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帖「怎樣才能勸說自私的孩子放棄讀博士」:你的短視,正在毀掉孩

2023-09-22     精讀君

原標題:知乎熱帖「怎樣才能勸說自私的孩子放棄讀博士」:你的短視,正在毀掉孩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630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48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01

有一個考上南方科技大學的博士生母親,不想讓兒子繼續深造讀博,於是在知乎上問網友:怎樣才能勸說自私的孩子放棄讀博士?

她簡單描述了自家的情況:

家裡3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小兒子出生後,題主就再沒去上班,因為保險沒有交夠,所以目前沒有退休金。

孩子他爸一直在工地打零工,老闆不給交保險,所以也沒有退休金,只能靠低保度日。

目前,題主兩個女兒均已結婚生子,只有26歲的兒子還是單身,在濟南大學念的本科和研究生。

村委會的人跟題主說,等她的小兒子研究生畢業了就能上班了,低保就可以停了。

題主表示,兒子研究生三年級的時候,在家附近一個非常好的做晶片的廠子裡,找了個實習的工作,月薪9500。

「一切都很好,我和孩子他爸都已經等著他掙錢了……可是我這個兒子不體諒家裡的情況,瞞著我和他爸,偷偷考取了博士。直到錄取通知書郵到我家,我和他爸才知道。」

看到錄取通知書的題主,並不了解南方科技大學,於是去問鄰里。

但得到的答案卻是,他們根本就沒聽說過這個學校,不是985,也不是211,不是重點學校,讀也是給人送錢。

為了不讓兒子讀博,不光題主和孩子爸爸,家裡的其他親戚也輪番勸,甚至因此打了好幾架,仍然勸不動。

現在,題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上知乎來問網友。

看完這則帖子,我大概明白了為什麼題主兒子要「偷偷考博」了。

畢竟以這對父母有限的知識水平,他們怎麼會懂,讀博可以拿津貼、獎金,如果再勤工儉學一下,最後不但不需要花錢,還可能掙錢。

以他們的眼界更不可能知道,不是資質達到一定水平的學校,是沒有資格收博士的。並且從題主兒子在晶片企業實習可以推斷出,他讀的是工科專業,讀完博士之後下限很高,月薪怎麼也不會低於9500。

在他們眼裡,就算孩子考的是清北的博士,也遠沒有工作賺錢來的重要。

私以為,這種父母不一定是惡人,只是觀念落後,短視,下意識把孩子攥緊。

他們不是不愛孩子,但他們的行為卻正在毀掉孩子。

02

看過一句話:父母短視,孩子就是坐井觀天的那隻蛙;父母有遠見,孩子就能坐在天上觀井。

深以為然,父母的眼界不同,孩子的人生邊界就會大不同。

有研究顯示,90%父母的眼界,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職業高度。

曾經看過記者@Chin Chen的一段工廠實地採訪。

採訪里有個叫李佳的17歲男孩,從小就被父母帶到了汕頭陳店的一個內衣小鎮。

他的父母、姐姐都在鎮上的文胸廠打工。

後來,17歲的李佳,嫌讀書無聊,便也輟學跟著父母姐姐進了這家內衣廠,成了廠里年紀最小的員工。

從此,李佳陷入了日復一日單調枯燥的生活:擠在充滿熱氣女士內衣車間裡剪線頭,像機器一樣重複著手中的動作。有時候加班,要重複這些動作將近11個小時。

乾了一段時間後,李佳說:「以前覺得讀書無聊,沒想到打工更無聊。」

他想逃離鎮上的文胸廠,去外面看看,但他能想到的也只有文胸廠。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能見到的最大世面。

如果不是父母的短視,當初李佳在萌生輟學想法時,父母逼他一把,17歲的他或許還在讀書,而不是小小年紀,就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埋葬在了內衣流水線上。

吳軍在解釋什麼叫「丟西瓜撿芝麻」時,舉了一個例子:

王媽媽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初中畢業,就被王媽媽送去富士康打工,每月能掙1000多。

女孩很孝順,工資除了自己花,還會給王媽媽寄一些。

王媽媽覺得這樣挺不錯,於是等二女兒讀完初中也讓她輟學去富士康打工。

這樣,王媽媽就又多了一份收入。

但即便如此,她的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巴,看不到前途。

而王媽媽孩子的老闆郭台銘就不一樣了。

王媽媽想的是:「要是能生10個女兒就好了,這樣就有10份收入。」

「郭台銘從每個女工身上賺取20%的剩餘價值,但是僱傭了幾百萬像王媽媽女兒這樣的員工,因此他的財富達到了440億人民幣。」

以王媽媽的思維方式,不僅永遠接近不了郭台銘的水平,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窮。

因為郭台銘撿的是西瓜,而王媽媽撿的是芝麻。

一個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兩萬多倍。

因此,撿芝麻撿得再勤勞,也撿不出西瓜的重量

03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有一個配角,叫唐燦。

讀書的時候,唐燦就是個美人胚子,熱愛表演。只要好好學習,穩紮穩打,長大後一定是一個演員的好苗子。

但是,唐燦的媽媽在看到女兒的外貌優勢和表演天賦後,一心想讓女兒早早掙錢,於是不停地替她接各種代言和廣告,甚至不惜耽誤她的學習。

唐燦多次和母親表達過自己只想當演員,不想接廣告,但母親完全不在乎女兒的想法。

因為母親的短視,小小年紀的唐燦,早早便過度消耗了自己。

長大以後,她在演員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艱難,最後淪落到房租都交不出的地步。

凡事只盯著眼前利益的人,終究要為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

《時間思維》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大多數人都只有一個財富價值系統,遇到事情首先會以財富價值思考,但是只有一種價值體系是不足以在複雜的社會中生存的,會讓他們陷入拜金的陷阱,而獲得的又僅僅是廉價的回報。

那些短視的父母就是如此,遇事總是先以財富價值進行思考,最後陷入拜金的陷阱,孩子的前途也被毀了。

人生到最後,拼的是眼界。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一句話:

「人之所以窮,不在於他能賺多少錢,而在於他的想法和行動。」

而一個人的想法和行動,皆受限於他的眼界。

父母眼界開闊,思想成熟,孩子就能站得高,走得遠。

所以說,自身認知水平不高的父母,就不要試圖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了。

就像知乎帖子上那位母親,文化水平不高、賺錢能力不大、見識窄眼界低,卻試圖指導一個準博士生,這怎麼都說不過去。

父母對孩子是托舉還是拖拽,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願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懂得這個道理。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cd8bc17f59ca80e259787fad6b032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