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都會為孩子殫精竭慮、籌劃未來之路,出錢出力花時間不惜成本。只是,如果付出的方向錯了,往往事與願違。
就像種花,不同的花兒有不同的花期,能不能開放,是否如期開放,關鍵在於養花人能否在花兒生長的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營養與照顧。
那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營養,才能在成才的季節,收穫喜人的成果呢?
這個成果,取決於父母想讓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幸福的、快樂的、成功的——只是無論是哪一種未來,並不取決於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物質條件,灌輸多少知識與技能,而是父母能夠給孩子塑造一個什麼樣的精神內核,打造哪些重要的品格特質。這些品格特質,相比於突擊學習就能提升的知識與能力,更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有這樣一句話:決定一個人能走多快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卻是一個人的人品。
好的人品,是我們想給予孩子的精神內核與品行道德。而這些,則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應該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位父親曾這樣說:「在這個世界上,傑姆(他的兒子)最先看的人是我,然後才是別人,我一直努力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能夠直視他的目光。」
他就是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傑姆和斯庫特兄妹的父親、律師阿迪克斯。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自出版以來,就成為了家庭教育的典範之作。歐巴馬曾經送給自己的女兒,貝克漢姆特意給女兒取名為哈珀,以示對此書和作者的推崇與尊敬。
1961年這本書獲得普利茲小說獎,曾經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的88部「塑造美國的圖書」。以此書改編的電影,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很多美國青年在觀影后,決定選擇律師為終身職業。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作家哈珀·李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她的童年和大學都在那裡度過。而書中描寫的案件也曾經真實地發生在她生活的地方。
1931年作者5歲時,9名年輕黑人被指控強女干兩名白人婦女。儘管很多優秀律師和正直的美國市民都認為是白人婦女在說謊,但其中4名嫌犯還是被判長期監禁。這是種族偏見造成的惡果。
1959年,當修改的小說通過出版社審核之後,哈珀·李曾經給友人寫信說:「真不希望你讀到它,發現兩年的修改之後還只有失望。」
信仰在現實面前撕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身為律師的阿迪克斯,依然選擇去做黑人湯姆的辯護律師,他希望以己之力去改變長期以來對黑人的偏見。儘管這如螳臂擋車,明明知道他的行為會被大多數白人鄙夷,哪怕會招致報復,但他還是選擇這樣去做。
因為他認為,如果他默許這種事情發生,他從此以後再也無法坦然面對孩子的眼睛,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會永遠地失去他們。
這樣的父親會讓他的孩子傑姆和斯庫特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一、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
故事發生的梅科姆鎮,很小,鎮上的人幾乎都是熟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點,自私的、固執的、愛搬弄是非的、通情達理的、有教養的、有卑劣的,這與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何其相似。
大人之間有大人的相處之道,而剛剛上學的斯庫特,面對異於家庭的學校環境,面對責備她不該早認字的老師、頭上長了虱子的同學、神秘的拉德利家,有些不知所措,她不想去上學,只希望待在家裡,希望跟著父親學習。
阿迪克斯並沒責備斯庫特,他對斯庫特說:
「如果你能學會一個簡單的技巧,斯庫特,你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就順暢多了。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即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有同理心。
每個人都不可能長在別人的喜愛點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特質,喜歡與不喜歡,他就是他。他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站在他人的角度,就是要了解他的全部,不能因為喜歡而忽略他的缺點,也不能因為不喜歡,而對他人全盤否定。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有理由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就能很好理解他的言行動因。
阿迪克斯告訴女兒,儘管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在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好人」。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二、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當阿迪克斯被法院指定、並願意為黑人青年湯姆做辯護律師之後,遭到了大多數梅科姆人的反對和嘲笑。
故事發生在大蕭條時期的美國,南北戰場已經結束,林肯發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大多數美國人已經摒棄了對黑人的偏見。但是在美國南方,固執的美國人依然瞧不起黑人,為黑人辯護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這些固執的美國人容忍的底線。
對阿迪克斯的嘲諷和威脅,對兩個孩子的譏笑,並沒有嚇退阿迪克斯。阿迪克斯對此的態度是:
「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民。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庭審現場,阿迪克斯的辯護感染了在場觀眾,他告訴他們何為正義,何為平等。但遺憾的是,頑固的陪審團依然判定湯姆有罪。
一個人的良心,是每個人在心底為自己劃定的一條道德底線,它需要固守、不容改變。如果良心缺失,為人行事也就沒有了道德的羈絆。
守住良心底線,不能從眾。因為有時候,大多數,並不意味著正確。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三、勇敢是,明知自己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
就像阿迪克斯,一開始他就知道,為湯姆辯護不會贏,因為種族偏見根深蒂固。但他依然不懼威脅,勇敢地站在湯姆一邊,他的行為當屬勇敢。
「什麼是真正的勇敢,不是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裡拿把槍就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
阿迪克斯這樣告誡兒子傑姆。而被他如此誇讚的那個人,是偏執乖張、並一直反對為黑人辯護的杜博斯太太。
杜博斯太太身體有病,靠口馬口非來止痛,一用就是好多年。當醫生告訴她只有幾個月生命的時候,杜博斯太太卻希望能夠在清醒的狀態下離開人世,於是她開始拒絕口馬口非。在傑姆為她讀書的時候,杜博斯太太一個字也聽不進去,因為她在全神貫注地對抗身體的不適。
明知自己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徹底戒除,但杜博斯太太還是選擇不依賴任何東西。明知道會很難受,卻依然選擇難以忍受的痛苦,這也是一種勇敢。
阿迪克斯用自己和身邊人的行為,為孩子們樹立了勇敢的形象。勇敢,並不是靠堅強有力的依傍,而是內心自發生成的堅毅與勇氣。哪怕很少贏,但堅持下去就總會有贏的時候。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阿迪克斯是好父母的典範。」即使他什麼都不會幹,我也不在乎——阿迪克斯是個有教養的人,是個真正的紳士「,這是他的兒子傑姆對他的評價。他應該成為父母們效仿的對象,為了孩子,要做一個有教養、有良心、有正義感的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如何去鑑別孩子的問題,哪些是年齡造成的,應該給他們時間去成長,哪些問題又是成長中的關鍵,是原則問題,必須及時干預;父母應該是什麼樣一個形象,在複雜的社會中,哪些方面應該去適應去順應,哪些方面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哪怕要為此付出代價。
有網友說: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生跟讀過之後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樣。《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這樣一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建議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
圖|《殺死一隻知更鳥》劇照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中,什麼是最重要的?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