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紀實:富豪夫婦花40萬代孕生下女兒,娃抱回家後卻悔不當初

2022-08-08     生活像爬山

原標題:案例紀實:富豪夫婦花40萬代孕生下女兒,娃抱回家後卻悔不當初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拍攝過一部高分紀錄片,名叫《代孕者》。裡面有一句話發人深省:子宮不是商品,人命不能兒戲。對於一個生命而言,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有意義的,一旦將生命的出生和金錢掛鉤,那無異是對生命最大的褻瀆。

「將生育看作一種勞動,將生命看作一種商品,是人類的恥辱。」這是《人民日報》2012年刊登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我國對於代孕的態度。無論從法理還是情理的角度出發,代孕都不應該存在,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代孕是違法行為。

但正如羅翔老師所言,「法律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以遵紀守法和不犯罪來標榜自己,這個人很可能是人渣。」總有一些人渣要踏足法律的禁區,做一些有利自己卻違背法律的事。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後悔和悲劇:富豪夫婦花40萬代孕生下女兒,娃抱回家後卻悔不當初。

案情簡介

呂女士和丈夫劉先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兩人家庭條件優秀,工作順利,夫妻感情也很和睦,幾乎是所有人心目中完美的夫妻。可有一個問題卻讓兩人遲遲得不到解決,那就是生孩子。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夫妻倆結婚數年卻遲遲沒有懷孕。

民間藥方吃了不少,大醫院開的西藥也喝了很多,可始終不見好轉。最終夫妻倆去醫院檢查才得知,原來是呂女士的身體出了問題,就算人工授精都無法正常懷孕。無奈之下夫妻倆只能用特殊的方法圓夢,這個特殊的方法就是代孕。

經過醫院檢查後發現,呂女士的卵子正常,但子宮卻出了問題,因此無法正常孕育生命。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另外一個子宮來孕育兩人的孩子。夫妻倆考慮良久後,決定找一名健身女教練代孕。

女教練年僅二十多歲,沒有男朋友也沒有結婚,不僅長得漂亮頭腦也很聰明。一開始女教練不願意接受代孕,可當呂女士和丈夫開出高價的籌碼後,女教練還是同意了兩人的要求。雙方白紙黑字簽訂了合同,孩子出生後由呂女士夫妻撫養,而呂女士夫妻則支付女教練40萬元的費用。

一切準備妥當後,女教練也順利懷孕。經過十月懷胎,最終生下來一名女孩。對這個孩子,呂女士夫妻倆疼愛不已,為了面子兩人也沒將代孕的事說出去。可誰想到一年之後,女教練卻將呂女士夫妻倆告上法庭,要求每個月探視孩子,並帶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時間。

呂女士當然不同意,如果任由女教練接觸孩子,等女兒長大了又該如何解釋?最終雙方鬧上法庭,呂女士拿出了當初和女教練簽訂了協議,可她還是非常擔心。因為呂女士和丈夫都知道,代孕是違法行為,基於這一基礎就算雙方簽訂了合同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不過法院最後的判決結果卻出人意料,法院駁回了女教練的訴求,並禁止女教練探望女嬰。給出的理由是,為了保護女嬰的身心健康,確保她生活在穩定的家庭環境下。這無疑是符合我國法律規定,也符合「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判決。

律師說法

雖然法院最終駁回了女教練的訴求,但這並不代表著女教練就無法見到女兒。只要她有這個想法,總有門路來實現。到時候呂女士就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到底該如何向女兒解釋她的身份。

從這個案例不難發現,代孕有著很大的隱患,雖然可以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但無論是法律還是倫理道德上都會產生糾紛。在代孕的情境下,很難確定父母子女的關係。這也是我國法律明確禁止代孕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法典》第1073條規定,「對親子關係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係。對親子關係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親子關係。」

這就導致代孕夫妻和代孕者之間容易產生糾紛,以以至於和案例中的呂女士、女教練一樣,兩個母親對峙公堂爭奪同一個孩子。不僅影響社會公眾的認知,還會浪費社會法律資源。

其實早在2001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中就規定,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也提出,禁止技術人員實施代孕技術。在我國的法律體系里,代孕從未合法化,政策層面也明確不提倡。

不僅因為代孕會產生倫理和法律的糾紛,還因為代孕背後潛藏著不少法律風險。比如進行代孕的醫院必然不會是正規醫院,這就代表該醫院存在非法行醫、非法經營的行為,很可能涉嫌犯罪。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從根源斷絕了代孕行為的產生,可即便如此,依舊有不少人心甘情願違法代孕。這其中固然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隱情,比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的確讓許多人接受不了無後而終的現實。

可即使如此,也不能違反法律。如果僅僅是因為想要一個孩子,就將法律視作無物,任由倫理道德問題出現。那麼到最後,那些踐踏法律者,必然會自食苦果。正如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所寫:「命運所有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2f815f588341f57e0f7a4d32c9694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