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前童古鎮 白米缸
前童,是寧波寧海縣的一個古鎮,從寧波出發,需要三個小時的車程,其實去之前有點猶豫,去了之後,慶幸:幸好來了。
古鎮建於南宋末年,官居「迪功郎」(古代官名)的童潢在一次遊歷中偶然發現這塊「山環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徙到此。
在古鎮遊走,我最深的感受是,一個村落亦或城鎮能得以長久保留,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經濟、教育一定要跟上,也就是說,一個地方,一定要有「魂」,要有「精神」。
童氏族人有先見之明,禮聘明代大儒方孝孺在此教書育人、開啟文明,「讀書不求聞達,亦足變化氣質」,成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
白溪水緣渠入村挨戶環流,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曲徑。民宅、書院、祠堂各具風姿,老街、亭台、牌坊交相輝映,素有「浙東麗江」的美譽。
很多老房子裡,還有人居住。
鵝卵石鋪成鹿的圖案,寓意「祿」。
童氏祠堂的屋頂,祠堂是由方孝孺設計的。
童氏祠堂的舞台,有人在唱戲呢。
由陳逸飛執導的電影《理髮師》的拍攝地。
精美的磚雕。
牆上刻著 「禮儀」、「孝悌」的篆字,代表著前童傳統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老奶奶坐在門口,看著來往的遊客,她面前的小橋流水、卵石小道,一定比她的年紀還大……
通往山上的小徑,居民們從這裡上山,採石、采草藥。
晚飯是在「白米缸」吃的,翻車了——
韭菜炒土豆,有點咸了,不過我愛吃土豆,都吃完了。
東坡肉,這個還可以。
紅燒帶魚。別提了,食材倒是新鮮,做的不行,紅燒的,怎麼能不放糖呢?廚師開小差了吧?
寧波老三鮮,太油了,而且不「鮮」。
我不知道這是啥菜,服務員推薦的,我和他說如果不好吃,就要罵你!結果我現在還在罵呢!
甜品:紅酒釀核桃圓子。酸不拉幾的,不好吃!
5月2日:老外灘 甬上名灶
為啥叫「老外灘」呢?是相對上海的那個「外灘」來說的,指寧波的這個外灘比上海的那個外灘還要早,是最老的外灘,是中國近代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寧波商幫遠航的起泊地、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不過現在這裡商業氣息太濃了,我不太喜歡,潦草拍了幾張照片就回酒店了。
這是寧波美術館。
中午是在「甬上名灶」吃的——
在北京的時候,我就知道「甬上名灶」,知道它是寧波人民鍾愛的飯店,吃飯都是要排隊的。這一次當然不能錯過,確實,沒有讓我失望,每一道菜都好吃!且性價比超高!
腐皮包黃魚
白蟹年糕
青魚划水
芋艿扣肉
蠶豆煲
在寧波發現一種樹,綠色的葉子和紅色的葉子,夾雜著,非常漂亮(照片沒拍好)。
我查了一下,它叫「杜英」,又叫「野橄欖」。
再見,寧波;再見,杜英之城!
卡瑪婚戀諮詢(收費)預約郵箱:kama21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