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利全新飛馳的官方指導價,其實不是289萬,而是289萬起。
這個「起」字非常重要,因為它「上不封頂」。
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定製,讓賓利的指導價象徵意義大過實際,卻正契合新貴們的不羈放縱。
大概對新貴來說,飛馳的價格不重要。
重要的是飛馳,和飛馳的人生。
賓利 - 全新飛馳 W12
# 賓利最初的「飛馳」
飛馳,原本是個動詞。
就像「Fashion」最早其實是個法語詞,專屬於女性,迷倒少女心的同時,也成為廣大丈夫男票花唄餘額的詛咒。
現代男性的「Fashion」,其實是西裝——因當年英國堅船利炮和港口商人而流行的西裝。
電影《王牌特工》就曾經曰過:
The suit is the modern gentleman’s armor。
(西裝是現代紳士的盔甲)
盔甲一般都是裁縫的事兒,不用自己動手。賓利創始人Walter Owen Bentley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於是就有了視頻開頭、衣不蔽體的賓利牌「Rolling Chassis」(行駛底盤) ——除了好開,只剩硬核。
精緻造型、豪華內飾,都是像H.J.Mulliner這樣的著名汽車「裁縫」,為賓利定做的「西裝」。
穿上西裝的猛男,依舊是猛男。
造飛機起家的工程師W.O.Bentley先生,造賽車也是手到擒來。他用88%的鋁和12%的銅製作發動機缸體,並最終造出一頭猛獸。
配合另一群非富即貴英國公子哥兒的飆車神技,賓利在1924年的勒芒耐力賽上首次奪冠,並在1927年至1930年連續4年蟬聯冠軍。
所以,賓利愛飛馳是天生的。
以至於後來,賓利將飛馳從動詞,進化成名詞。
# 賓利重新定義了「飛馳」
飛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S1歐陸飛馳」,中途也曾淡出我們的視線,直到2005年正式回歸。
在我眼中,全新一代飛馳才真正恢復當年的英姿。
改用全新MSB平台的新飛馳,從車身體態上就比採用D1平台的前兩任「寬體低趴」得多,重拾65年前的經典四門GT比例。
隱藏在造型之下的,是全面增強的動態性能。
以後驅為主導的四輪驅動系統,首次採用的AWS全輪轉向系統,還有48V主動式防傾杆。
改為縱置放置的6.0L W12發動機,擁有比最大功率635Ps更恐怖的900Nm最大扭矩輸出,還被官宣能「一箱油能跑804km」。
當然,這些對於新貴車主而言,「油耗」大概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
新貴們所在乎的,是飛馳如何保留自己原汁原味的賓利味,怎麼將傳統、性能、科技和高級定製的重新配比糅合。
以及——怎麼證明自己是賓利的最新旗艦。
從手藝來講,飛馳的血統可謂根正苗紅——從1930年開始,每一台賓利均出自英國的克魯工廠。
初心未改,初廠依舊。
克魯工廠曾是賓利和勞斯萊斯共同的家,但隨著2002年,賓勞分家各自飛,勞斯萊斯告別克魯工廠,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的能工巧匠。
同年賓利取代勞斯萊斯,成為英女王的御用座駕。
當坐進飛馳車內,那種遍布全車、源遠流長、自帶芬芳的「真皮味」,是即便閉著眼睛也能辨認出來的英倫獨享細節。
睜開眼,大面積、可定製的實木飾板,金屬旋鈕上的鑽石切花,依然是讓人感動的、可以用放大鏡端詳的真·細節。
若非親密接觸,不知其所以然。
至於選裝價格106,571元的「賓利翻轉式顯示屏」,只是飛馳內飾中的一個新鮮元素,還不至於成為主角。
關於飛馳的內飾,有太多值得述說的豪華細節,感興趣的膨友請複習開頭的視頻。
從容至此,才是英倫真豪華。
疫情之下,起初是國際船運受到影響,2月份的賓利新車交付已經普遍推遲,全新飛馳也不例外。
而今,英國克魯工廠也因疫情停產4周,勢必對新訂單造成影響,復產計劃還不一定趕得上疫情變化。
已到店的賓利飛馳,因此變得更加炙手可熱。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車商一台流星藍外觀、白藍色內飾的飛馳,在3月底到店前就報出了434.64萬元的含消費稅配置總價。
新貴們的愛,多麼熱烈。
再次感謝賓利汽車,和賓利深圳-錦龍蛇口展廳的支持與協助,下期節目我們繼續枯燥,且樸實無華。
關注我開車不累,買車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