反正已經給它裝到了;首款車型起售價在100萬以上的,要麼是真大佬,要麼就是純菜,大機率最後要開席。

小米應該選擇哪條路呢?

倘若小米首款車型真的如坊間起鬨價那般9.99或者14.99萬元,那么小米汽車這個品牌的上限無疑就要局限到25萬元左右了,後面再往上探難度就很大了,縱使雷軍使出至臻版雷氏對比大法,也不能憑一張嘴和幾頁PPT就把小米汽車的品牌調性拉上去,路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這個品牌撐死25萬,再貴就去買別的牌子了。

這類型品牌有很多可以參考的例子,哪吒、埃安、零跑無一例外。

而小米汽車首款車型起售價如果定到15-25萬元這個區間,那麼後續產品還有向上的無限可能,至少探到30萬元這個傳統豪華汽車門檻價位是完全有機會的。

這類品牌也有例子可以參考,比如AITO問界,M5起售價不到25萬元,旗艦車型M9頂到50-60萬元大家可能會不買帳,但不會覺得割裂。倘若問界M5隻賣15萬,而問界M9直接頂到了50萬,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結合車型命名來看的話,SU7意味著小米汽車至少還有SU3和SU5(推測,不代表實際型號)這兩檔可下探的空間,同時也為旗艦車型SU9(推測,不代表實際型號)預留了空間。也就是說,SU7起售價稍高一些,並不就是意味著小米汽車就真的要脫離大眾路線去和保時捷等豪華品牌做朋友去了,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它。

首款車型定價高了還有下探的空間,但是首款車型要是起點太低的話,那後面可就真的沒有機會了,畢竟小米不是比亞迪也不是長安,在造車資質尚且寄人籬下的背景下沒有機會去考慮衍生出多個子品牌去全域作戰,選擇一個「上得去下得來」的定價也不妨是一種生存手段。

最後,希望小米汽車在高起點之後也能不忘初心,在將來為廣大米粉帶來真正的發燒之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635df60be562a98c9299f16ccf75d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