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未來農業」,中原農谷打造下一代農業創新城

2023-11-13     35斗

原標題:瞄準「未來農業」,中原農谷打造下一代農業創新城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陶薇

推動綿延千年的傳統農業賡續前行,創新,是唯一的路徑。

創新者們善於用得法的智慧應對變化的挑戰,在農業不斷革新的時代,群智湧現,貢獻更多的解決方案。瞄準未來,創新者先行於行列,他們集聚的地方,便是下一個農業創新城。

未來農業,何處是遠方?

所謂未來農業,是不同於刀耕火種的更加智能化、更加數字化的設施農業,是更加綠色健康的生物農業,尤其是更加自主創新的「中國芯」農業。

裝備賦能農業,以新一代傳感器技術為底層技術驅動的設施農業,是未來農業實現技術突破的關鍵方向之一。隨著傳感器技術逐漸廣泛應用於農業領域,人們逐漸達成對物理環境、生物性狀的監測和整合;甚至當新一代傳感器逐漸具備了快速監測、連續監測等能力,輔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們即可將一線探測延伸至系統認知,形成對作物灌溉達到精準調節、對作物養護達成防治未病等精細化操作能力。如此,高度數智化的田間裝備賦能未來大田農業,降本增效、提質增產則未來可期。

綠色引領農業,以基因編輯技術為工具基礎的生物農業,是未來農業實現綠色健康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不誇張地說,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為生命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在農業方向的廣泛應用,讓生物育種、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領域迅速發展,尤其面對保護環境及人類健康的大命題之下提出的「減抗替抗」等行業新需求,MRNA農藥、噬菌體療法等多樣化生物解決方案不斷湧現,這為種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正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劉繼芳在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展望中所提到的,「綠色農業才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主才更安全。面對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世界大變局,如何端穩十四億人口的飯碗?「中國人的碗里主要裝中國糧。」——習總書記早已給出了指示。基因編輯及基因工程技術的深入探索,為生物育種的探索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可以預見,隨著該技術的深入利用,未來育種將顛覆傳統,實現對植物和動物的精品育種選擇或重要性狀改良,從而實現培育全新品種、開發抗病性強的動植物、加強生物馴化力等育種探索,可以預見,如此,農產品價值及生產力將更上一個台階。

農業創新,此徑通歸鄉

種業創新、設施農業、生物農業,都是中原農谷著力布局的領域。其中,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年6月印發的中原農谷發展規劃(2022—2035年)文件中,更是明確指出,堅持以種業振興為核心,把種業創新作為一號工程,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強省。

目前,中原農谷已經建成深厚的育種基底,其核心區平原示範區內試驗田面積約1.38萬畝,供給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試驗基地、先正達集團試驗基地、中農發種業試驗基地、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河南大學試驗基地、河南農業大學試驗基地等多個機構使用;種業發展態勢迅猛,先正達(中國)、中農發種業、秋樂種業、技豐種業等一批國內知名育種企業已經先後落戶中原農谷。

圖:先正達

其中,先正達擁有全球領先的專利和非專利農藥開發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種業生物技術及育種技術,在全球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三。先正達中國現已將夏玉米研發中心項目落位於中原農谷,主要從事玉米新品種研發和推廣。此外,秋樂種業作為北交所上市企業,擁有「育繁推一體化」產業體系,在國內玉米種子的研發與銷售方面名列前茅。目前,秋樂種業已經與同在中原農谷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簽訂協議,秋樂種業提出生產需求,實驗室負責基礎研究,並為中心育種提供「炮彈」,兩者培育出的品種再交給秋樂種業走向市場。秋樂種業已經擁有自主研發小麥品種秋樂2122,玉米品種秋樂218、秋樂368,其中秋樂368玉米品種已成為黃淮海地區主要栽種品種之一,為我國糧食增產實現十九連豐貢獻了重要力量。

圖:秋樂368玉米

據統計,目前中原農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開發權的農作物品種50多個,包括秋樂2122、鄭麥101等小麥品種10多個,鄭單958、秋樂218、秋樂368等玉米品種20多個,國審遠雜9102、豫花9326等花生品種及大豆、棉花、油菜品種等20多個。可以說,種業發展卓有成效,一批本地種業企業正在迅速成長。

圖:高標準農田

此外,中原農谷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已經建成,以百萬畝高標農田為「校場」,眾多設施農業在這裡大展拳腳。負責運營百萬畝高標農田的數智谷公司首先貢獻「智慧大腦」,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的密植滴灌增產技術也已經為新農人所用,秋收時節所需的打捆機等農機設備亦有花溪科技深耕研發。從田間到「雲上田」,智能設施裝備產業鏈上的企業正在中原農谷共同成長,合作共贏。

圖:德鄰生物

而當下熱門的生物農業賽道中,中原農谷亦引來了中農製藥、德鄰生物等行業明星企業落址。其中,中農製藥將在中原農谷核心區平原示範區斥資1.8億打造年產5000噸功能性生物肽添加劑項目,項目聚焦畜牧行業生物藥品的研發與生產,將以功能性生物肽、抗菌肽、干擾素、卵黃抗體等為主要產品,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而德鄰生物則是專注於黴菌毒素分解酶的原料專業生產商,是行業內較早專業生產用酶製劑來表達功能的原料級產品企業,其技術團隊核心為河南農業大學尹清強教授,尹教授從事相關研究已經有25年之久。德鄰的相關產品在畜牧養殖業內廣泛使用,深受行業認可。

創新者,率先看見未來;在中原農谷,率先看見更具象的未來農業。

圖:中原農谷

當前,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湖北武漢,全國各地有多處先後建設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都在發力打造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經濟增長極。相較之下,河南有著農業大省的優勢基礎,頂格發力建設打造中原農谷,「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農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飛速發展,中原農谷以出色的招商引智成果,讓「創新之谷」更具吸引力。如此勁頭,下一個農業創新城,或許正在此「谷」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2976aea07b8674ab8b3367df275fc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