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昨天提到了人形機器人,馬斯克做的是雙足機器人,從toB的角度來看,特斯拉完全有能力輸出這樣的效率工具,用來幫助製造工廠提升效率和減少人類受傷率。
另外還有比如做家電的的戴森也進入了人形機器人領域,之前推出過一款能拿起漂白劑、夾起盤子的機械臂。
再比如,小米此前公布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CyberOne。並且,小米新發布這個人形機器人的確還挺像樣,不僅外觀,其各方面組件的確滿足人形機器人要求。無論行動速度,還是抓握力,再到突出的交互能力和AI算法對環境語義的識別判斷,能看出這台CyberOne更面向/服務於人本身。
其實這些企業做人形機器人都是和自己的產品生產環節相互配合,特斯拉工廠自動化水平高,單個工人產生價值高。戴森的人形機器人也是貼合自己的產品線製造。小米也是一樣。
不過其他廠商用於汽車製造的工業機器人,他們對機器人的選擇可能那麼高的精準度,必須要自己生產機器人供自己的生產線使用,很多汽車製造產線上可以用專門生產的機器人廠商的產品,汽車廠商可以採購那些專門製造工業機器人廠商的產品來做產品製造,但這不妨礙汽車製造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
工業機器人與高端製造業相輔相成
工業機器人和汽車製造業的繁榮是同步的,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製造產業鏈上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汽車製造里四大工藝:衝壓、焊接、噴塗和總裝。
就拿衝壓來說,它屬於工藝里比較簡單的環節,多種車型就可以在一條衝壓線下完成生產製造了,比如製造上可以藉助2台六軸工業機器人或5台七軸工業機器人,將鋼板送入清洗機、開卷機、進料、傳輸系統,將鋼板進行清洗、開卷、還原和粗剪。即便是粗剪的精度也有0.1毫米,與一根頭髮絲直徑相當。待鋼板被切割成大小合適版塊後,進行沖孔、切邊,方可進入衝壓工序。做衝壓機器人的有很多廠商,像國外的日本安川(Yaskawa)、瑞士史陶比爾(Staubli)、德國庫卡(KUKA)、美國阿爾法工業(Alpha Industries)、義大利柯馬(Comau)、瑞士ABB、丹麥優傲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日本發那科(FANUC)等,國內的有伯朗特機器人、埃斯頓、拓斯達等。
然後把衝壓好的鋼板,進行焊接。即將車身板件進行局部加熱、或同步加熱、加壓合成一起,直到形成車身總體形狀。這裡需要用很多次點焊是應用最多的,那麼用工業機器人在焊接工藝中塗膠,採用攝像監控方式,確保塗膠質量,增加整車密封性、結構強度。有數據計算過,一輛汽車車身約有3000-4000 個焊點。這裡面60%是點焊機器人負責,尤其是在大批量汽車生產線上,所用點焊機器人數量能達到 150 多台。所以焊接機器人在焊接工藝上的使用也很多。做焊接的廠商中,像新松機器人,目前新松點焊機器人焊接效率高達2.2s/點,已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噴漆機器人,很好理解,就是給汽車車體外表面的噴漆,可以想像的是,若是工作環境中含有易燃易爆的噴漆劑蒸汽,或者在沿軌跡高速運行上,大部分是噴漆機器人被搭載在傳送帶上,實現移動噴漆。比如國內科智達機器人汽車輪轂噴漆機器人。
總裝環節,也有專門的機器人在做,裝配機器人裝配勞動量在產品生產勞動量中占一半。如今,汽車生產對零件的精度和速度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小到車門、儀錶盤、車燈等 ,大到汽車發動機等裝配工作,機器人都能做。
也有的廠商能做很多項,比如上海新時達機器人可以做控制器、驅動器、系統軟體平台等,機器人適用於各種生產線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拋光、清洗、上下料、裝配、搬運碼垛等上下游工藝的多種作業,廣泛應用於電梯、金屬加工、橡膠機械、工程機械、食品包裝、物流裝備、汽車零部件等製造領域。再舉個例子,埃斯頓早在2010年便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2011年成立了專門研發和生產工業機器人的控股子公司埃斯頓機器人公司,並開始進行機器人本體以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目前,埃斯頓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六軸通用機器人、四軸碼垛機器人、scara機器人、DELTA機器人以及伺服機械手和智能成套設備。這種都是專門做機器人產品的。
由此可見機器人在汽車生產中的重要性。
很多做工業機器人廠商這兩年的業績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
訂單大增,業績大漲
去年,華中數控實現營收16.63億元,同比增長1.81%,歸母凈利潤0.17億元,同比下降46.20%。受制於工具機行業整體承壓,華中數控傳統的數控系統與工具機業務同比減少,業績有所下滑。但受益於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的增長,公司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產線領域實現收入8.25億元,同比增加27.24%,業務占營收比重上升至49.60%,超過數控系統與工具機業務的42.48%。去年華中數控工業機器人年營收超8億。另外主要承載華中數控機器人與智能產線的子公司華數錦明,去年共簽署訂單金額合計9.82億元,同比增長195.78%。
由於生產線在2021年就已接近滿負荷狀態,已經在加速產能建設。2022年3月,華中數控旗下負責工業機器人的子公司華數機器人,成功拿下廣東約104畝建設用地,計劃用3年時間,總投資5億元,分兩期建設南海智能機器人創新產業園。11:21分產品來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中,機器人與智能產線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54.64%,占營業收入的54.62%;數控系統與工具機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30.39%,占營業收入的41.63%;特種裝備收入0.19億元,同比下降9.79%,占營業收入的2.13%。
今年一季度分別為埃斯頓、匯川技術(工業機器人業務)、埃夫特、新時達、ST工智、機器人、華中數控、三豐智能、凱爾達、美的集團(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業務)營業收入收穫正增長。
從汽車產業、或者其他高端製造業來看,我們製造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高端數控系統與工業機器人作為高端智能裝備的重要性將越來越突出。
能看出來,現在機器人的上漲也是我們國家高端製造業發展的時候,高端裝備製造業現在也是支撐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高端裝備領域中的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現在國家重視的一個方向。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