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印度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遠低於歐洲多國,令專家感到困惑。印度人口偏年輕化、封國政策有效、統計數字不準確以及防控或許有奇招,可能都是印度死亡率低的原因。
此前,外界曾有預測擔心13億人口的印度疫情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先前的擔憂沒有成為現實。印度共確診29435例,其中死亡為934例,死亡率只有3.2%,遠遠低於義大利、英國和西班牙。
印度新冠感染死亡人數
這種情況讓專家們也感到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據外媒報道,幾位專家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首先,印度人口偏年輕化,年齡中位數為28歲,遠遠低於美國(38歲)、英國(41歲)、西班牙(43歲)或義大利(45歲)。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情更容易惡化,"年輕"的印度在對抗新冠病毒上有一定優勢。
其次,封鎖令起到作用。3月30日,當印度確診病例只有482例時,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封國令。國內和國際旅行均被禁止,關閉所有工廠和學校,移民工人也被轉移到隔離中心,關閉所有邊境,減少流動人口。而且一旦發現確診病例,便及時弄清其感染路線,成功實施"群體遏制"。
印度的封國時間早於歐洲大部分地區,原本預期5月3日解封,但有可能會進一步延長。印度總理莫迪說,印度正與病毒"開戰",並敦促13億印度公民繼續保持警惕。
印度醫護人員檢測行人體溫
第三,印度的檢測能力不足。與龐大的人口規模相比,印度的檢測率很低,13億人口只有716,733人得到檢測。印度裔美國醫生悉達多·穆克吉說,印度低死亡率是個"謎"。印度可能有不少死亡病例被遺漏,沒有被統計。印度死亡人口有80%是在家中去世的,而且很多死者在農村被火化,沒有留下數據。
封城中的印度
最後,印度可能有特殊的防疫方法——"群體遏制"。有專家認為,印度在應對小兒麻痹症和愛滋病毒等疾病方面積累了經驗,為應對新冠病毒提供了借鑑。印度以村為單位,一個村一個村的消滅了小兒麻痹症。自2005年以來,印度約使100萬兒童免於死於傳染病。印度在控制愛滋病方面也取得了優良成績,自2001年以來,新感染人數減少了一半。2018年,印度南部爆發了尼帕病毒,政府及時有效地遏制了病毒的進一步惡化。
專家認為,這些經驗可能為印度應對新冠疫情提供了借鑑。
(吳淑萍 審校:Gig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qkuzHEBfGB4SiUwlS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