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李建成古墓,墓內55個字,揭露了李世民的為人

2022-03-29     適應生活

原標題:考古發現李建成古墓,墓內55個字,揭露了李世民的為人

引言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詩經》

「兄弟鬩牆」是一個成語,從字面上來理解,也就是兄弟之間砌起了一座高高的牆,寓意著兄弟之間出現了矛盾。而我們要知道,作為流淌著同樣的血脈的兄弟,應該是最親密的人了,發生了鬩牆這種狀況,可以說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因為兩兄弟就此反目,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但是在皇室爭鬥中,這種情況是屢有發生的,因為在血緣關係面前,更重要的就是九五至尊的地位,人人都想要得到的皇帝之位代表的是無上的權利與尊崇,是古代封建最大的利益了,為了皇位所有人都可能做出驚人的舉動。根據考古發現的李建成古墓,看到了墓內的55個字,這短短的幾十個字,揭露了李世民的為人。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因為隋煬帝非常地荒淫無道,所以最終李氏王朝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建立起了唐朝。要知道李淵原本身世就是非常顯赫的,擁有眾多的子嗣,在這些子嗣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智慧,見到的人沒有一個不感到驚奇的,而且在李淵起義推翻隋朝的統治的過程中,李世民也貢獻出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選擇繼承者的時候,李世民毫無疑問是一個最好的人選,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李世民並不是嫡長子,古代的宗法制是非常嚴明的,即便是皇帝也需要順從宗法制,不然就會招來很多的反對意見。最終李淵還是選擇立李建成為太子,但是也沒有虧待李世民,給了他一個秦王的封號,在地位上也並不遜色於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是這還遠遠不是李世民想要的終點。

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並不穩固,李世民是一個有著很大野心的人,所以在成為太子以後,他就打算要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民也同樣在這個時間開始謀劃了,李淵成為皇帝的時候年紀已經很高了,誰能繼承大唐王朝是迫在眉睫的,留給李世民的時間並不多。最終李世民聽從了別人的建議,決定起兵推翻李建成,因為在跟隋朝的戰鬥中,李世民是一個很出色的將領,有很多人都很信服他,所以李世民一呼百應。

最終李世民成功了,而李建成被斬於玄武門,同時李元吉也死於這一場兵變之中,這樣一來李淵的兒子就只剩下了李世民,也只能把太子之位給李世民了。這一場兵變歷來都是李世民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因為兄弟鬩牆是一件非常血腥殘忍的事情,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更是殘忍至極,但是李世民對此表示李建成是一個非常荒淫無道的人,根本不可能治理好國家。成王敗寇,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我們也不能知道真實的情況。

2005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們在無意之中發現了李建成的墓,就此展開了研究。令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的是,作為古代一個皇族血脈的人,墓葬竟然是如此的簡陋,甚至墓碑上只有55個字,這幾個字包括了他的諡號、死亡的時間等,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記錄,看起來非常的普通。而讓專家還感到很驚奇的是,這個墓碑上的諡號是「隱」字,這個字仔細看的話就會看出來改動的痕跡,所以一開始並不是這個字。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了最初這個字應該是一個「靈」,這就和諡號的具體含義有關係。根據記載,李世民一開始讓群臣商討一個諡號,群臣給出的是「戾」字,但是李世民並不滿意,所以才想出了「靈」,意味著李建成是一個愛好鬼神昏庸的君主。一開始李世民覺得不錯,但是後來又改成了「隱」,從一個惡性的變成了中性的,總算是沒有「趕盡殺絕」。

結語

成王敗寇,勝利的一方往往就能夠掌控全部的話語權,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所以失敗的一方什麼也無法做到。但是有時候不顧一切得到了勝利,可能失去的是更多的東西,古代為了爭奪一個皇位,發生在兄弟之間的、父子之間的、叔侄之間流血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為了利益去傷害血肉至親,那麼在當上皇帝以後,會面臨的孤獨也是無比巨大的,這都是自己作下的惡,也必須由自己來吃掉這惡果,縱享萬里江山,也是無邊孤獨。

參考資料:

《詩經》

《舊唐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389dbb2a1425b2d975308fb2169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