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元年(公元701年),一個男嬰在綿州青蓮鄉呱呱墜地。
這個男孩可不一般。
五歲誦六甲,十五歲賦詩多首,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二十四歲辭鄉遠遊。
他一生都想實現「兼濟天下」的儒生夢想,可遇到一點困難便飲酒賦詩,大醉一場。
高興的時候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不高興的時候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即使人生大起大落,他卻始終率性而為,「年少輕狂」。
沒錯,他就是最狂又最浪漫的「詩仙」李白。
今天,是李白出生1319年的誕辰。
詩仙李白雖作詩無數,名篇甚巨。但我今天想和你聊聊李白詩中的三種情。
讀懂了,人也就活明白了。
親情,是讓人安心的力量
小學時就出現在語文課本里的《靜夜思》,相信人人都能成誦。
不過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卻鮮有人知曉。
那年李白26歲,時值深秋,離他辭鄉過去了兩年。
從家中出發時,他意氣風發,想要一展宏圖。
如今病倒在揚州的旅店中,身邊的錢財已基本散盡,尋求仕途的方向仍不明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夜不能寐,見地上疑似有層濃霜,抬頭一望,才知是月光一瀉而下。
秋月分外光明,又分外清冷。
離家兩年,卻一事無成的李白,此時對家鄉父兄,對親朋好友的思念,在明月的照耀下愈加難抑。
24歲,是李白第一次出川,離開父母,追尋夢想。
而寫下《靜夜思》的中秋節,也是他漂泊在外的第一個中秋。
舉家團圓的時節,他卻獨自病倒在客舍中,途中所受之苦無人訴說,思鄉之情亦無人聆聽。
越是孤獨脆弱的時候,我們就越渴望親情的溫暖。
和李白一樣,我也是24歲離家打拚,今年正好26。
年前那段時間,我深受失眠的困擾。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導致工作頻頻出錯,效率也下降不少。
白天的迷離恍惚,夜晚的輾轉難眠,讓我想要回家的心越發強烈。
但和李白一樣,我沒有回家。
為什麼?
因為憋著一口氣。
李白有濟世安民、造福蒼生的志向,我亦有實現人生價值、放手一搏的渴望。
只不過在前行的路上,有太多人忘了,當你倔強的想要混出個人樣,並非要和故鄉和親人訣別。
失眠持續了一陣子之後,我回家休養了幾天。
結果真是出人意料,連安眠藥都無法治癒的失眠,竟然被家裡的床和父母的嘮叨治好了。
獨自在陌生的城市,很多人流著淚,咬著牙也會繼續埋頭苦幹。
卻忘了或許和父母的一通電話,歸鄉的稍許休憩,就可以讓你煥發新生。
千萬別忽略了,故鄉才是每個人心底最踏實的地方,是我們一生都無法逃離之地。
而有親人在的地方,就是故鄉。
李白對內心的堅守和對故鄉的思念,成為一種永遠無法解決的糾纏。
離川數十載,他都未曾歸家。只能將思鄉之情寄托在詩句中。
不知他心底是否有遺憾,但我希望你別留遺憾。
若是還在家,請多給父母一點體諒和關心。
若是不在家,請別讓他們的惦念遲遲得不到回應。
懂你助你,才是真朋友
說李白好友遍天下,一點都不過份。
孟浩然、賀知章、杜甫、汪倫……隨便揀一個,他們的詩就能從我們腦中浮現。
誰讓李白太優秀,身邊的好友也都是照亮唐朝文學天空的人。
不過我今天要提的這位,名聲恐怕不如前幾位響亮。
他就是元丹丘。
大家在語文課本上學過的《將進酒》,就是在元丹丘家寫成。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理想無法實現,心情鬱悶,借酒澆愁也無可厚非。
要朋友為你「傾耳聽」也就算了,還要人家把寶馬和狐皮大衣都賣了給你換酒喝,甚至使喚人家的兒子,這就有點過分了吧?
換做一般人,估計早就和你翻臉了。
可李白和元丹丘可不是一般的交情。
兩人初相識的時候,一同住在元丹丘的道觀里。李白把心裡的秘密,都告訴了元丹丘。
比如他和發小吳指南在洞庭湖遊玩時,吳指南突發疾病過世,李白痛哭不已,將發小暫且埋在洞庭湖邊。
日後,他專門回到那裡,將吳指南身上的腐肉剔除,用瓦罐裝好屍骨,買了上好的楠木棺材,還請道士做了法事。
李白對朋友的情深義重,讓元丹丘聽得淚眼朦朧,也在心中暗想:這朋友我交定了!
由於李白是商人之子,按照當時的規定無法參加高考,他也不想參加高考。
他的理想是通過詩歌獲得有名之士的賞識,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元丹丘聽後,並沒有覺得他在痴人說夢,也沒有勸他讀些「混帳文章」,應付考試。
他深知李白是不受約束的人,考試的那套規矩太多,於是,他選擇了默默幫好友找到能幫助他的人。
真的朋友,不僅懂你的「胡言亂語」,更會在需要時,默默助力,卻不說一句。
李白26歲過江陵時,元丹丘得知司馬承也在此,便讓好兄弟趕緊前去拜訪。
得到司馬承賞識的李白內心大喜,一氣呵成寫下《大鵬賦》。
他賦予莊子的大鵬新的內涵,讓壯志凌雲的大鵬彪炳史冊的同時,也讓自己名揚大唐天下。
後來李白能見到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能在皇帝面前為他說上話,元丹丘都功不可沒。
李白一生雖交友甚眾,但像元丹丘這麼了解他,並盡全力幫他實現理想的,只此一人。
作家麥家曾說:「朋友就是這樣,他們需求你的機會總是很少很少,而給你內心填補的東西往往是任何人都難以替代的。」
人活到一定年紀才會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大,朋友卻越來越少。
我們不需要虛偽的笑臉,卻缺少真正的知己。
虛假的交情,是跟你吃喝玩樂後莫名的空虛,而真正的朋友,卻可以管你一輩子。
他懂得你的所需,他知道你的所求。
他一心助你成功,是你真正的貴人。
苦難是愛情最好的試煉
李白的愛情,遠不如他的友情史那般流傳甚廣。
但作為唐朝大才子,身邊豈會缺乏愛慕欣賞者。
他的一生經歷了四段婚姻,最讓人羨慕的,莫過於最後一段和宗瑛的相知相伴。
最好的愛情,不僅是最初的互相吸引,更是患難時的不離不棄。
擁有宗瑛,是李白坎坷一生中莫大的幸運。
婚後,李白和宗瑛也曾有過一段幸福安穩的甜蜜時光。
天寶751年的秋天,一封意外來信打破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
來信者是幽州節度使李昌浩,邀請李白到幽州「共謀密事」。
李白二話不說就要前去,卻遭到了宗瑛的阻攔。
彼時的幽州軍事衝突不斷,更要命的是,一把手還是不安分的安祿山。
宗瑛不同於尋常女子,作為前朝宰相的孫女,對於官場形勢的判斷比李白更清晰。
她憂心忡忡地對李白說:「我覺得幽州將有內亂發生,你千萬不要去。」
可一心想實現政治抱負的李白就是不聽,鐵了心要去幽州。
到幽州後不久,安祿山果然起兵叛亂,宗瑛說的話都被應驗了。
面對安祿山的虎狼之師,李白自感無力回天,趕緊騎上戰馬返回家中,接到宗瑛,兩人到潯陽避難。
此時永王李璘帶兵平亂,經過潯陽時遇到李白。永王久仰李白大名,多次邀請他擔任自己的幕僚。
早就看透局勢的宗瑛再次對李白苦苦相勸,兩個人做對平淡夫妻攜手此生,不也很幸福嗎?
然而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李白再次昏了頭,對宗瑛的淚水視而不見。
僅僅一個多月後,宗瑛不詳的預感再次得到應驗。
永王被剛繼位的肅宗所滅,李白也以「從罪」的身份被關進了監獄。
得知消息後的宗瑛,為了李白四處奔走,放下身段在達官貴人面前哭訴求情,只求留李白一條命。
在宗瑛的努力下,李白最終被改判流放夜郎。
若是沒有宗瑛死死不願撒手的執著救夫,李白或許早已身首異處。
婚姻,不只是一紙契約。更是無論貧富的相伴,在落難時的相守。
在流放途中,李白深感宗瑛對自己的付出,相思成疾,望著天空紛飛來去的大雁,寫下了令人斷腸的《南流夜郎寄內》: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
看多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露水夫妻,我們似乎忘了結婚時許下生死相隨的誓言。
忘了愛情最美的模樣,是有陪你熬過所有苦的底氣,也有攜手共嘗甜蜜的信念。
李白的三首詩,寫盡世間真情之美。
可惜我不是李白,面對親人愛人,無法為他們寫下流傳千古的好詩。
面對牽掛我的父母、知我懂我的朋友、真心相待的戀人,
我只能常懷感恩之心,善忘他們的過,牢記他們的好。
走過,路過,惟有真情不可錯過。
任何一份好的感情,都是真心換真心;任何一段好的關係,都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願我們,眼裡有愛,心裡有光,讓真情灑滿人間。
參考資料:1. 別樣明月《李白的浪漫愛情:遇見你,是我一生最幸運的事》
2.大佬振讀經典《李白,友誼的小船永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