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快消君
今天,是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上市十三周年的日子。十三年前,澳優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藉助資本能力進一步構築起其在全球掌控奶源及自有產業鏈的資金實力,成為公司由弱變強的重要轉折點。而在新的行業發展節點上,上市十三年的澳優,也正計劃通過吹響二次創業的號角,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
堅實的全球產業鏈布局
仍是澳優核心壁壘
近兩年,出生人口數量下滑疊加疫情影響,讓以嬰幼兒為主要目標客戶的奶粉品牌和經銷商都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行業的冷,其中市場存量競爭加劇和母嬰店關店率提升是主要表現,更是眾多奶粉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
不過,對於新的發展階段,澳優依然信心滿滿。
不久前,在澳優成立十九周年紀念日當天,澳優董事長顏衛彬表示,「相比其他行業,我們仍處在一個有著穩定市場,又有著競爭門檻的賽道;相比其他企業,我們已經具有較強的優勢;相比之前遇到的困難,目前我們具備更好的解決困難的基礎條件。」
澳優全球總部大樓
顏衛彬此番積極言論,源於澳優多年來在科研創新、戰略發展、品牌建設等領域都收穫了豐碩成果,著眼到今年上半年也不乏特別亮眼之處。
首先是頭部研究壁壘的進一步構築,如:澳優乳業陳衛院士專家工作站被官方認定為湖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單楊院士創新團隊澳優工作室」也在澳優長沙工廠正式揭牌;而在具體科研創新方面,由澳優及佳貝艾特共同申請的《一種寡肽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正式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同期,澳優聯合湖南農業大學共同完成的「南方乳源益生菌菌種篩選及資源庫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然後是戰略資源的持續整合優化。今年,伊利股份收購澳優59.17%的股權,成為澳優控股股東。這意味著伊利、澳優將進入戰略深度協同的新時期。此外,今年6月,澳優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在特殊食品新原料研發、功能活性物質提取、生產加工技術應用等方面協作。
「正是因為伊利看到了公司的價值,看到了團隊的價值,才會花巨資進入澳優;公司的『黃金十年』發展計劃以及堅實的布局,得到了伊利高層的認可和背書。」顏衛彬在會上表示。
當然,讓以顏衛彬為代表的「澳優人」在消費小寒潮下擁有更多底氣的,除了日漸深厚的「內功」外,還有企業的差異化全球戰略源源不斷散發出的勃勃生機。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也是澳優旗下乳企荷蘭海普諾凱集團成立第125個年頭。其負責生產的澳優旗下三大嬰幼兒配方奶粉核心品牌:佳貝艾特、海普諾凱1897及能立多在過去幾年均獲得穩健發展。據尼爾森(Nielsen)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佳貝艾特銷量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4年占中國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總進口量超60%。其旗下專注於超高端市場的海普諾凱生物(含海普諾凱1897系列、Neolac悠藍等品牌)於2021年實現銷售額為人民幣31.82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7.9%,其中海普諾凱1897荷致錄得同比增長為22.0%;能立多於2021年也錄得銷售額為人民幣10.19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23.3%,其中能立多G4錄得同比增長49.8%。
海普諾凱產品矩陣
比業績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對於從創立之初就著眼全球產業鏈的澳優而言,對海普諾凱的成功收購及運營有力證明了自身長期戰略的正確性。
事實上,在收購海普諾凱後,澳優的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加速。2016年,澳優收購了澳大利亞營養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 Care,成為第三家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的中國奶粉企業;次年,澳優又分別成功收購澳大利亞ADP奶粉工廠及Ozfarm公司。目前,澳優在全球黃金奶源地擁有9家工廠,旗下產品熱銷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已成為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乳企之一。
佳貝艾特產品矩陣
在產能建設端,澳優先後建成荷蘭Pluto&Hector工廠及國內智慧工廠,還與紐西蘭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合資建廠布局全系列營養品,從而進一步夯實全球產業鏈基礎。據了解,澳優當下正在推進年產能達35000噸的荷蘭嬰幼兒配方基粉新設施建設,該項目落成後將進一步強化佳貝艾特在供應端的穩固優勢,持續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實力。
不難看出,澳優持續內生成長的根源之一,仍是其堅實的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商業邏輯能持續跑通,並有著能夠釋放越來越大商業勢能的潛力。
乳企出海不易
文化融合絕非一蹴而就
作為一家湖南起家的本土企業,澳優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初衷,要從奶源選擇說起。澳優乳業管理層曾在2002年前後對全國20多家牧場進行了走訪,發現國內部分奶源遠無法滿足澳優對品質的要求。
在成立之初,在堅持「全球產業鏈的整合與創新」的全球策略下,澳優一直致力於整合全球乳業產業資源鏈,先後在澳大利亞尋求當地最大的乳企MG和百年乳企塔圖拉,以及法國嬰幼兒食品企業諾帝柏歐等作為戰略奶源夥伴。而真正大幅推進澳優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步驟和關鍵環節,是公司上市後對荷蘭百年乳企海普諾凱集團的收購。
2009年10月8日,澳優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藉助資本的力量,澳優插上了全球化大跨步發展的翅膀。2010年,澳優做出併購荷蘭百年乳企海普諾凱的決定,並在此後5年內逐步收購後者全部股權。後來,澳優逐步建立了以荷蘭為主,澳洲、紐西蘭等其他全球優質資源為輔的上游產業鏈體系,擁有從「牧場到工廠,研發到驗證,品牌到銷售」的全產業鏈,並將產品的覆蓋範圍從國內市場擴大至北美、南美、東西歐和非洲,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國際化企業。
澳優荷蘭Pluto&Hector工廠
需要重視的是,在年輕企業和百年企業的結合過程中,文化衝突是很難規避的。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化問題從根本上也是人的問題。而在澳優和海普諾凱坐上併購事項談判桌到全面收購完成的約5年時光中,雙方文化的眾多差異也導致了不少實質性的摩擦和矛盾,例如制度文化的衝突、人事衝突以及雙方員工之間非理性磨合帶來的諸多不可控性等等。
不過,作為高反應力的東方型企業的代表之一,澳優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強力地推動了雙方的融合。首先,澳優在管理和人事框架等方面做出了很多「不」的承諾,消除了時任海普諾凱高層的疑慮和擔憂;而後,澳優派專業化管理人才去傳播中方管理理念,讓海普諾凱員工對中方的決定更加包容;此外,澳優還創辦了「澳優大學堂」,並聘請來自國內外一流大學的企業家授課,讓異質文化的員工能加強彼此的認同等等。
近年來,一系列投資和管理上的舉措,極大地改善了荷蘭海普諾凱的工作和生產條件,提升了公司業績。最重要的是,澳優獲得了外方團隊的信服以及荷蘭政府及當地民眾的好感與認同。不僅員工數量翻了數倍,銷售額、利潤也是數倍增長。
澳優榮獲「投資荷蘭傑出貢獻中國企業」獎
而隨著對海普諾凱文化衝突的逐步解決,澳優體現出的「相互尊重」和「勇擔社會責任」逐漸讓海內外員工信服母公司,並對未來發展充滿希望。可以說,澳優已經真正具備跨文化管理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企業代表之一。正如顏衛彬所言,「公司發展到現在,「澳優」之所以成為「澳優」,「澳優人」之所以被稱為「澳優人」,就是因為我們的組織和團隊有著這些明確的主張、鮮明的個性與特質。」
宣布全新文化框架
邁入「黃金十年」關鍵階段
對於一代又一代出海企業而言,「水土不服」始終是一頭難於降服的攔路虎。遠離本土,語言、文化、法律法規、消費心理等構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反覆考驗著出海企業的耐力、信心和判斷力。
在2017年聯想收購IBM十年之際,麥肯錫曾回顧中企跨境併購歷史,結論是650多宗1億美元以上的併購案中,60%成績並不如意,並沒有為中國買家創造實際價值。失敗原因之一是沒有做好投後整合,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跨境資產的能力有限,母公司企業文化影響力嚴重不足。
對於公司的「出海」戰略,顏衛彬曾表示:「澳優在國際化過程中的管理自信來源於文化自信。」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澳優對此十分推崇,並在管理實踐中主張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管理之中,打造一支「思維優、行為雅、心懷仁」的管理團隊,用具有澳優特色的「優」文化進行全球化的企業管理。
不難看出,澳優成功實現「文化輸出」的根本原因,正是其作為中國重要的乳製品代表品牌之一,在滿足消費者期望的同時堅定不移地呵護中國文化的壁壘,因此逐漸成為傳遞中國正能量的品牌陣地之一。
不過,著眼當下業內競爭環境,區域乳企爭相上市結合整體消費結構的轉變,為我國的乳企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以澳優為代表的巨頭們,也需要重整旗鼓,再次出發。
事實上,就在澳優十九周年成立日當天,澳優將企業文化重新梳理為「一個堅守、二大追求及六項精進」。具體來看,公司要堅守「營養事業」的立身之本,追求「獨特價值」和「持續發展」,在「追求更優、永遠在路上」「品質就是生命」「一起奮鬥、一起成就」「尊重包容、心懷感恩」「創新永不停息」「使命必達、承諾是金」六個方面精進核心價值觀。澳優董事長顏衛彬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公布新的企業文化框架,體現了公司吹響二次創業衝鋒號的決心。
澳優企業文化全新升級
2015年,澳優提出了」黃金十年」發展戰略,並確立了」2022-2025年成為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品及營養服務的領先企業」的第三階段目標。在公司成立19周年的當下,澳優已成功實現了「黃金十年」前兩個階段的戰略目標,並開啟第三階段——即「成為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食品及營養服務的領先企業」的新征途。
業內認為,乳製品行業在疫情反覆、國際環境緊張的情況下體現出較強韌性,乳製品作為營養健康食品的重要性得到提升,行業長期增長的邏輯未發生變化。對於以澳優為代表的奶粉企業而言,需要通過不斷地在供應鏈完善、科研和應用創新和渠道優化管理等維度進行投入,才能為新的行業紅利期和利潤釋放期做好準備。
正如顏衛彬寄語:「沒有今天的勝利,我們就不會有明天的機遇。為此,也趁這個機會提醒各位同事,緊急行動起來,團結協作,爭分奪秒圓滿實現今年下半年的經營目標。以卓越的表現、更優的業績,為明年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大慶,奏出更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