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五顯大帝祖廟與台灣宮廟的淵源

2019-10-26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旅遊風景區。

詔安供奉五顯帝香火最旺的宮廟,台灣五十餘處宮廟,皆以此為祖廟

此前在介紹秀篆鎮古村落青龍山村時,有提到過青龍山村「愛扛五顯帝」的民間習俗,也提到了青龍山村赫赫有名的青龍庵,今天,咱們再來認識一下在詔安五顯帝民間文化中不得不提,也是香火最旺的一座宮廟,五通宮。

據載,現存在漳州境內供奉五顯大帝的宮觀庵院約有17座,最早的當在唐宋間建造,主要分布在薌城、龍海、雲霄、詔安、長泰、平和等地。

詔安自古以來也有供奉五顯大帝的民間習俗,現存有9座宮觀庵院,分別在霞葛2座(五通村五通宮、莊溪村鎮龍庵),秀篆4座(青龍山村青龍庵、陳龍村泰山寺、煥塘村開元院、埔坪村文興堂),太平2座(大元中村永豐庵、白葉村龍峰庵),西潭1座(山河村大廟)。

在這9座宮觀庵院,以五通宮最具代表性,現台灣五十餘處五通宮,皆以霞葛五通宮為祖廟。

五通宮建在五通村,詔安通往平和縣的省際公路旁。背依雞籠山,面朝東溪水,坐北朝南,面闊38.6米,進深20.3米,建築面積784平方米。前有大廣場,後有花台,占地3818平方米。

由主殿、左右兩護屋組成的大宮宇,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凹壽式三開大門,由門廳、天井連兩廡,拜庭連大殿,共有明暗五十根木、石柱支撐著一斗三升式抬梁,單檐歇山式大屋頂。

明至清經多次重修,年代久遠,加上鼎盛的香煙董炙,精雕細刻的梁架構件古色古香,頗具唐宋時代建築風格,「規模誠宏達也」。

依據五通宮奠基石及《黃氏族譜》資料,五通宮是由五通村黃姓二世祖、時任福建省泉州府參軍的黃文通於明永樂元年(1430)回到霞葛徑口城,邀請當時居住霞葛的陳、羅、塗、江、黃等姓氏長老共襄義舉,合力建成五通宮主殿,供奉五顯大帝神像。

而後,於明萬曆廿八年(1600),鄉賢黃華宇發動眾姓信眾擴建成大宮宇,其女黃五娘嫁於官陂張龍山為媳婦,主殿下廳由張龍山捐資贈建。再後,每逢該宮下廳重修,都由張龍山派下裔孫全都捐資相助至今。

清康熙18年(1679)由黃靖總兵捐建「通隱室」,建完成左右兩邊一廳兩室護屋,並將其家供奉的十八隻手觀音佛像移至「通隱室」讓信眾參拜,還在右邊增建皇封石碑亭。

現在大殿正中供奉著五尊五顯帝的神像,依據「南遊記」的神奇傳說:華光天王原是如來佛前的妙吉祥童子,因殺獨火鬼王忤逆如來,遂令其到民間投生歷劫,並賜以五通道法:一通天,天中自行;二通地,地中自裂;三通風,風中無影;四通水,水中無礙;五通火,火里自在。

經多次投生,在蕭家范氏投生時,一胎產下五兄弟:長顯聰、二顯明、三顯正、四顯志、五顯德。

顯德即華光,其四位長兄自幼出家修得正果。華光天王用五通道法降妖伏魔,為民除害,玉帝封賜為「五顯靈官大帝」 。

五通宮正殿塑像五尊,四尊是鎮坐著,居中一尊是供信眾迎請朝拜。大殿左側神壇是供奉觀音菩薩,右側神壇是供奉註生娘娘與金童玉女,在大殿上,豎有文、武將軍塑像。

五通宮主殿大廳正中懸掛著明大學士黃道周題寫「正位居體」巨匾,石柱楹聯是清乾隆四年(1739)已未科進士、時任福建寧道監察御史、廣東饒平縣人詹肯構題寫的嵌字木刻楹聯,上聯「正位而臨之,東西庶士偕起敬」;下聯「居體以育也,南北鄉民永蒙庥」。

中堂梁下還懸掛著五通村黃靖總兵之孫,於清乾隆年間,任閩粵南澳總兵十二世裔孫黃世桓題寫「有誠有神」橫匾,倡導為人「誠信」的道德風範。

在門廳里掛著清康熙戊子年(1708)仲春,漳浦知縣陳汝咸題字「鄉約所」牌匾,賦於五通宮允許集會、結社的場所。

下廳兩邊豎著供奉定遠大將軍劉相公、大明都督黃調陽的神主。劉相公原是廣東沿海率有一船隊,順應鄭成功反清復明,與清軍作戰英勇就義,南明朝庭追封其為定遠大將軍。黃調陽系開基五通黃久隆公裔孫,系明末清初,抗清扶明的一位首領,任鄭成功義軍大都督,在督運糧草遭清軍阻擊英勇獻身,在五通宮下廳右方,立有:「大明都督調陽黃公之神主」。每年春秋五通宮理事會和黃姓裔孫組織祭拜。

五通宮五顯靈官大帝正月、四月有抬出來巡鄉,每年的農曆九月廿八日,是五顯帝延辰,俗稱「五顯帝生」。

那慶典廟會比較隆重、熱鬧。有大型祭拜,還演戲三至五天,外出子女,親朋好友都來參與,聲勢大、影響廣。霞葛至今還流傳著隆重熱鬧慶祝「五顯帝生」的客家民謠:「蒔早禾,食早米,五通宮,做大戲,老嫩大細咋拜五顯帝。」

五通宮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文化內涵豐富,1987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系漳州市漳台交流基地,台灣彰化、雲林、台中、台東、宜蘭等五十多座供奉五顯大帝神的祖廟。於2012年12月,由五通宮聯合台灣彰化縣的四大宮廟,即埤腳五通宮、大村五行宮、菜寮五龍宮、梧鳳顯聖宮,在霞葛五通宮祖廟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五顯大帝文化交流大會,並倡議定期開展五顯大帝文化交流活動。

五顯大帝文化蘊涵著不畏艱難,仁愛、博愛的高尚情操,是真的體現善的化身、美的象徵、和的願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通過幾年來兩岸信眾的努力,獲得省、市各級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

五通宮的文物建築於2016年開始按原貌給予重修加固。2017年11月,重回祖廟舉辦第六屆五顯大帝文化節,台灣彰化五大宮廟加上江蘇省南京市五福宮的信眾,全都舉著彩旗、扛著巨匾、抬著分靈神像,回祖廟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共同的信仰文化,超越地域範圍和族群的界限,以促進兩岸的進步和發展。

農曆九月二十八,恭祝華光大帝正一靈官馬元帥聖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v1dCG4BMH2_cNUgr6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