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與地位最受爭議的十位NBA球星

2020-03-15   談球說愛

球,總是要聊起來才更有意思。基於數據、榮譽、履歷各種數字去比較球星的能力與歷史地位,幾乎是如今年輕NBA球迷們在籃球社區的最大討論愛好了。總有那麼一些NBA球星會時常被網友拿出來,與另外一位邊界同樣模糊的NBA球星進行比較,引起與另外一派的激烈論戰。

那麼,當中最高頻出現的名字都是哪些球星呢?在本文之中,筆者將列舉出十位球員的名字。當然,文章的內容會以探討這群人成為話題區高頻比較對象的原因為主,而非給出能力與歷史定位的參考答案。如有遺珠之選,亦歡迎諸位補充。

十、卡爾·馬龍

在NBA諸多的無冕之王之中,綽號「郵差」的卡爾·馬龍無疑是最強的一位了。MVP次數、最佳陣容、最佳防守陣容、總得分在內的生涯數據累積等諸多方面,馬龍表現得得極其強大,唯獨缺了一枚總冠軍戒指。如果以總冠軍為最重要指標來評價巨星級別球員的話,那麼馬龍的存在一般會被反方拿去當反擊的重要參考例證。

沒有總冠軍是事實,但是馬龍在球迷的認知中就是歷史級別的超級大前鋒個體。還有矛盾的一點存在,馬龍身上還有一個起到負分作用的設定,在巨星層面的大前鋒之中,馬龍屬於季後賽比常規賽拉胯一些的類別。

正是因為這樣的設置,在討論馬龍歷史地位的時候,此人多在歷史前15-20的區間浮動。一旦單拿出來,各自有一冠在手的司機、KG做歷史地位的比較,三方球迷完全無法達成彼此認可度較高的共識。提到馬龍生涯最可惜遺憾的一個賽季,自然當屬生涯末期赴洛杉磯組成豪華F4最終不敵活塞的遺憾了。

九、歐文

無論是能力還是地位,歐文屬於爭議較大的NBA球星行列。以在不同定位上的表現來看,當二當家的歐文是很不錯的球手,但是作為帶隊的頭魁,拉胯的表現完全不具備說服力。

六次全明星中四次首發,最佳陣容的榮譽之中卻只有一次二陣、一個三陣,這樣的履歷足以說明關於歐文身上爭議的現象。華麗球風帶來的觀賞性、在詹姆斯身邊當王爺的履歷,給歐文帶來了遠超自己本應該身處咖位的人氣。

以冠軍球隊的當家副手身份來比較,歐文能否穩壓克萊?以控衛的身份來比較,歐文較之利拉德、威少、甚至是自己在綠軍的替代品肯巴-沃克又如何呢?挺歐文的球迷在理虧之時,一般會選擇吹華麗的球風、再吹那一記關鍵的總決賽三分就完事了。

八、張伯倫

在歷史級別的中鋒之中,最難定位的應當屬「大帥」張伯倫。在張伯倫身上體現的是極致個人能力與相對一般團隊領導能力的割裂。從個人能力上來看,絕大數人會認同張伯倫是比拉塞爾更強大的個體生物,但是在歷史地位的比較中,往往是拉塞爾占優的情況更多。

支撐起張伯倫進歷史前十乃至前五的持方論據,主要靠的是大帥歷史獨一檔的變態常規賽數據。追溯起來,在排歷史地位的時候除了頂尖硬貨的冠軍榮譽之外,球迷老師引入數據也很重要的論調,正是從張伯倫與拉塞爾的巨人之爭開始的。

七、皮蓬

時間回到90年代初期-00年代初期,很球迷通過報紙雜誌熟悉了皮蓬「天下第二人」的綽號。這一個封號,到底有沒有過譽之嫌,而皮蓬的個人能力與歷史地位到底該去到什麼級別,至今仍是在各大籃球話題區爭論不休的話題之一。

在無喬丹的情況下,皮蓬在93-94賽季帶隊打出了55勝的成績,22分8.7籃板5.9助攻2.9搶斷的表現,49.1%的投射命中率,稱得上是當賽季的第一外線球員,帶隊止步七場止步東半決輸給當賽季最好的東部球隊尼克斯,也不算丟人。可惜的事情是,作為大當家的皮蓬,在盛年帶隊的表現的樣本僅有一年僅有一年之短。

在筆者看來,與皮蓬不怎麼對付的微笑刺客在節目中曾道出的一句評價,或許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評價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在喬丹身邊,皮蓬打得才像聯盟的第二人。眾所周知,公牛兩度三連冠是皮蓬生涯的最光輝歲月,其全面的表現為聯盟帶來新的變革,同時開組織小前鋒在聯盟之星河。可以說,皮蓬其實也是公牛王朝的基石球員。如果只是在喬丹身邊的皮蓬才像90年代的第二人的觀點被認可的話,實際上也足夠認可皮蓬的崇高地位了。畢竟,他生涯之中的過半時間都在喬丹身邊打球。

就筆者的個人看法來說,皮蓬是NBA歷史上最好的二當家,沒有之一。能力上來看的話,皮蓬是一個時代內穩定TOP3級別的鋒線球員,短暫擔任過聯盟外線第一人。關於皮蓬歷史地位爭論的最核心問題,到底六個老二總冠軍需要用多少個MVP或者大當家冠軍才能對衝掉。

六、吉諾比利

FIBA世界中,吉諾比利是當仁不讓的絕對巨星,正常球迷都能認同。NBA世界中,吉諾比利是否是絕對巨星呢,似乎難以達成共識。

常理說,兩次三陣+兩次全明星的球員,怎麼可能在和MVP級別+多次一陣成員的對比中擁有支持的聲浪呢,甚至是有楊毅在內的業內知名大咖的認可與支持?對,你沒有猜錯,我說的正是話題區球迷對【哈登VS吉諾比利】的經典問題討論。「20分鐘喬丹」的稱號,恰恰是妖刀在能力與地位上存在的割裂性,同時也正是妖刀生涯中的最大魅力。

五、凱文·加內特

在各種歷史地位的榜單中,KG波動的範圍非常大。防守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作為巨星的攻堅能力,KG往往被歸到較受球迷質疑的一類之中。KG與司機一對一拉出來對比地位和能力的話題,一直也在各種籃球討論社區擁有極高的熱度。

石佛面前,KG和司機都是弟弟,這一個是公認的事實。可是KG和司機,到底誰才是弟中弟,或者說能否同檔並列呢?三種可能里的任意一種,似乎都有大批可以拿出自認為具備說服力的擁躉。

四、皮爾斯

三、安東尼

二、特雷西·麥克格雷迪

這三個人,完全可以放在一起直接講。因為他們之中的兩兩捉出來成PK,簡直是不要太高頻出現的籃球區經典討論話題。對於三人彼此的優勢、黑點、槽點,長年混跡話題區的球迷都快能一條條背誦下來,比如什麼最美小腿王、白馬銀槍獎、拉屎拉回來的MVP、無比盧不西決等等。

公平地說一句,如此高頻出現的球員比拼情況,卻總是會出現撕起來互咬的局面。這不要說恰恰說明了一種共識麼,這三位球員基本上就是同一檔次的球員啊。

到底為什麼在這三位球員身上出現的是總是激烈的爭論盛景,從非和諧的共識。原因很簡單,這三個人各有彼此觸不到的長處,就看球迷更傾向於什麼項的標準了。在筆者眼內,同檔次的這三人在巔峰實力的次序正好與歷史地位高低的次序恰恰相反的。


一、克里斯·保羅

隨著時間的推移,CP3的大榮譽基本可以蓋棺而論,關於他的評價也越發趨向於兩極化。自出道之後,保羅一直就是控衛的檢驗標杆。納什、基德、德隆、羅斯、威少、庫里、利拉德,保羅一直被球迷拉出來比較,要當第一控衛,保羅就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爭論聲音更大的地方,在於跨時代的歷史十大控衛的榜單選擇上,保羅到底該處於什麼位置。

在休賽期各大媒體排行,保羅排名總是很高。筆者說的高,是指高于海量球迷內心的次序預估值。更為有趣的現象,在質疑保羅歷史排名的同時,反對者可以拿出相當多的理由來討論,若是轉頭問這一位所謂「控衛之神」的死忠球迷,基本上得到的答案永遠一樣。

別問,問就是高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