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些人把精子形容為「小蝌蚪」,這主要是因為從形狀上來看精子和小蝌蚪很相似,都有一個較大的頭部和長長的尾巴,也都會朝著頭部的方向遊動,但是兩者的遊動方式卻是不一樣的。
小蝌蚪的遊動方式是靠著尾巴的左右擺動將水波向後方推動軀體前進的。早先人們認為精子的遊動也是這種方式,但是在2020年7月31日,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理學研究者7月31日在刊物《科學進展》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精子遊動研究成果的論文,確認了精子是在旋轉滾動中前行的。
顯微鏡狀態下精子的尾部在不斷的轉著圈擺動,使得精子的頭部就如同「鑽頭」一般一直在旋轉,整體上就是以頭部為中心的共同軸心旋轉滾動,這種旋轉方式驅使著精子不斷的前進。
不過近日有一支來自日本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通過高速攝影技術和微流控實驗對精子的運動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分析,認為精子在遊動時違反了牛頓第三定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這一結論讓人很驚訝。
牛頓第三定律是說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是自然界中基本的並且是普遍存在的物理規律之一,適用於任何事物,那麼在精子遊動的時候,其尾部旋轉的力量應該是將所在液體推向後方的。
然而日本科學家的在觀察中發現,大量的精子在向前遊動時並不會因為反推力而將液體向後推動,如果反推力存在的話,那麼前面精子的遊動就會導致的液體向後流動,就會阻礙後面的精子向前遊動,但觀察中並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後面精子的遊動並沒有因為前方精子反推而來的液體減慢速度或增加難度,這種現象讓人很詫異。
難道牛頓第三定律並不適用於精子的遊動?這肯定是不會的,應該說是精子的遊動有更巧妙的方式。
通過進一步的觀測,研究人員發現精子的遊動方式並非通過蠕動尾巴(也可稱作鞭毛)推動自身前進,而是通過尾巴的彈性來實現的。
當精子遊動時,長長的尾巴通過改變形狀和周圍液體相互作用推動精子前進,其旋轉會在周圍的液體中產生一個微小的渦流,這個渦流可以將精子的身體向前推進,看上去就像是精子鑽進液體中穿梭一樣。
這查真是奇特,研究團隊還發現精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彈性,旋轉時可以部分向後彎曲,從而積累能量並釋放出來,這種「奇異彈性」會作用於微小渦流,儘可能地避免產生對液體的反作用力,從而推動精子前進,這種巧妙的方式使得精子可以在非常粘稠的液體中遊動前進,有助於它更方便地找到卵子,提高成功授精的機率。
有人稱這一發現顛覆了人們對生物運動的傳統認知,揭示了生命生理活動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研究人員認為精子的「奇異彈性」物理運動特性或對微觀層面的物體運動研究以及材料學產生啟發。同時其實也在啟發我們需要不斷審視和重新評估我們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其實科學進步就需要有不斷的質疑和挑戰,這或許能得到新有價值的發現。
消息來源:《南都N視頻》10月27日報道《科學家首次發現精子運動,違背牛頓第三定律》
山東菏澤農田發現犰狳,這種動物產於美洲,名字卻來自《山海經》
神舟飛船上下行能力要提升近3倍,將客貨兼用?會增加乘坐人數嗎
神舟十七號發射上天,6.5小時即入站!空間站將首次進行外部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