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過期奶粉的山姆會員店,會員費也沒打過成本的誘惑?

2022-10-18     快消

原標題:賣過期奶粉的山姆會員店,會員費也沒打過成本的誘惑?

文丨李珂

在麥德龍、盒馬等企業步步緊逼下,山姆「慌了」?

「無日期蔬菜」之後

山姆再出食安事故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一則消息稱,北京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山姆會員店」)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北京市順義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5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2020年11月24日到2021年1月8日為北京山姆會員店配送320盒(每盒2桶)「a2兒童配方調製乳粉」,生產日期為2020年4月6日和2020年9月29日,金額共計101608.52元。涉事商品供應商為中國農墾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原產國:澳大利亞。其中涉案商品生產日期為2020年4月6日,保質期至2021年10月6日。

據了解,北京山姆會員店收到上述商品後,至2021年12月2日,以不同的價格,在其經營場所內全部銷售。舉報人於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山姆會員店經營場所內,以臨保價83.77元的價格,購買1盒(每盒2桶)「a2兒童配方調製乳粉」,該商品經北京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有限公司確認系該單位售出且超過保質期的商品。

最終,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1版)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北京市順義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山姆會員店作出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違法行為,並處罰款65000元的處罰。

無獨有偶。

今年初,山姆會員店收到一張由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管局開出的罰單,具體事由為:當事人在其線下山姆會員店中銷售採購的某西班牙品牌冷凍混合蔬菜產品未標明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其中部分產品已售出,該行為違反食品安全法,處罰款1萬元。

該消息一經披露,就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對山姆會員店的處罰太輕。而就在更早前,在山姆會員店搜索有關「新疆」字樣的產品頁面就會顯示庫存不足一事引發熱議,#山姆 新疆#隨即衝上微博熱搜,全國多地山姆會員店出現「退卡潮」。

值得注意的是,品控不嚴導致的食安問題也不斷發生在沃爾瑪倉儲店中。

去年,一名深圳顧客在沃爾瑪超市發現了一款進口啤酒罐體底部出現兩個生產日期,兩個保質期相差了7個月。於是,沃爾瑪銷售過期產品一事衝上微博熱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隨即對沃爾瑪中國進行立案調查。一周後,沃爾瑪才就啤酒日期篡改延長保質期一事公開道歉。

彼時,就有業內人士表示:沃爾瑪中國將啤酒生產日期塗改並延長保質期一事不是疏忽可以解釋的,故意篡改其性質惡劣;問題出現的原因固然是沃爾瑪中國供應鏈管理出現了問題,但更主要的可能是其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壓力所造成的品控「失誤」。

事實上,早在2011年初,沃爾瑪中國的部分門店就曾出現商品因價簽與結算價不符而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處以50萬元的罰款。當年「3·15」前夕,沃爾瑪重慶賣場將208公斤過期板鴨銷售給消費者;同年8月,沃爾瑪重慶賣場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豬肉」銷售給消費者,而兩個月後,時任沃爾瑪中國區CEO陳耀昌引咎辭職。

不過,在接下來的2014年,沃爾瑪又被員工視頻曝出其偷拍的食品加工內幕,內容包括使用的油15、30天以上才換新,用過期長蟲大米製作快餐進行銷售等。

到了近兩年,沃爾瑪食用農產品也多次被監管部門檢出問題。貴州省、福建省的市場監管發布的食品抽檢信息公告中均顯示,沃爾瑪中國的門店所出售的某些農產品被檢查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產品分別有朝天椒、鮮烏雞、上海青(白菜)等產品。

或許,目前的商業環境讓線下零售行業擺脫不了「成本魔咒」,但零售企業如果看重短期利益,而不看重長遠的品牌效應,即便是山姆或是沃爾瑪,也並非沒有成為「下一個家樂福」的可能性。

利潤率不及倉儲店

會員生意內卷加劇

由於我國零售行業被大賣場衰落拖入虧損、低估值的泥沼中,疫情下的2022年也被公認為一場「商超寒冬」。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10家主要商超上市企業6家虧損,16家主要商超企業的新開店數量3年最低。不過,創立三十餘年的山姆卻在逆勢擴張。

今年8月,沃爾瑪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截至7月29日前一季度)的業績情況。報告期內,公司總收入達到1529億美元,同比增長8.4%;凈利潤為51.49億美元,同比增長20.42%。在中國市場,沃爾瑪中國二季度實現凈銷售額增長15.9%,其中同店銷售額增長14.1%;電商凈銷售額增長77%,兩年疊加增長率為152%。

除了電商的增長外,伴隨著沃爾瑪大賣場的不斷關閉,沃爾瑪在中國的持續增長還得益於山姆的加速擴張。據統計,目前,山姆在中國已擁有34家門店,遍布23個核心城市。根據山姆會員店在2020年底透露的開店目標,預計2022年底,山姆在中國將擴張到40至45家開業和在建門店。

不過,山姆高速擴張的背後,卻也有沃爾瑪的難言之隱。在山姆會員店的運營模式里,會員費是利潤的主要來源,這些商店營業所產生的利潤其實際上要低於大賣場。過去13個財季里,沃爾瑪在中國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其收入中來自山姆會員商店和線上銷售的占比上升,這兩塊業務的單位銷售利潤也往往較低。

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沃爾瑪在中國(總計人民幣6340億元)的整體零售市場中所占份額為10.9%,高於五年前的9.3%。不過,沃爾瑪的份額排名卻在十年間從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換言之,沃爾瑪的轉型雖然光鮮,但從結果來看並沒有很顯著地體現出自身模式的優勢。

事實上,意識到會員店賽道前景的巨頭們在2015年掀起了一股轉型會員店的熱潮。物美旗下的尚佳會員店,永輝超市,正大會員店,頂新國際等大批商超企業像吃了迷藥一般紛紛入局。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它們都「泯然眾人」。失敗的原因或是因為線上電商正盛,或是因為本土企業沒什麼經驗,但無法迴避的是,選品能力,供應鏈實力這兩個能力,已經將大部分零售新手擋在賽道之外。

不過,自2020年開始,除了Costco、山姆、麥德龍等老品牌外,諸如盒馬、家樂福等零售企業也紛紛加入了會員店的布局。內卷之下巨頭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加快開店的步伐,而舊店改造會更快,也更省錢,跑馬圈地的故事恐怕要再次上演。

同時,本土超市似乎也毫不避諱直接抄襲,業務模式,操作流程,幾乎都差不多。而伴隨著會員制門店賽道越來越擁擠,市場對這些企業供應鏈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面對市場競爭,沃爾瑪似乎也感受到了壓力。

2021年,家樂福和盒馬聯合投訴山姆逼迫供應商「二選一」事件,就足夠讓外界窺見巨頭們供應鏈資源爭奪戰有多激烈。儘管山姆發聲明否認,但多數業內人士指出,這個對手就是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

在各大電商紛紛搶占下沉市場的同時,定位中產的會員制,從一開始就鎖死了上限,靠著會員費,會員店短期內可能會十分火爆,以至於一開店就能上熱搜,但中產也不是「冤大頭」,在網購、同城零售如此發達的今天,在很容易就能租到會員卡的中國,會員店生意或逐漸演變為一座新「圍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8e60693d0bb9a3578c9b2d51ef6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