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時,朱元璋氣若遊絲地重複著4個字,在場大臣卻都裝作沒聽清

2024-01-19     千年史館

原標題:臨終時,朱元璋氣若遊絲地重複著4個字,在場大臣卻都裝作沒聽清

在中國古老的封建帝王社會的歷史當中,出現了許多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

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不同的遭遇,不同的能力,其中有兩個帝王則是出身貧民,是草根皇帝的代表:一個就是從小混混起家的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另一個就是當過和尚、乞過討的明朝開國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較於劉邦,朱元璋身上遇到過的挫折則更為得多。

從一個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沿街乞丐,一步步成長為君臨天下的開國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可謂是經歷豐富,尤其是在朱元璋晚年時,為了給孫子鋪路,以血腥殘暴的手段專政,更是讓朝中人人膽寒。

那麼,他說的哪四個字,為什麼大臣們會無視他的話呢?

一、草根皇帝朱重八

古代君王何其多?但要說真正出身草根成就帝王皇位,發生巨大轉變的,就一定要說明太祖朱元璋了。

畢竟比起悲慘的身世,能與他相提並論得並無二人,從沿街行乞的乞丐,再到一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見過了太多的世態炎涼。

長大後又因連年災禍,父母兄長接連去世,無奈之下為了維持生計,朱元璋只能入寺為僧。

可奈何連佛門之地都免不了受到金銀香火的影響,他只能沿街乞討雲遊四方。

後來,元朝氣數已盡,天下眾多義士揭竿而起豎起大旗,朱元璋為了溫飽投入到了郭子興旗下。

哪曾想朱元璋因為作戰勇猛,不僅得到了郭子興的提拔,還將他的義女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了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歷經多次大戰,最後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明王朝。

成為皇帝之後的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因為出身草根,他更明白老百姓究竟要的是怎樣的生活,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怎樣才能得到民心。

因此,朱元璋大力與民休息,減輕賦稅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同時更是嚴懲貪污腐敗官員,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社會。

當然,這也是因為朱元璋有他的無可奈何,誰讓天不從人願,他原定的繼承人還沒等繼承皇位就暴病而亡了呢?他不得已之下,只能為他的皇孫鋪路。

為了能夠達到目的,別說昔日的袍澤了,就是他的親生兒子,他都不介意為了明朝大業將其剷除。

二、朱元璋的密令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深知大明的江山得之不易,為了能給大明朝選一個合格又正統的繼承人,朱元璋可謂是煞費苦心。

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朱元璋正在愁眉不展之際,一個大臣給他出了主意:長子朱標雖英年早逝,但是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卻已經成年,不失為一位明君的候選人。

聽聞這話,朱元璋回想起朱標病重時朱允炆衣不解帶地照顧,也覺得朱允炆是個孝子,在朱元璋的印象當中,孝順的人絕不會太壞。

此外,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江山大統的規矩,將皇位交給朱允炆繼承,也未嘗不可。

可朱允炆內向怯懦,雖然生性善良但是缺少了殺伐之氣,他如果繼承了皇位,則容易被不軌之人謀奪江山,因此朱元璋開始為朱允炆鋪路。

在這一過程當中,所有可能對朱允炆產生威脅的大臣都被朱元璋屠戮一空,甚至連他昔日的兄弟都沒有逃過這悲慘的命運。

清理完了外人,朱元璋又把目光投到了自己家中,在他眾多兒子當中,有能力又有野心搶奪朱允炆皇位,只有他的四兒子朱棣。

在他下完這道聖旨之後,又在臨終前發了一道密令,召喚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回來。

沒人知道朱元璋此舉為何,可是聽到這個消息的朱允炆卻坐不住了,他生怕朱元璋臨終前反悔,於是命人冒充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密令,命令朱棣不得回來。

朱棣先後接到兩道截然相反的密令,他也懵了,但是想到了曾經朱元璋的聖旨,他還是沒有回去。

朱棣沒打算回京見朱元璋,可朱元璋卻並不知情,因此朱元璋在彌留之際,一直氣若遊絲地重複四個字「燕王來否」。

當時的局勢已然十分明了,不久之後天下就是朱允炆的,因此伺候在朱元璋身邊的人和守著朱元璋的大臣,只能假裝聽不清朱元璋在說什麼,對他的問題熟視無睹,直到最後朱元璋氣絕身亡。

關於朱元璋為何在彌留之際,想要讓朱棣回京,這個問題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得而知。

不管如何,也無論朱元璋最後真的是否想將皇位傳給朱棣,都改變不了朱棣成為了明朝第三任皇帝的事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45c3c63ceb2d2425ab1425be7b3a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