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秋分,牢記:3要防,4要吃,以「潤」為主,天涼了要做足準備

2023-09-22     市井覓食記

原標題:明日秋分,牢記:3要防,4要吃,以「潤」為主,天涼了要做足準備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秋分不僅意味著晝夜等長、寒暑均分,也代表著秋天已經過去一半了,「秋老虎」徹底退去,天氣會越來越涼,甚至逐漸有了寒意。秋分時節是寒暑轉換的關鍵點,並不是簡單的增加些衣物就能順利的度過去的。

秋天是成熟收穫的季節,但對人的身體來說也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季節,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能惹得你情緒低落,火氣直增,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生活、工作,可能時不時的還要去勞煩醫生。

若是想安穩舒適的過完秋天,在這秋分時節要牢記「3要防,四要吃」,主要以「潤」為主,一潤解千愁,身體滋潤了,營養也補充的全面了,很多小問題就自動遠離了,為深秋、初冬都做足了準備。

一、3要防

1、防秋寒:從秋分起,由於太陽的直射位置往南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溫差增大,暑氣徹底消散寒氣增多。一天內只有中午會小熱一會,早晚都涼颼颼的,再加上秋季天氣變化多端,一定要記得每天關注氣溫變化,並根據溫度適當的增減衣物,避免讓寒氣侵了身,再造成免疫力降低,引起小病小痛。

平時也要多加鍛鍊,有空了就到戶外散散步、跑跑步或是打太極、打羽毛球,或是在室內練瑜伽等運動,增強體質,也能有效防寒。一日三餐上適當的多安排些高蛋白食物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蔬果,也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不會輕易被小小的寒氣擊垮。

2、防秋乏:俗話說「春困秋乏」,到了秋分這個時節,由於季節更替早晚溫差變大,再加上身體在夏季的消耗量又過大,身體還沒有及時適應、調節過來。若是飲食上也不多加註意,無論是盲目進補,還是吃的過少,都會加重疲憊感、乏力感,睡不醒、注意力也難集中,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

想要預防秋乏,要記得從三點下手,首先要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早點睡覺避免熬夜,適當增加午休時間。其次飲食上,也還是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但大魚大肉要適量不要過度,這些肉類都是酸性的吃多了也會給身體帶來濕沉感,容易疲憊。最後就是多運動,有時間了常曬曬太陽,讓身體多和大自然接觸,適應季節的更替。

3、防涼燥:秋天多風乾燥,很容易出現秋燥,但秋燥詳細分為兩種,秋分前暑熱的餘氣還在,多是溫燥,而進了秋分時節之後,這溫燥就轉為涼燥了。飲食上要以溫潤、清潤的食物為主,少吃油炸食品、高鹽食物,多喝些滋潤的湯羹或是蜂蜜水、蒲公英水。洗澡也不宜過於頻繁,時間也不要太長,不然皮膚會更加乾燥。

二、4要吃

1、要吃鯽魚

「秋月肉厚味特鮮」,這說的就是秋天裡的魚,秋季是非常適合吃魚的,尤其是鯽魚。鯽魚是溫補的佳物,但也不會像吃牛羊肉那樣容易上火,其中還含有大量優質蛋白,易吸收能增強身體抵抗力,關鍵價格也不貴。

不過在購買時,最好挑選那體型偏小一些、身體勻稱的野生鯽魚,營養價值更高,回家燉湯喝滋補驅秋寒。

推薦做法:【紅棗鯽魚湯】

食材:鯽魚、紅棗、雞蛋、枸杞

第一步:鯽魚清洗乾淨,魚身改花刀,擦乾水分後塗抹一層油,紅棗和枸杞清洗後加水浸泡。

第二步:雞蛋入油鍋煎至金黃盛出,留底油撒上一勺鹽,下入鯽魚煎至兩面金黃定型。

第三步:放薑片和一勺料酒,倒入開水沒過鯽魚,放蔥結和荷包蛋,大火燉煮十分鐘。

第四步:湯色煮至奶白色後,倒入紅棗、枸杞,燉煮5分鐘,加適量鹽和少許胡椒粉,煮三分鐘後關火撒蔥花、香菜出鍋即可。

2、要吃紫薯

俗話說「秋吃根,賽人參」,進入秋季像紅薯、紫薯一類的根莖類蔬菜都逐漸成熟,正是口感最佳、高營養的時候,而其中的紫薯可以多買些放著慢慢吃。

紫薯中富含色氨酸,能夠很好的趕走疲憊感,有助於防秋乏,還含有豐富的天然花青素,對身體、皮膚、睡眠等多方面都有益處,平時蒸著吃,或是燉湯、煮粥喝都可以。

推薦做法:【紫薯銀耳粥】

食材:紫薯、大米、銀耳

第一步:銀耳提前兩小時加水泡發,大米淘洗後也用水浸泡著。

第二步:泡好的銀耳撕成小朵,放電飯鍋里加清水燉煮半小時。

第三步:紅薯洗凈去皮,切小塊倒入煮鍋里,再把大米也倒進去。

第四步:燉煮二十分鐘,大米煮熟開花,放適量冰糖燜三分鐘融化即可盛出食用。

3、要吃山藥

有「平價人參」之稱的山藥可是秋天進補的首選食材之一,經過夏日的大量消耗,身體在秋天裡就多容易出現些小問題,特別是肺和胃,一個是易燥,一個則是消化能力降低。

而山藥除了富含人體必須得營養物質外,還含有山藥皂苷、山藥多糖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很好的幫助身體潤燥養胃的,也能提高免疫力,多吃些舒舒服服過秋冬。

推薦做法:【山藥炒木耳】

食材:山藥、木耳、青椒、胡蘿蔔

第一步:木耳用水泡發洗凈,山藥削皮洗凈,斜刀切薄片用清水泡著。

第二步:胡蘿蔔切菱形片,青椒也切片,煮鍋接水燒開,放一勺鹽倒入木耳焯煮兩分鐘撈出控水。

第三步:起鍋燒油,下蒜片炒香,倒入胡蘿蔔片和青椒片翻炒一分鐘。

第四步:倒入木耳,放入山藥片翻炒均勻,加兩勺生抽、一勺蚝油,放適量鹽、雞精炒勻後關火盛出。

4、要吃梨

一梨潤三秋,香甜多汁的梨被比作「天然礦泉水」,吃起來清爽可口,還是秋燥的剋星,適當的吃一些能很好的緩解乾燥、滋潤皮膚。

但梨屬於偏寒性的水果,纖維也較粗,若是生食一定要記得適量,不然會對腸胃帶來壓力,建議最好是煮熟後食用,秋天可以多用黑豆、銀耳這些食材搭配燉湯喝比較滋潤。

推薦做法:【黑豆梨湯】

食材:雪梨、黑豆、紅糖

第一步:取兩把黑豆提前淘洗乾淨,加水浸泡一晚。

第二步:泡好的黑豆倒入煮鍋里,倒入清水開火燉煮半小時。

第三步:煮黑豆的時候,將雪梨洗凈去皮,切成梨塊。

第四步:把梨塊倒入鍋中燉煮十分鐘,放一小塊紅糖,煮融化後撒桂花即可。

——老井說——

秋分時節,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種食物外,也要多買些符合時令的蔬菜,像綠葉菜中的菠菜、捲心菜、油菜、芹菜、莧菜等。還有菌類中的平菇、香菇、口蘑,根莖類里的蘿蔔、紅薯、芋頭、蓮藕等,另外像十字花科的花菜、西蘭花都非常適合勤換著常吃,都含有大量的粗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多吃對身體的免疫力有很好的提升,也能有效防燥。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38e5334ab5b7c17ba076e361a7a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