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前的紙本真跡,價值高過《蘭亭序》,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2023-08-02     書法網

原標題:1700年前的紙本真跡,價值高過《蘭亭序》,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在書法界王羲之《蘭亭序》的地位毋庸置疑,它憑著靈活多變的筆法、蕭散飄逸的氣韻,讓無數人為之著迷,成為歷代學書者的必臨法帖,不僅是後世研究魏晉書法風韻的依據,也是眾人學習書法的目標,但是書法璀璨的東晉不只有這一件「金星」。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就藏有一幅價值甚至高過《蘭亭序》真跡的書法,它就是陸機的《平復帖》,此作誕生於西晉,比《蘭亭序》還早了70多年,是陸機在「八王之亂」,天下戰爭不斷時,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全文共計84字,以禿筆寫就,點畫率真簡潔,大多以藏鋒為主。

入筆收筆偶有露鋒,有著質樸高古之氣,沒有王羲之用筆的華美秀麗之感,但是也別有一番蒼勁激憤之美,好像把自己的悲涼不忿之情,全部發泄在紙上,讓人看後不免沉浸在這悲憤之情中,清代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曾在《平帖記》中評價:「系禿穎勁毫所書,無一筆姿媚氣,亦無一筆粗獷氣,所以為高。」

這件《平復帖》之所以價值能超越《蘭亭序》,除了卷中精彩的筆法技藝,更重要的是,此作乃我國最早的紙本真跡,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雖然李斯、鍾繇、張芝、王羲之等人筆法技藝也頗為深厚,但是他們都沒有可靠的墨跡傳世,大多都是拓本跟摹本。

讓人感到惋惜不已,但是此作是確鑿不移的紙本墨跡,筆路以及墨色的變化清晰可見,為後世研究晉人書法提供了最佳精確的依據,當然這件歷經千年的「絕世法帖」,在流傳之路上也經歷了不少苦難,此作唐末被殷浩所收藏,之後傳到王溥家中,並被李瑋買走。

李瑋去世後,此作進入宋內府中,讓宋徽宗喜愛不已, 親自在帖上加蓋雙龍璽印,並將其命名為《平復帖》,宋代覆滅之後,就一直輾轉於各位收藏家手中,直到清代重新回到宮廷,歸入乾隆內府,並賜給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到光緒年間流入到恭親王奕訢手中,後來被恭親王奕訢之孫溥儒賣出。

恰好這個消息被一位鍾愛書畫的收藏家張伯駒得知,張伯駒為了讓文物不落入外人之手,便將此作以重金買下,後來在戰爭時, 張伯駒和夫人潘素將《平復帖》縫入衣服夾層中,擔驚此作被奪走或損毀,並攜往西安避難,到了1956年初。

張伯駒及夫人潘素為了讓文物得到良好保存,便將生平收藏的8件珍寶全部無償捐獻給故宮,其中就包含就件《平復帖》,如今此作成為「九大鎮國之寶」其一,被專家們給出了8.8億的天價,要知道目前書法拍賣榜的榜首黃庭堅的《砥柱銘》才價值4.368億,這一幅作品的估值都能抵上兩件,足以見此作的重要性。

您對陸機的《平復帖》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33a0a5f742471861d9e64ca66d87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