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請吃紅小豆吧莫相忘》系列,看中國悲劇愛情的表現形式和內涵

2020-02-25     每天超神秀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

《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木石前盟(黛玉的前身是絳珠仙草,寶玉的前身是補天石,亦即神瑛侍者,補天石對仙草有澆灌之恩,一僧一道攜二者下凡,仙草為報恩將一生的淚水還給神瑛侍者,按五行學說,寶玉是石命,黛玉是木命,所以就叫"木石前盟".。)感動了無數人,有情無緣,終是錯過。中國古典愛情中的悲劇,讓我們體味到世間情愛之美好的同時,也感嘆可托生死,卻因無緣而錯過的愛情。中國著名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梁祝化蝶、白蛇報恩,無一不是通過悲劇式的愛情結尾,讓世人有所啟發。

影視劇《紅樓夢》人物圖

而這些愛情悲劇,卻最終催生了國人精神世界的升華。中國愛情悲劇作為人類藝術殿堂里的瑰寶,通過揭示人類生活中的各種困境和苦難,來喚醒我們對於美的反思。

悲劇美學

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語)。它的美學特性是壯美與崇高,它的審美價值是教化與解脫。 ——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

悲劇的產生,是一切社會矛盾惡化導致的必然和最終結果,具有階級性和強烈的因果關係。在不斷積聚的進程中,這種結果,這種鬥爭和對抗猶為突出。

悲劇和美學在其對立的角度中極其和諧且高度的統一,古典悲劇多見於階級性,由階級壓迫為主,其間穿插著各群種之間衝突所產生的事件。

梁祝化蝶寓意圖

現代悲劇則突出人性,突出現代社會各種客觀的殘酷和不穩定性。這兩者有本質和起因的不同,然而,兩者若從美學的角度比較,他們實際存在的狀態及悲劇發生後帶給我們的震撼和衝擊都是相同的,具有難以言喻以及無法拯救的深刻感和其他事物難以超越的精神衝擊

悲劇作為一個探察生命,探視社會的組成部分,從側面折射出他固有的發人深省的存在意義以及產生悲劇的根源所在,精闢的揭示出兩個矛盾對立面各自的崇高和下作,直觀的反映出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的水火不融的本質,社會角色的不平衡感,在美學上帶給我們以震撼,壓抑以及無法遏止的低沉和感慨。悲劇的力量宏大,他們給我們帶來對世界對事件的批判,從各個角度揭示出人性和社會的陰暗。他喚起的衝擊具有連續性,在某一個時期和階段會持久的左右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部落和民族的情緒。

古希臘悲劇巨匠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視作人類文藝史上悲劇美學誕生標誌。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中最知名的,也可以視作命運悲劇的代表作。《俄》一方面描述了俄狄浦斯王勇於對抗殺父娶母的殘酷詛咒,卻最終倒在命運之神的無情詛咒之下的痛苦、無奈,一方面又歌頌了人性中不畏艱難險阻的可貴品質,以及無怨無悔甘於接受命運殘酷安排的勇氣與從容。

《俄狄浦斯王》影視形象圖

《請吃紅小豆吧》外傳【莫相忘】,中國悲劇愛情不同表現形式

1、《請吃紅小豆吧》外傳【莫相忘】相關介紹

泡麵番《請吃紅小豆吧》,講述了紅小豆(一顆紅豆),每天在各種各樣的甜點上上班,夢想著早點被吃掉,但一直未被吃掉的故事。因其可愛的形象,賤萌的設定被廣大動漫迷親切稱作「兒砸」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紅小豆的夢想,就是被吃掉,至於到底是豆沙包還是抹茶紅豆蛋糕,它還沒有想好,是真正意義上,有夢想的「混吃等死」。

紅小豆大型認親現場

而動畫的外傳【莫相忘】篇,則一改動畫平時的搞笑暖萌風格,給我們講了一些列愛情故事...

2、《莫相忘》,「請君莫相忘」,中國悲劇愛情的不同表現形式

一顆紅豆不懂人間,卻看盡世上悠悠情意。


作品《莫相忘》篇海報

古代:趕考的書生和小姐相愛未能相守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典型代表,多以進京趕考的書生和小姐為開頭,以書生小姐受階級不同所影響,和其他外在群體之間產生衝突而導致悲劇式結尾。

在紅小豆的描述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幸福美滿的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一個小姐,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情相悅,書生要進京趕考了,臨走的時候,小姐送了書生一串紅豆手鍊作為定情信物,書生成功考取功名當了縣官贏取了小姐,然後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書生和小姐

不像其他小豆猜測的那樣,書生遇到了狐妖

猜測版本一:遇到狐妖

或者遇到了前世救下的白蛇

版本二:遇到白蛇

亦或是被嫉妒其才華的其他人暗殺了。如果故事到這裡,大概是一個我們希望看到的完美結局。

但,跟隨者紅小豆的腳步,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書生手上的手鍊上,我們看到書生成為了大人,反反覆復給附近的孩子說著一個沒有波瀾的,紅小豆講給別人的故事。老套到孩子再也不願意聽,卻是他心中認定的他們本該迎來的故事結局。

成為了大人的書生

往事拉開序幕,

父親:「這樁婚事已經定了,你是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老嬤嬤:「小姐啊,以後去到夫家那邊,要聽姑爺的話,三從四德,相夫教子...」

小姐:「可是,他還沒有回來。」

不甘嫁給他人的小姐

老嬤嬤:「啊!小姐呀!快來人吶!小姐她!小姐她!」

為情自縊

幾段尋常的對話,交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也表明了當時悲劇產生的背景。在古代,人們受到階級思想影響頗深,女子嫁人需聽從父親的安排,「父母之命不可違背」;出嫁之後需要聽從夫家的指令,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當時社會背景下,女子地位低下,不能享有婚姻自由,沒有權利選擇婚姻自主。但小姐用生命成全了自己對愛情的堅持,書生也用至今未娶表達了對小姐的愛。

書生與小姐

受當時古代階級思想影響,書生和小姐的愛情註定是悲劇式的,但他們用對愛情的堅守為這個故事賦予了神聖的意義。

民國:等不來的報紙小哥和等待終生的歌女

終於鼓足勇氣將紅豆手鍊夾在報紙裡面送給歌女的賣報小哥,遲遲沒有得到回應,但歌女卻一直在買著不怎麼看的報紙。直到一個雨天,歌女在尋找遺落的手鍊的時候,嘟囔了一句:「送了人的東西,是不能拿回去的。」原來,愛情已經悄悄地生根發芽了。

等待一生的歌女

但漂泊於戰亂煙火之中,歌女和賣報小哥的感情被殘酷戰爭左右,連擁抱都成了難以實現的願望。

相對於喜劇美學考證受眾對於詼諧、諷刺的認同度、理解度來說,悲劇美學考證了受眾對於人性中、社會上苦難、傷痛、無奈等的共鳴與理解。

《莫相忘》中國悲劇愛情的內涵表現

這些愛情悲劇,將愛情毀滅的悲劇性以鮮活的形象演繹出來,給予審美主體最直接的審美衝擊,在這種強大的審美衝擊之下,個人的意識被喚醒了。悲劇式主人公作為傳統道德的化身,體現出來的人格特質和精神世界往往超出世俗的常態。當遭遇外界強大的阻力之時,悲劇式主人公大多表現出了絕不退縮的抗爭精神。

《莫相忘》中書生與小姐的故事中,小姐雖然不能直接違背父母之命,但她選擇了用生命捍衛自己對於愛情、婚姻的自由選擇權利,而書生也用終生未娶,為這段愛情的堅守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們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壓力和階級矛盾的時候,也毫不妥協,雖然在這過程中,小姐付出了生命,他們的愛情也被毀滅,但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尊嚴和生命力的頑強,他們的生命力得到了彰顯,有限的生命得到了無限的延升。


她嫁

在歌女和賣報小哥的故事中,這種悲劇性依舊被延續下去,處於不同地位的兩人,始終覺得「配不上」對方,而這一思想也是兩人最終錯過的最終原因。賣報小哥因為擔心歌女被倒塌的房屋壓倒,永遠的停留在了那個年紀;而歌女始終在等待著那個不會歸來的愛人。犧牲性命和用盡一生的等待,悲劇式結尾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兩人愛情上精神的延續。

歌女和賣報小哥

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里指出:「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於悲者終於歡,始於離者終於合,始於困者終於亨。」

第三個故事,迎來了最終的圓滿,正在結婚的新娘新郎,新娘翻箱倒櫃的尋找遺落在角落裡的定情信物,那串紅色手鍊,新郎在一旁調笑。直到找到了那串手鍊,那個肩負著三生三世愛情的紅豆手鍊,最終完成了​使命

婚禮

這是一個情定三生的故事,「此物最相思」,一個在中國代表著愛情的紅豆,見證了一個愛不能得、愛不能守、愛最終圓滿的故事,就像彈幕寫的那樣:「一世獨我赴黃泉,留卿空念念。二世不知卿何處,渡口候年年。三世終為有情人,紅豆一線牽。」基於悲劇後的圓滿,更讓人珍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中國式愛情悲劇,將人實現愛欲的渴望和現存文化對這種愛欲壓制的悲劇性衝突展示出來,讓我們能夠在反思中有所感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vwsinABgx9BqZZIS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