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藥學服務水平,特藥藥房助力院內外合理用藥

2024-08-28     健康報

特藥藥房,在國外也稱為DTP藥房,是一種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專業服務的藥房零售新模式。2023年,我國特藥藥房銷售規模突破700億元大關。

在《關於「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支持之下,特藥藥房已然成為處方藥尤其是新特藥的「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石晟怡指出,隨著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特藥藥房的專業服務模式將在未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釋放醫療資源 深化藥學服務

「在傳統藥店,患者一般買了藥就走,藥店功能也更偏向於銷售。而特藥藥房強調的是對患者用藥的全病程管理,包括提供合理用藥指導、患者隨訪、患者健康教育等服務,讓患者能在院外獲得更好的藥學服務。」石晟怡告訴記者,特藥藥房實際上是對院內醫療服務的延伸和補充。

在用藥環節,「沒有症狀就不吃了」「感覺差不多了吃一半藥量也行吧」等不遵醫囑的現象普遍存在。特藥藥房同樣擁有專業藥師,其日常開展的隨訪及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亦可為患者提供答疑解惑的「智囊」服務。

「很多簡單的用藥問題,藥師能解答掉,患者就不用再反覆跑醫院了。」石晟怡解釋。

在國外,特藥藥房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藥藥房與醫療機構的緊密合作,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和跟蹤服務,進一步釋放醫療資源、深化藥學服務,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行業標準規範特藥藥房運營

隨著醫保「雙通道」政策的落地和「以患者為中心」等理念的提出,醫藥分開、醫院藥品處方外流已成趨勢,特藥藥房迎來發展期。要確保特藥藥房的用藥安全,還需更多規範約束。

「特藥藥房經營的藥品大部分都是冷鏈藥品,這類藥品在保管和配送上都有嚴格的標準要求。比如藥房必須配備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並做到實時監測,溫濕度出現異常時需要有處理預案,配送時要做到實時監測並可追溯等。」石晟怡介紹。

近年來,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牽頭完成《零售藥店經營特殊疾病藥品服務規範》等多部文件的編制工作,從經營服務環境、藥學服務、冷鏈管理、信息系統、人員與培訓、藥物警戒、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對特藥藥房提出規範要求。同時,協會還制定了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等十餘項零售藥店單病種藥學服務標準,進一步提升特藥藥房藥學服務水平,讓其回歸專業屬性,在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零售藥店在國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應急保障中的作用。

「院內外共管」探索合理用藥新模式

在處方流轉平台的建設基礎上,特藥藥房正在試圖將「藥房」這一單薄角色轉變為可以在藥品流通中占據一席地位的重要節點。

除了方便快捷之外,特藥藥房期待建立的是更加專業、高效、可跟蹤患者用藥全程的機構。近期,中國醫藥商業協會與相關醫學會啟動「患者院內外疾病共管」的服務模式項目,共同制定藥學服務質控標準,開展聯合培訓,確保藥房提供的藥品服務與醫療機構的要求一致,並定期對參與的試點藥房進行服務質控評估,在臨床醫生與藥師間建立溝通機制。

「我們已經在慢性病,例如咳喘等疾病中做了試點,推動院內院外藥學服務的一體化發展,讓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夠形成有效閉環,從而不斷提升患者滿意度。」石晟怡說。

據了解,在這一服務模式下,患者的依從性與治療效果均有明顯提升,同時,也推動了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相關工作的開展。

石晟怡表示,未來,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將推動醫療機構與特藥藥房合作開展更多創新藥物的臨床研究,收集真實世界數據,為藥品療效和安全性提供更多支持。

文:王依依

編輯:謝文博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2077b17d485a5139282d401b6c6bb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