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李瑞峰「連槓」華為余承東!稱「隔行如隔山」,李想默默送上「紅心」

2022-07-08     NBD汽車

每經記者 孫磊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的言論引發業內關注。

日前,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汽車品牌AITO發布了第二款量產車——問界M7。該車發布後,余承東親自為該車使用的增程模式「打call」。

「說增程式電動車只是過渡路線這是『胡扯』,把增程發動機去掉,就是純電車。純電車增加了一個增程發動機,就是落後?」余承東說,「即使把純電車的電池做大,但也需要充電,如果用完了沒地方充電怎麼辦?大電池也成了負擔,同時電池能量密度也有瓶頸。」

對此,魏牌CEO李瑞峰發表了不同看法。李瑞峰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此外,李瑞峰的微博還帶上了#智能DHT是全球更好的新能源技術##余承東稱增程車不夠先進是胡扯# 等話題。正因如此,「魏牌CEO開撕華為余承東」的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7月7日,李瑞峰再發文表示:「增程式就是落後的,隔行如隔山,別把隨性當個性。」同日,余承東在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發言稱,增程式作為家裡第一輛車非常合適,建議儘快淘汰純燃油車。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作為國內另一家以增程式車型「聞名」的車企,理想汽車CEO李想則對余承東「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的觀點表示了支持,不僅親自轉發了上述微博,還附上一枚紅心。

增程式技術之爭

據了解,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原動機(一般是發動機)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然後將電能電傳輸給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再將吸收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用以驅動交通運輸車輛的技術,所以增程式也叫作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

「發展電動車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碳排放,但如果是用燃燒化石燃料來發電,那根本沒必要這麼做。」馮思翰認為,「即使對單車來說,增程式電動車也意義不大,我們在幾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電動的可行性,現在討論這個技術已經完全過時了。」

不過,有些人顯然不同意此觀點,理想汽車CEO李想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12月,李想在微博上「回懟」了馮思翰。李想發布了一張名為「24個月挑戰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統計圖,並配文:感謝鞭策,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對於增程式電動車,余承東認為,增程式電動車用油發電相比燃油車更省油,因為燃油車在路上經常不停的離合換擋,發動機一直在低效工作。而增程式電動車雖然發了電,但是電可以能量回收,就比燃油車效率高很多。

「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問界M7純電可以跑200公里左右,足以應對日常所需,沒電時可用油,即使不充電,完全當油車用,油耗也僅是同級傳統燃油車的一半都不到。」余承東說。

問界M7「魔改」東風風光ix7?

有觀點稱,小康股份(賽力斯母公司)能夠為華為提供的車型平台十分有限。在中大型SUV方面,小康股份旗下甚至沒有同類產品,因而只能把股東東風集團的東風風光ix7拿過來給華為「救急」。

從問界M7和東風風光ix7的圖片來看,兩者的車身造型非常接近,前燈組、車門、輪眉等造型的輪廓基本一致。車尾的燈組及裝飾件造型類似,尾門的結構很難看出區別。

問界M7(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東風風光ix7(圖片來源:東風風光官網)

圖片來源:問界M7(AITO官網)

圖片來源:東風風光ix7(圖片來源:東風風光官網)

從兩款車的車身尺寸來看,東風風光ix7的長寬高分別為4930mm/1935mm/1765mm,問界M7的長寬高分別為5020mm/1945mm/1775mm,東風風光ix7長度較問界M7略短;但在軸距上,問界M7軸距為2820mm,比東風風光ix7的軸距(2810mm)略長。

問界M7和東風風光ix7的前懸架均採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且二者的前輪距均為1635mm,而後輪距或由於需要給後驅動電機留出一定的位置,問界M7後輪距相比東風風光ix7增加了20mm,達到1650mm。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界M7的設計很有可能是基於東風風光ix7而來。如果是借用東風的產品,(打造問界M7)可以降低成本。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他們使用的模具是一樣的,供應商是一樣的,可以減少開發費用。」

在張翔看來,如果車企針對產品的每一個設計都要進行重新開發不僅意味著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同時還不能保證設計成功的機率。「東風的產品已經過很多年驗證,設計質量都比較可靠。如果採用一個新的設計的話,可能還存在質量風險。」張翔說。

問界M7月銷目標3萬輛

儘管遭到了某些質疑,但對問界M7這款新車,余承東仍顯得信心滿滿:「(問界M7)是全球首個讓領導、老闆可以舒服休息的、甚至超越所有的豪華SUV、MPV的車型。一句話,問界M7希望帶給大家超越百萬豪車的舒適智能體驗。」

數據顯示,問界M5車型6月銷量達到7021輛,不到4個月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18000輛。有觀點認為,伴隨問界M5銷量的提升,消費者對於AITO品牌的認可度也在提升,問界M7或可乘此東風搶占一定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數據顯示,在問界M7正式開啟預訂兩小時內,其訂單量破萬輛,開啟預訂四小時內,訂單量突破2萬輛。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東吳證券方面表示,當前,30萬~40萬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快速擴容階段,根據其自建資料庫統計和預測,2022年~2025年市場規模(不含漲價後特斯拉)分別為36萬輛、65萬輛、120萬輛、172萬輛。新能源優質供給依然具備稀缺性,更大機率是自主品牌共贏階段。

「問界M7和理想ONE價格區間類似,但實際定位有差異。理想ONE專注於家庭用戶尤其是二胎奶爸,而問界M7定位更寬(家庭和商務兼顧)。問界M7動力和燃油經濟性優越疊加鴻蒙OS系統提供最佳智能座艙體驗,銷量值得期待,中性和樂觀假設下預估問界M7穩態月銷為7000輛和1萬輛。」東吳證券方面稱。

「我相信我們的產品還有更大的發展,也會有大量的銷售。(消費者)買我們的車,也會帶動我們車的零部件(銷量增長)。」余承東表示,華為在汽車上投入很大,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1年花掉了10多億美元,目前這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5df37bf8b2a73a8755eb72202840e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