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煞費苦心「痛斥」深藍汽車,為什麼總有人見不得國產車好?

2023-12-22     汽車扒一扒

前兩天,看了一篇超長的文章,用6000字來痛斥深藍汽車,並且表示自己後悔買了深藍,也不會推薦別人買深藍汽車。

這是我見過最煞費苦心的一篇文章,在短視頻快時代下,還能做6000字文章的自媒體不多見了,但我還是想問一句:

工業時代的產品,哪台車沒有缺點?另外,為何在這篇文章中只有不足,卻沒有提出深藍汽車的長處以及亮點?

一個人如果在買一台車的時候沒有被產品的亮點所吸引,是絕對不可能的,那麼在面對所謂「媒體採訪」時給出了一堆缺點,無非就是在完全主觀宣洩和企業、4S店溝通時不順暢的不滿。

01 任何車都有不足

這篇所謂的「6000字文章」,都在主觀講述自己對產品的偏見,用戶闡述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無法用安全的工程、專業角度來理解,比如說車前面的機蓋比較高、比一般的車都要高,視野不好。

是否也可以提出疑問:你是不是把座椅調的太低了?

什麼行車記錄儀清晰度不夠、按鍵開門是多餘的、後排容易暈車,這種都是完全主觀的看法和認知,無非是所謂的自媒體藉助用戶來放大產品點。

用戶嘴裡說出來的話,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輕描淡寫一句話就能被誇張的放大,然後說出「不會推薦」任何人來買深藍汽車。

同級別、同價位車型中,和深藍對等的車型如果以這種「雞蛋挑骨頭」的視角來看,問題能挑出來一堆,CR-V、宋PLUS DM-i、零跑C11、RAV4、哈弗猛龍。

產品點不是缺陷,每一台車都有不同的設計思維和設計路線,可以成為用戶吐槽並且不推薦的理由,但不能成為自媒體裹挾企業的利刃。

02 好話一句不說

從行業角度來看,深藍S7已經算是在用料上很努力的產品。

無論是對比合資SUV里的探岳、CR-V,還是對比中國品牌的宋PLUS DM- i、零跑C11,同價位區間的深藍S7無論是尺寸、配置表現都是最好的。

另外,純電續航能力、平順性和經濟性能都不是傳統燃油車可以比的。

當然,一台指導價15萬,終端價格14萬多的REEV SUV,既要又要還要的消費特性可以理解,但對不足0容忍就絕對是消費毛病。

想要每一個方面都做的很好的車型,先問自己能不能過行業這一關,工業時代的產品,問問雷克薩斯、保時捷、奔馳能不能造出盡善盡美的車型?

03 降價是背刺老車主

降價是為了背刺老車主沒錯,但降價是行業整體的問題,所有人都知道內卷到最後得利的是消費者,但都不想被背刺。

剛剛上市的奔馳E級已經開始降價,保時捷的折扣已經來到20%,沒有一個品牌在這個時代中不降價,如果降價就嚎啕大哭,那是消費理念出現了問題。

所有車輛都是負資產,決定走入4S店的那一刻,消費在整車上的錢就已經開始流失。怕降價就不要買車,從BBA到豐田、本田、特斯拉、比亞迪,內卷的乘用車市場都在降價。

04 中國品牌背負太多

就因為是中國品牌,所以在消費時的包容性更差!

嘴上說著一定要支持國產車,但對國產車的包容性其實要比日系車更低,這篇所謂的「6000字長文」中,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期望更高、失望極大」的主觀情緒。

中國品牌給了你長續航、低油耗、十幾萬該有的空間、配置和智能駕駛,對比同價位的日系車可以說完美呈現了跨層級消費改變。

但還是不行,似乎中國車就應該八面玲瓏、獨擋一面,出現故障就應該放大N倍鞭笞其成長。

歸根結底,還是品牌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更多的問題是中國品牌更想要獲得成長空間,所以對這種所謂的裹挾式投訴選擇「委曲求全」,拿錢了事。

5年前,吉利、長城針對黑公關事件就已經表現出了零容忍的狀態,今年長安、比亞迪、奇瑞等企業也先後站起來反對黑公關。

為企業建言獻策可以,但6000字長文說的一文不值,我還是頭一次見,您要是真不喜歡,當時為什麼要買,還是說您沒有自己的成人消費觀念,妄想用十幾萬買台100萬的產品回家。

總而言之一句話,一部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包容度低,企業對一部分自媒體包容度高,才會有這麼一篇文章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ff6c342f51aa6183465f8c72c21f0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