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人 從發病到死亡僅7天!「罪魁禍首」竟是它,高發季警惕→

2024-05-09     地方小霸王大集合

原標題:@萊陽人 從發病到死亡僅7天!「罪魁禍首」竟是它,高發季警惕

天氣漸熱,最近,不少人被蜱蟲「叮」上。台州市天台縣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天台分院)感染病科近期收治五六例被蜱蟲所咬患者。 

1周前,曾女士突然發熱,伴納差、乏力,以為是普通感冒,在當地診所掛了3天針,仍反覆高熱不退,且出現嗜睡、心律失常,家裡人趕緊將她送來醫院。經過檢查化驗,老人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心肌酶,轉氨酶等均明顯異常。

雖說曾女士記不清是否被什麼蟲叮咬過,但臨床經驗豐富的感染病科主任判斷,老人應該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果不其然,第二天縣疾控中心回報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

在當地,被查出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疾控工作人員一般會到患者家中了解情況。曾女士家在農村,見多識廣的工作人員在她住處檢查時還是驚訝了,家中竟發現近兩百隻蜱蟲,一番操作後,蟲蟲們全部殺滅。目前患者仍在住院積極治療中。

及時確診的曾女士無疑是幸運的。

4月2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了一篇令人心痛的帖子,記錄了自己的媽媽從被蜱蟲咬,到發病去世的全過程。4月12號晚上,其母親突然說沒食慾,身體感覺有點發冷,起初,家裡人以為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並沒有在意。經過多重檢查,其母親被確診為「蜱蟲病」,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已發展為重症。

4月17日,其母親病情進一步惡化,被送進ICU,18號醫生告知救活機率很低,幾乎沒有了。19號下午,其媽媽永遠地離開了。從發病到死亡,短短7天的時間,一個小小的蜱蟲就要了一條人命。而類似的悲劇,幾乎每年都在發生著。

蜱蟲,是隱藏在春夏戶外的隱形殺手,這個季節,草木茂盛,是蜱蟲的繁殖高峰期。它通常出沒在草叢、灌木叢、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等待宿主的到來,伺機而動。往往會趁人不注意時悄無聲息地一頭扎進皮膚里,並順勢往裡鑽,如果未及時發覺,它們會一直待在裡面,狼吞虎咽地吸血。而且,其所攜帶病原體,部分潛伏期可長達1個月。即使當時被咬並無大礙,後期也可能發病。

高發季注意做好防範

據介紹,蜱蟲主要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及動物體表,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採茶、耕種等都有可能會接觸。蜱蟲一般選擇體表皮膚較薄,不易被騷動的部位叮咬,例如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1.及時清理庭院內外的雜草、垃圾,打掃禽畜圈舍等,避免蜱蟲孳生。若發現家中寵物、牲畜有蜱蟲寄生時可以用殺蜱藥劑進行噴洒塗抹。

2.戶外遊玩或勞作時避免長時間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坐臥停留。建議穿長袖、淺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將雙袖口、雙褲腳和領口等處紮緊。可使用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噴塗裸露在外的皮膚。

3.戶外活動後,應認真檢查身體、外套、背包和寵物體表,防止蜱蟲附著在衣物或寵物身上潛入家中。

1.及時清理庭院內外的雜草、垃圾,打掃禽畜圈舍等,避免蜱蟲孳生。若發現家中寵物、牲畜有蜱蟲寄生時可以用殺蜱藥劑進行噴洒塗抹。

2.戶外遊玩或勞作時避免長時間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坐臥停留。建議穿長袖、淺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將雙袖口、雙褲腳和領口等處紮緊。可使用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噴塗裸露在外的皮膚。

3.戶外活動後,應認真檢查身體、外套、背包和寵物體表,防止蜱蟲附著在衣物或寵物身上潛入家中。

如不幸被蜱蟲叮咬,不要直接用手拔除,可把酒精噴塗在蜱蟲身上,再用乾淨的小號尖頭鑷子將蜱蟲儘可能靠近皮膚表面夾住,穩定、均勻用力向上拉動,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蟲,避免蜱蟲頭部殘留體內。如不會處理,立刻前往醫院處置。

清除蜱蟲後,宜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徹底清潔叮咬部位和雙手,並自我觀察身體狀況兩周,一旦出現發熱、噁心、腹瀉、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蜱蟲叮咬史。

來源:新聞晨報、潮新聞、家庭醫生雜誌

聲明:萊陽市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更正、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d89791ca551990b98043e57a83d254b.html


山西1人被查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