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重生》作為《白夜追兇》的姊妹篇也是迎來了結局,最後那個開放式的結局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在一定層面上也是情理之中。主角秦馳最後生死並不清楚,但從很多人的表現上應該是犧牲在那個西關大隊經常團聚一起玩樂的燒烤串吧。回憶起劇情最引人深思的還屬其中的家庭關係,對於很多人來說原生家庭一直是他們心裡的傷疤,但是這一塊傷疤不應該成為自己人生的阻礙,甚至是成為自甘墮落的理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曾經廣為流傳的話語,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我們能做更應該是將其成為成長的動力,奮力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婁頤的下跪「求著」兒子自首,缺乏愛的溫暖換來的將是無休止的「煉獄」
雖然網友對於這一段劇情還是印象頗為深刻的,有著不少人對於劇情的不嚴謹表示不理解,但就算是這樣也不能否認這段劇情背後展現出來的現實。還記得婁頤卑微地向自己的孩子下跪的那一刻,讓多少觀眾感到痛心但又感到可笑,確實一切都因婁頤而起,因為她對孩子的不管不顧導致了成長初期缺乏家庭的照料。這個白髮蒼蒼的遍布皺紋的老母親最後選擇了死在自己孩子的手上,雖然有些可惜,但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愿,與其放任孩子繼續胡作非為,不如決絕地自我結束。
原生家庭的悲哀不僅僅限於缺乏教育的普通家庭里,在這些高知識分子的身上依然適用,本以為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她們會在教育孩子上有著自己的理解,可實際上卻是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她們的自我覺悟很高,這對於社會來說是好事,但年少的孩子並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平日裡工作繁忙很少或者是是幾乎沒有時間回家陪伴孩子,就連孩子的過生日都是已然忘記。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工作態度換來的是范凱一次又一次地出入一些未成年人不該去的不正當場所,並且在這一段時間裡染上了惡習。當路銘嘉查到其人生履歷的時候都極為震驚,相比於他而言自己的人生宛若白活,戒毒所、打架鬥毆、賭博販毒應有盡有。
劇情到達最後,婁頤這位年邁的老人也是淚眼婆娑著仰望著昔日自己沒有好好管教好的孩子,但已經到了這時候後悔又有何意義呢?不得不說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過於巨大,在婁頤懺悔的時候估計很多觀眾也是有著共鳴的。在成長階段的孩子對於愛的溫暖的需求要遠超過對於知識的渴望,缺乏愛的溫暖招致的將是後半生無休止的「折磨」。一次又一次在她人的身上尋找著父母的影子,在身邊上的言行之中感受從未有過的愛的呵護,最後一切破碎卻從未發覺自己已經置身於「煉獄」之中。
陳蕊,她也曾想有個安穩的家,可失去的卻再也回不來
可曾還記得那個一開始就對秦馳大打出手的瘦小的「殺手」,那雙混沌的雙眼裡充滿著仇恨與不屈,望著她蒼白的面龐竟然有些許可憐,似乎下一秒就要哭出來一樣。雖然前期趙今麥的表演還有所欠缺,但到了後期慢慢融入進劇情里就感覺沒有那麼的突兀,甚至有幾段劇情還被這對呆萌小蘿莉和冷麵殺手大叔圈了一波粉。從最開始父母死後僅剩的親人哥哥也死於西關大隊之手的滿腦子只有復仇,再接著在與秦馳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相處下來發覺警察或許也沒有那麼討厭,最初復仇的動機也開始變得迷茫起來。
之後兩人的關係逐漸走向曖昧,甚至是讓秦馳出任自己的臨時家長,但也就是那一次提起了陳蕊的傷心事。兩人因為家教問題產生了爭執,陳蕊的那一聲大吼吼醒了多少在迷途之中的少男少女們,「你沒看過我的檔案嗎?我父母早就死了呀」,吼完之後緊緊地咬住嘴唇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淚水瘋狂地在眼角邊打轉。
當評論里都是大片的謾罵陳蕊三觀不正、恩將仇報以及對於他人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何曾想過這個還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早已經沒有了雙親能夠堅強活到如今都是哥哥的含辛茹苦把她養大。原本應該在最美好的年紀忘掉這些不開心的種種,讓自己的童年多一點快樂少一些悲傷,可是真的可以做到嗎?眉宇之間的愁雲慘澹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年少的陳蕊,那個曾經嚮往的美好的家,早已經回不去了,那些逝去的親人也是再也回不來了。
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的光環拚命努力的路銘嘉,他從未失去再次向命運抗爭的勇氣
如果說前兩個都是悲劇,那麼路銘嘉的人生就像是個喜劇但卻是自己並不喜歡的喜劇。在劇中最為乾淨而且明朗的角色應該就當屬路銘嘉了,他是最典型的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而這樣的原生家庭帶來了不少的積極影響,但也帶來了很多困惑。因為他是警察局局長的孩子,所以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別人的眼裡都僅僅只是理所應當,雖然很多人都在表面上對其恭恭敬敬,但有多少人看到背後的冷嘲熱諷發。
常年在路局的庇護下,路銘嘉逐漸失去了自己成為一名警察的初衷,而這一點也讓路銘嘉十分地恐懼,於是他主動請纓成為失憶過後秦馳的助手,因為失憶了之後秦馳並不會關心他是誰的兒子。有時候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就是這麼的奇怪,有著積極影響但也存在著負面影響,路銘嘉用自己的一生向命運說「不」,在他的眼中自己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應該由自己決定。
你若自甘墮落,誰來為你堅強;自我的救贖理應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
很大程度上童年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方式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擇偶標準、擇友標準,甚至影響孩子的人生走向。如果在成長階段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是家暴,那麼很大機率自己接下來的夫妻相處模式也是按照父母的模式來走。但真要是這樣,所謂的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就得不到根治,只能是一代接著一代的延續,要想徹底擺脫苦惱就應該從自己做起,向自甘墮落說不、向家暴行為說不,從而正確地處理好家庭關係、經營好每一段情。
原生家庭所決定的僅僅只是童年時期的生命質量,而最後自己的人生走向掌握在自己手中,原生家庭的悲哀不應該成為自己拒絕成長的理由,而更應該成為自己奮力衝刺的「勇氣」。或許現在很多的觀點都是幾次三番地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可是事情已經發生,埋怨什麼已經無事無補,能做的只有讓接下來的日子過得更好。成長是一場漫長的旅行,父母只是後面添加燃料的加油站,燃料的好壞與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就算燃料不好也不影響最後到達更明亮的「遠方」。
曾經有一首歌《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動,還有誰能夠幫助你成功」,自甘墮落的人是被社會所厭棄的,社會需要的是就算以前再苦再累也絲毫不曾放棄堅強活下來的人,這一場自我救贖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家,是最溫馨的港灣,哪怕回家的路上狂風暴雨,哪怕路途艱辛山高水遠,也要永遠銘記家最溫暖的那一面。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相信愛的溫暖會重新到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一切到來之前做好改變來迎接這一場「救贖」,用自己的雙手去書寫自己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oDZZ3EBnkjnB-0z3n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