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迪完成A1輪近億元融資,萬物資本領投,加速分子育種產業落地

2022-06-14     35斗

原標題:博瑞迪完成A1輪近億元融資,萬物資本領投,加速分子育種產業落地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陳欣雨。

35斗獲悉,近日博瑞迪生物完成A1輪近億元融資,本輪由萬物資本領投,吉慧資本跟投,老股東允治資本持續加註。資金主要用於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疊代、基因編輯平台搭建、國內及海外業務拓展等工作。

博瑞迪創始人張嘉楠:感謝萬物資本以及新老股東的支持,博瑞迪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分子育種產業化落地,經過五年的發展,我們構建了一整套完全國產、標準化、自動化的分子育種檢測技術體系,累計幫助全國近300個育種單位開展分子育種工作,覆蓋60多個物種領域。未來博瑞迪將不忘初心,秉承「助推分子育種 造福現代農業」的使命,踐行分子育種,助推我國動植物生物育種產業化跨越式發展,賦能民族種業振興。

萬物資本副總裁高法璞表示:過去幾年我們一直關注整個農業賽道,中國一直不缺乏種質資源,但缺乏通過這些資源作出商業化品種的育種企業,大部分都卡在傳統育種漫長的環節上。博瑞迪通過多年積累的實驗室高通量及自動化能力顯著降低液相捕獲測序成本,從而使得大部分育種企業都能從中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後續通過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匹配也能指導育種企業更好地進行品種研發。我們期待通過和博瑞迪的合作,助力中國種業做大做強。

近期,博瑞迪創始人張嘉楠接受了35斗的採訪,就行業趨勢、企業發展規劃等內容作了深入介紹。

一、一年半時間內收穫兩輪融資,博瑞迪兩大特質捕獲投資人「芳心」

早在2021年9月,35鬥文章——《在生物育種這場物種競賽中,博瑞迪如何靠技術驅動持續進化》就曾報道過企業完成了由中信農業基金領投、允治資本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張嘉楠透露,本輪融資在近日已經完成。在約為一年半的時間內便斬獲兩輪共計上億元的融資,博瑞迪身上究竟有何「魅力」?

技術是立身之本,大力發展育種技術,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必由之路。2022年5月,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將生物育種位列四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與生物育種的結合位列三大創新技術之一。在生物育種這一領域中,技術是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作為技術驅動的企業,博瑞迪一直以技術作為推動市場發展的「燃料」,為我國育種事業行穩致遠發展提供了助力。其核心技術是國內首創的農業液相捕獲測序能力,從資料庫-算法-檢測試劑-自動檢測設備實現了全閉環自研,實現了行業內首個可以全生物品種標準化、通用化檢測的GBTS技術體系。

優秀的團隊是研發技術和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博瑞迪組建了一支建制完整、能力出色、各有擅長的隊伍。企業創始人張嘉楠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行分子育種及育種基因分型技術研究的科學家,曾主持並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餘項,發表SCI學術論文25篇,團隊其餘成員分別來自華大基因、23魔方、康普森、瓦赫寧根、康奈爾大學等業內知名企業和院校,平均具備十年以上的國際科研、生物信息工程或高級管理經驗。

圖:博瑞迪團隊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務實的作風和博瑞迪一直堅守的解決行業痛、難點,「為育種真正做點兒什麼」的初心和使命也使得投資人對博瑞迪另眼相看。張嘉楠表示,傳統育種模式下,符合目標的作物性狀需要用時間和大量的人力資源進行堆砌,且過程中還存在環境、地理位置等眾多因素的干擾。因此,最優的基因組合無法被精準捕捉到,周期長、精度低、成本高等特點對傳統育種的發展造成了限制。

在傳統育種發展停滯不前的時候,分子育種應運而生,通過檢測DNA上的變化對個體進行快速、準確的選擇使得人們看到了育種行業加速前進的曙光。通過事先標註的目標性狀的位點基因,待檢測生物長大之前甚至是種植之前就能篩選出具備目標性狀基因且適合作為種源的個體,大幅優化周期和精度。過去,這項技術嚴重依賴海外,且成本高昂,因此我國只有不到10%的種源及其位點實現了檢測,未大規模推廣應用。

隨著基因技術的深化,越來越多品類和位點類型都會有檢測的需求,不斷更新疊代的技術也將導致固相方案在一定時間後「無計可施」。張嘉楠及其團隊深諳這一點,團隊的「埋頭做事」和腳踏實地為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創造了條件,企業首創自研的液相捕獲測序技術以其極強的靈活性和適配度,使得同一套檢測產品廣譜適配各類檢測需求成為可能,真正實現降本增效。目前,博瑞迪已擁有能夠幫助客戶平均縮短合格種源培育周期50%以上、選擇準確率提高20%-30%、成本降低90%以上的能力。與此同時,這一技術的誕生也使得我國對海外的育種技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解綁」,對實現種子的自主可控更進了一步。

圖:解決生物育種「卡脖子」問題全面國產化生物育種檢測平台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博瑞迪這個企業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我們的初心與情懷。」

二、在分子育種賽道上,博瑞迪如何保持「快人一步」?

技術和服務是博瑞迪保持「先發優勢」的秘訣。

「技術是博瑞迪生存的根本。」張嘉楠表示,育種仍然是以技術為驅動的行業,要想在這一領域持續領跑,需要在技術層面上需要不斷的研發,通過一次次的試錯和優化讓技術變得更成熟、更先進、更穩定,以滿足工業化、產業化的育種需求。隨著底層技術不斷的疊代升級,博瑞迪整體的技術一次又一次地歷經了「進化」,無論在質量或是成本上都有了進一步的優勢。目前,博瑞迪已累計覆蓋了60餘個物種。在生物數據和位點資料庫上,公司已經產生了近2.5Pb的基因數據,累計獲得800多億個基因變異數據點,這些數據將持續幫助公司改進產品和算法模型。

標準化取樣也是博瑞迪專業技術的體現。2020年企業邁出了標準化取樣嘗試的步伐,2021年正式開始標準化的取樣,如何讓樣品更規範是擺在博瑞迪面前的難題。以標準化的理念為指導,從取樣標準化、檢測標準化再到數據分析標準化,這一過程中,博瑞迪也自主/聯合研發出一系列試劑、耗材、設備、軟體,而這也為博瑞迪的「先人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博瑞迪自主研發的液相晶片和試劑耗材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技術是底層的驅動,而服務則是博瑞迪在技術保障背景下的體現和升華。博瑞迪將企業定位為第三方的服務平台機構,企業不僅追求服務的態度與服務質量,「服務也是技術的體現」,張嘉楠說。

只有專業,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於生物育種行業來說,做好服務不僅指服務態度好,包含在內的也有良好的技術,才能讓客戶滿意。只有技術達到一定水平,才能供給不同畫像客戶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尤其是產業客戶的高質量、短周期的要求。因此,企業必須足夠專業、專注,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

「育種技術和服務的未來沒有一個固定的最高模式,它只有一個更高、更好的發展形態。」張嘉楠說。

三、專注分子育種,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我希望在一個點上開一個1厘米的小口,然後打1萬米深。」

也許是與個人的科研背景相關,把事情做到相對極致,是張嘉楠的人生信條,因此,企業將來也會圍繞分子育種全過程進行戰略規劃,對張嘉楠來說,博瑞迪最大的價值在於企業不斷地踐行分子育種,加速分子育種技術在中國育種產業化的發展和落地。在他看來,博瑞迪目前的平台和產品僅僅是育種發展過程中的過渡,並不是發展的最終形態,未來還存在更多的可能性。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疊代和其他行業的科技滲透,育種行業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鮮事」。「分子育種是一個低滲透、起步早的行業,但發展潛力巨大,緊跟行業動向,才能不落於人後。」

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以及越來越多資金及人才向育種行業流入,必定會給育種行業帶來加速發展的機會,但「慢」一直都是農業這個行業的痛點。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沒有相對較快的回報期,在途中也有很多人可能會放棄、會迷茫,因此,農業從業者需要很大的決心、恆心以及毅力去等待其開花結果,真正想做好農業必須秉承長期主義或長線主義。

在快節奏的時代選擇從事需要「慢」下來的農業,這或許也是一種哲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cc9d67cea7ddf7b8790e07b4faae8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