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年人的「獨家記憶」

2024-10-15   鄭州日報

本報記者 董艷竹 楊柳

在鄭州,有這樣一個大學生團隊,他們為老人代寫「人生回憶錄」,以一塊塊「記憶碎片」,拼出老人的「獨家記憶」。他們是康樂憶享項目團隊,其創始人是00後王文浩。

記錄長者人生智慧

「孩子們來啦,快進屋坐,先喝點兒茶,我正在理思路,看看從哪兒講起比較好。」今年84歲高齡的程勉學老人熱情地招呼著王文浩。

「就從我的求學之路說起吧。我先說一下大概時間線: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但在家人的鼓勵下,我堅持求學,後來分配到研究所擔任技術員,轉業後又繼續『充電』學習……」說起自己的人生經歷,老人情緒高漲,講到「人生大事」時,更是不遺漏每一處細節。

在這之前,程勉學老人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篇篇個人自述,交給王文浩團隊整理。之後,團隊再和老人進行面對面採訪,完善其中內容。

最終,由康樂憶享團隊整理撰寫的《蹉跎歲月老來樂》一書,以近10萬字的篇幅詳細記錄了程勉學老人的童年生活、求學之路、軍旅生涯、愛情故事、家庭教育,其中包含了老人對好好讀書的感悟,對名人名言的人生體悟,還收錄了部分老人創作的小說。

「看到這本書,仿佛自己的青蔥歲月就在眼前,撫今追昔,非常感謝這些孩子幫我留住人生回憶。」程勉學老人說。

王文浩告訴記者,像程勉學老人這樣能自己整理素材的並不多,多數情況下,需要以老人口述的方式,團隊再進行梳理整合,這個過程既充實又有趣。

「每一位老人的珍貴經歷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它們不僅是老人的回憶錄,也是時代的微記憶。」王文浩說,每一次為老人代寫「回憶錄」,自己和團隊都能在老人身上學到不少人生智慧。

打造溫暖「紀念冊」

再現一段久遠的故事、一個刻骨銘心的瞬間、一份真摯熱烈的情感……為何會想到為老人「記錄回憶」?「只是靈光一現,也可謂是突發奇想。」王文浩說。

康樂憶享項目起源要追溯到王文浩高中時期。那時,他的爺爺奶奶已經70歲高齡,平時喜歡講一些過去的事情。

「我希望爺爺奶奶從前的故事留下來。而這件事情,我們家只有我能做。」「雖然平凡,但能夠記錄下來他們一定很開心。」抱著這樣的想法,高考結束後,王文浩便開始了「記錄」工作。這件事,讓爺爺奶奶驕傲了許久,經常在鄉親們面前誇讚:「我們家文浩不僅孝順,還會寫文章。」

這之後,王文浩想:「是不是還有許多老人也想記錄回憶?」

經過調研,2022年3月,王文浩邀請身邊15位同學共同組建「康樂憶享」團隊。康樂憶享以傾聽心聲、溫暖幸福生活為出發點,以幫助老人整理記憶碎片為切入點,以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為老志願服務為支撐點,創新融合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紙質回憶錄、光影碎片集、雲端故事庫、虛擬數字人四大模塊化產品。(下轉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