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會游泳嗎?一個新的化石重新引發了一場古老的爭論

2023-02-11     打遊戲的老梁

原標題:恐龍會游泳嗎?一個新的化石重新引發了一場古老的爭論

沒有多少恐龍被證實是半水生的。一項新發現為它們狹窄的隊伍增加了一種類似鴨子的物種。

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默認將恐龍視為陸地上的流浪者,而其他古代爬行動物群體則下水。但越來越多的新化石證據重新開啟了一個問題,即一些古代恐龍是否可以像許多現代生物一樣,以某種形式或方式在陸地和水上茁壯成長。恐龍是否是某種程度的「半水生」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因為很少有恐龍化石具有骨骼特徵,明確地顯示出進化雕刻身體以獲得水。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個線索:迅猛龍的牙齒親戚超過6800萬年,顯示出潛水鳥類肋骨中流線型的跡象。在《通信生物學》雜誌上公布的蒙古南部化石 - 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被稱為「多齒游泳獵人」之後被稱為Natovenator polydontus - 標誌著這種特徵首次在鳥類及其近親滅絕的恐龍中發現。

在許多生物中,肋骨以大約90°角從脊骨伸出,但在現代潛水鳥類中,如企鵝和鸕鶿,肋骨向下傾斜到動物的尾端。傾斜肋骨可以使動物從背部到腹部的腹部變窄。這種特徵被認為有助於簡化動物在水中游泳的流線型。科學家們在Natovenator的化石中看到的正是這種適應,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部分身材腔。

Natovenator的頭骨保留了大眼窩,許多小牙齒和鼻子,在生活中會長滿觸感青春的神經末梢

頂部、底部和側面的喙狀頭骨。

Natovenator的頭骨保留了大眼窩,許多小牙齒和鼻子,在生活中會長滿觸感青春的神經末梢。

今天許多現存的恐龍——我們稱之為鳥類——在水邊和水邊之外茁壯成長。他們的一些古代祖先也這樣做了,例如海洋原始鳥類Ichthyornis和Hesperornis。 然而,鳥類只是恐龍家譜的一個分支,非鳥類恐龍浸入湖泊和河流的證據很少。發現像Natovenator這樣的恐龍,它們的骨骼是為游泳而建造的,這意味著恐龍的棲息地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想像的更加多樣化。

本著這種精神,Natovenator揭示了「恐龍的生態位置是多麼多樣化」,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國外首爾國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Yuong-Nam Lee說。

游泳者、涉水者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

在過去的十年里,科學家們越來越懷疑至少有一組恐龍與水有密切的聯繫:棘龍科。這些捕食者顯然比其他掠食性恐龍更傾向於水生,多條解剖學和化學證據表明,它們至少偶爾會潛伏海岸線並追捕魚類。

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這個家族中最大的成員,校車大小的棘龍,是一種「河怪」,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多年來,這些說法一直受到挑戰,最近在昨天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棘龍更像是一種涉水伏擊捕食者,而不是游泳的追魚者。

2017年的一項研究描述了另一位潛在的游泳運動員:來自蒙古的古怪骨骼Halszkaraptor。雖然這種生物是馳龍 - 包括迅猛龍在內的恐龍亞群 - 但它有一個長長的,絕對像鵝一樣的脖子。更重要的是,它的鼻子 - 布滿神經孔 - 表明它具有像現代鱷魚一樣的面部觸覺,可以檢測獵物在水中的運動。

當時,首次描述化石的團隊提出,其奇怪的特徵可能使它成為像現代鵝或鴨子一樣的半水泳運動員。然而,多年來,一些科學家一直在反駁哈爾什卡拉普龍是否是半水生的,部分原因是化石的肋骨保存得不夠好,無法辨別關鍵特徵。

對Natovenator的新研究有助於澄清Halszkaraptor的圖片,發現這兩種生物是近親。因此,哈爾什卡拉普龍的身材腔似乎也同樣流線型,這加強了這種奇怪的小恐龍確實與水有密切聯繫的說法。

哈爾茲卡拉普龍「當然看起來像一隻試圖成為鵝的猛禽......但這是一個樣本量,「馬里蘭大學古生物學家Tom Holtz說,他在發表前審查了新的Natovenator研究。「顯然,更多的數據點會更好 - 這是另一個。

長脖子,長著牙齒的獵人

Natovenator是在2008年韓蒙國際恐龍探險隊期間曝光的,這是一個由27人組成的國際團隊,在蒙古各地發現了近200塊化石。同年8月26日,團隊成員羅賓·西松斯(Robin Sissons)看到骨頭從蒙古南部富含化石的懸崖邊Hermiin Tsav的岩石中伸出來,大約有6800萬至7500萬年的歷史。雖然她不知道骨架是什麼,但她還是用保護性石膏塗上了它,準備回到實驗室。

西松斯的發現和探險隊的其他化石被運往國外進行準備,後來又被送回蒙古。當準備者小心翼翼地從化石上刮掉多餘的岩石時,一隻保存完好的恐龍開始出現:一隻脖子很長,頭骨上長滿了細小的牙齒。「我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李說。

Natovenator的化石是Lee團隊多年來在蒙古收集的數百塊化石之一,因此準備工作需要很長時間,斷斷續續。然後,一個重大公告幫助理解了慢慢出現的化石:2017年Halszkaraptor的揭幕。

更深的探索

如果關於棘龍的激烈辯論有任何先例,那麼Natovenator可能會面臨爭議。但南加州大學博士候選人、古生物學家Kiersten Formoso並不那麼確定。在她看來,Natovenator的小尺寸使其半水生特徵比巨大的棘龍更容易銷售。首先,她說,「當你更小的時候,你不會帶著充滿空氣的巨大肺潛水。

Natovenator的宣布只是將其置於恐龍世界中並增加我們對游泳恐龍的了解的工作的開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古生物學家馬泰奧·法布里(Matteo Fabbri)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Natovenator的骨密度,因為它的身材腔類似於企鵝和鸕鶿等現代潛水鳥類的身材腔。在三月份的一項研究中,由法布里領導的一個團隊表明,企鵝、河馬和其他經常在水下覓食的現代動物往往有緻密的骨頭作為壓艙物。該研究還發現,與企鵝不同,哈爾什卡拉普龍的骨骼是空心的,而且棘龍及其表親重子的骨骼緻密,與在水中度過大量時間一致。

然而,已經很清楚的是,在靠水謀生的過程中,Natovenator遵循了與許多親戚不同的進化道路。 對於馬里蘭大學古生物學家霍爾茨來說,Natovenator有力地提醒人們,密切相關的物種遵循著截然不同的道路,就像今天的骨頭嘎吱嘎吱的斑鬣狗是咀嚼昆蟲的土豚的近親一樣,「僅僅因為你是馳龍並不意味著你致力於成為類似迅猛龍的捕食者,」他說,「他們都是同一個大家庭的一部分 - 但追求不同路線的適應性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6fb3552cb91609fef4b3ccbc7fef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