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漫評丨教材「設碼收費」何以觸動公眾敏感神經?

2024-10-20     中工網

繪畫/李明姝 文字/陳婉揚

一本定價47.8元的重點教材,包含46個二維碼收費知識點,需要付費才能獲取,每個收費3元,共需138元——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近日,作為重點教材的《憲法學》(第二版)需掃碼付費才能獲取拓展知識點一事,引發爭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回應認為,這當中有誤解,拓展資源針對新讀者是免費的,二手用戶則需付費。

教材作為知識傳播的載體,不同於一般出版物,它承載著無數學子的成長成才。翻開一本教材,人們期待的是公平、無障礙地獲取知識。因此,教材中出現類似「套娃」收費的情況,難免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畢竟,教材不該散發一股「銅臭味」。

從現實來說,教材應該具有普惠性,也鼓勵循環使用。書有一手、二手之分,但知識沒有。這種「只有新書免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給二手教材的使用設置了障礙,也給相關學生獲取同樣的知識設置了不必要的「障礙」。

書籍凝聚著作者的知識積累和心血,出版社鼓勵購買正版、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最好能夠找到更加合理的解決辦法——在有效打擊盜版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教育公平與知識普及,讓教材傳遞真知的重要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來源:中工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ffa04bf11b7ff26ca81f778d503c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