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地理-殷商東渡?印加帝國?無雨之都?帶你走進神秘的秘魯

2019-09-23   地理指南

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後,秘魯政府為了哀悼地震中遇難的中國人,特意為此降半旗。這是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為了汶川地震降半旗的國家。在遙遠的南美洲有一個小國,它的國民長相竟然和中國人極度相似,它的原始文化也和中國文化有著驚人的吻合。

他還是印加帝國的繼承者,秘魯早期的藝術可追溯至前印加文明的陶器、紡織品、首飾和雕塑。印加人維持了這些工藝的製作,並在建築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馬丘比丘古城的興建。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大都會選擇資源、地理條件比較好的作為自己的首都,可卻對於南美洲的秘魯來說,卻不是這般。很多人會奇怪於為什麼秘魯選擇了這樣一座城市作為自己的首都——利馬。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座沒有雨的城市。

今天帶大家走進這個冥冥之中跟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國家:秘魯。

一:自然環境

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10世紀前後,秘魯為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地。1533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統治了近300年。1821年7月28日獨立。

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區則為乾旱的平原,東部又有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

全境從西向東分為三個區域:西部沿海區為狹長的乾旱地帶,為熱帶沙漠區,氣候乾燥而溫和,有斷續分布的平原,灌溉農業發達,城市人口集中;

中部山地高原區主要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約4300米,亞馬孫河發源地;

東部為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屬亞馬孫河上游流域,為山麓地帶與沖積平原,終年高溫多雨,森林遍布,地廣人稀,是秘魯新開發的石油產區。全境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

科羅普納峰和薩爾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為秘魯最高點。主要河流為烏卡亞利河和普圖馬約河。中部的南段多火山,地震頻繁,東南與玻利維亞交界處有南美洲第二大湖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蘊藏石油。

馬丘比丘

二:為什麼說秘魯與中國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來源於殷商東渡?

秘魯的土著是印第安人。如果你漫步在位於亞馬遜河邊的秘魯村落,仔細端詳那些土著居民,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的相貌和中國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種外貌上的酷似也引起了美國化學家道格拉斯·華萊士教授的注意。他對秘魯土著和中國人的DNA進行了抽樣分析對比,得到的結果令人震驚:二者的遺傳基因是相同的。

什麼會這樣呢?這個要從商朝的時候說起:

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紂,但商紂王的愛將攸侯喜,卻和25萬大軍莫名其妙從史書上消失了。攸侯喜是殷商王室的旁支子孫,驍勇善戰,被商紂王委以重任。當周武王起兵反叛商朝的時候,攸侯喜正率領25萬大軍在現在的山東一帶徵討蠻夷。

雖然攸侯喜收到紂王命令就迅速率領軍隊勤王,但是最終還是晚了一步。他的軍團還在半路上,殷商就已經徹底滅亡了,新的王朝已經建立。

攸侯喜已經知道無力回天,但他身為殷商的王室後裔,對商紂王忠心耿耿,不願意就此投降周朝。從此之後,史書上就沒有了關於攸侯喜的記載,這25萬大軍,也從此下落不明。

商朝青銅面具和印第安面具

在攸侯喜和殷商軍團消失不久之後,遙遠的秘魯,出現了與殷商極為相似的印第安原始文明。

迄今為止的很多考古發現也都印證了殷商東渡這個猜想。

在印第安原始文明中,有著與中華文化密切相關的圖騰崇拜,印第安人的羽蛇圖騰和中華先民的龍圖騰十分相似,印第安文字也與甲骨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羽蛇

那麼,肯定有人會有疑問,即使相貌和文化都極為相似,可是中國和美洲之間隔著茫茫海洋,殷商的先民真的有那麼先進的航海技術嗎?

答案是,即使沒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他們一樣很有可能到達美洲,因為有黑潮的作用。

黑潮是全球第二大洋流,於太平洋洋流中的一環。在這股黑潮的作用下,只要船隻順著洋流進入西風帶,僅僅依靠洋流的作用就可以到達北美洲沿岸,再從北美出發航行到南美就比較容易了。

因此,殷商東渡傳播中華文明的這種說法,得到了史學大家郭沫若和王國維的一致贊同。

三:神秘的印加帝國

「印加」一詞有國王之意,這個帝國的真正名稱是叫「塔王汀斯尤」,意為「四州之國」。

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美洲的古老帝國,帝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位於今日秘魯的庫斯科。印加帝國的中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上,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其主體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印加文明的締造者。

但是一切的繁榮終結在西班牙入侵之前的最後幾年,印加帝國仍然在北部進行著擴張。瓦伊納·卡帕克(1493-1527),印加王朝最後一代帝王阿塔瓦爾帕的父親,在他1527年離世時,已經統治了位於厄瓜多首都基多的帝國北部前沿。

1531年,168名西班牙殖民者他的率領下發動了對印加帝國的進攻。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不過,印加帝國皇室在曼科及其繼承人的領導下繼續抗擊西班牙殖民者,直到1572年才被最終消滅。

四:世界上唯一的「無雨之都」:利馬

全球唯一的無雨之都,有的房子都沒有蓋屋頂,街道沒有下水道。利馬屬於熱帶沙漠性氣候,它是世界各國各都中降雨量最少的一個,每年降雨量僅10到15毫米,故有「無雨之都」的稱號。

利馬是世界上聞名的無雨城市,一年四季,沒有雷鳴電閃,沒有疾風暴雨,至於結冰、下雪更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利馬無雨,並非終年滴雨不落,只是年降雨量僅約15毫米左右。 降雨特點是,由濃濕霧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狀飄落下來。降雨期,天空灰茫茫一片,陰霾多日不散,迷霧蒙蒙,時桔間一長,路面濕潤,草木滴水,土地滲透。

利馬雖然降雨較少,但氣溫並非酷熱可怕,利馬市處在沙漠包圍之中,驅車出城,只見公路兩旁,近處沙丘重疊,遠方層層沙浪,無垠的沙漠與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交相映照,別是一番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