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萬惡之源,《聖經》中說:對錢的貪婪才是萬惡之源。
最近支付寶的年度帳單,上了熱搜,很多人感嘆:看了帳單後才發現自己這麼「有錢」;有的人表示詫異:沒覺得花了這麼多錢,難道是馬雲家算錯了?有的人則希望:2020年的帳單不再剁手。總之概括為一個心情:「看到真相的我,扎心了」。
那麼錢都去了哪兒?除了固定消費、大額固定支出,有些小錢日積月累也長成了龐然大物。我們常常認為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致富有兩個輪子:投資和儲蓄,的確,沒人能靠攢錢致富,但也不能忽略攢錢的作用。
舉例來說,如果每天早上一杯星巴克,約35元,那每個月消費約1000元,而一年的消費就超過12000元。
這個錢看著不多,但如果省下來,用在某固定利率投資上,五年後,光本就60000多元。還不包括利率投資所得的分紅。
今天看喝杯飲料是小錢不值一提,偶爾吃頓大餐也沒啥,我們想說的是積累這筆小錢,在未來5年,可以達到的驚人複利效果。
比爾蓋茨、巴菲特、查理芒格等真正的富豪們,無不通曉其道,不僅如此,富豪在金錢觀、事業觀及家庭觀上,也有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
我們一般都認為,有錢人肯定買東西不看價格、花錢不眨眼的主,每天好吃好喝、大牌加身。實際上,許多白手起家的有錢人,花錢很克制,甚至到了「摳門」的程度。
股神巴菲特14歲起,開始打工送報、投資,尋找各種賺錢機會,也不捨得花錢,在2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攢到17億美元,那時是1956年,換做今天,巴菲特小小年紀已成為百萬富翁了。
巴菲特之所以存下這麼多錢,是因為「摳門」:
他不准家人拿衣服去洗衣店清洗;
不買車而跟鄰居借車,而且還車的時候從不加滿油;
當他自己買了車,也從不洗車,而是借用雨水來從清洗;
他的妻子訂了17美元的雜誌,他覺得不划算,要求退費被拒,甚至聯合其他訂閱者控告雜誌社。
節儉創造價值
我以前一直以為,有錢人那麼富有,想買啥就買啥,一定不會太在乎一點小錢。本書作者托馬斯研究發現,百萬富翁們不光在創造高收入上很高效,甚至在生活方面也追求效率,他們真實的生活方式是:
維修家具而不是買家具;
使用資費更便宜的長途電話;
經常修鞋、換鞋底;
購物時儘可能使用優惠券。
看完有人會疑惑:富人購物時還用優惠券?用優惠券的時間都可以創造很多財富了。其實不然,他們不是為了省今天一點小錢,而是省下更多的錢,用於投資。
如上文星巴克的例子同理。一個美國家庭每周約200美元購買食物和家庭用品,這兩塊一生的支出大約40萬到60萬美元,如果能省下5%,就是2-3萬美元,用來投資優秀的基金。一生至少能多賺50萬美元。
可見,「小錢」的力量,沒有小錢的積累,哪裡能錢生錢,最後擁有大錢呢?
另外在購物上,他們大部分會選擇買名牌皮鞋,注重鞋子質量和舒適感,一雙好鞋能穿上10多年,壞了就換鞋底。他們注重購物的「生命周期成本」,不是貪便宜,而是喜歡買少而精,耐用而有幸福感的物品。
松浦彌太郎《不再為錢煩惱》中也說到:「錢先生」,喜歡尊重而不任意揮霍他的人,且喜歡通過流動來創造價值。所以說節儉,並非一味省錢儲蓄,而是把錢用在刀刃上。
很多人都想財務自由,當問起他們為什麼想要財務自由時,他們通常會說:「到時就可以不用工作了」
實際上,86%的富豪其實是因為熱愛工作才會財務自由的。文中說有一個富豪擁有自己的企業,年收入超過70萬美元,但在每個工作日清晨5:35分,他都會開心地起床,迫切的開始工作。
之前,網上流傳王健林的日程作息表,他清晨4點起床,吃早餐,工作從5:30就開始了。王健林都這麼有錢,還是拚命工作。我們普通人或許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狀態了。
既然說百萬富翁是因為喜歡才熱愛工作的,那他們是怎麼找到理想工作的呢?主要有三點:從興趣出發、信息收集和偶然發現。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開始幸運的找到理想工作,百萬富翁也是,他們大多經歷過幾次嘗試,才慢慢找到自己喜歡並且適合的工作。
1-從興趣出發,根據自己的愛好、性格選擇相關職業。
很多百萬富翁能找到熱愛的工作有運氣成分,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又清楚的認識。尋找理想職業時,問問自己:你的長板和短板是什麼?喜歡和不喜歡什麼?如果有清楚的自我認識,就不會沒有頭緒,至少會有一個大方向。
2-信息收集,主要考慮個人情況和經濟大趨勢兩個方面
如果自我認識不夠,可以聽聽別人的建議,或許一個我們沒有被發現的視角,能幫助我們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再者就是經濟大趨勢,是因為我們順著潮流走更容易賺錢,發展更好。那如何了解大趨勢呢?一是看新聞,不管是新聞聯播還是媒體,多看看。二是研究企業盈利狀況和讀相關的商業雜誌了解經濟狀況,從事發展較好的行業。
3-偶然發現,一般是邊工作邊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工作、生活發現了理想職業。比如用排除法去掉不喜歡的工作,生活中發現新商機等。
喬布斯曾經在史丹福畢業典禮上說:找工作和談戀愛一樣,必須要自己熱愛才行。如果沒有找到理想職業,不要輕易妥協,繼續尋找。等你真正遇到那份工作的時候,你能從心理感受得到。
別放棄尋找,多去嘗試新鮮有趣的東西,比如培養新習慣、接觸不同人群、學習新事物、讀更多書,或許關於理想職業的靈感就不請自來了。
作者托馬斯研究了許多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發現,他們當中只有一小部分通過考試去了頂級大學,對大多數百萬富翁來說,他們在學校的時候都只是中等生,甚至是「差生」。
馬雲高考三次落榜,他數學極差,第一次高考只有1分,到第三次高考離本科線還差了5分,後來勉強上了杭州師範大學,但這段「差生」經歷,不耽誤他成為中國首富。
相反,2019年爆出名校學生被開除學籍的新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或國內某某知名學習,因論文造次、學業不端等理由開除了部分高材生,要知道能考名校的,當初可是高考時的「優等生」呀。
成績雖然不能決定一切,但讀書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除了學書本知識,通過考試獲得學歷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影響我們一輩子的習慣和能力。
很多富人認為在校經歷,遠比成績重要,那就是自律和分辨能力。
一個自律的人,會合理規劃時間,並且按時完成計劃,他會有堅定的新年,不被誘惑干擾,專注目標本身。
分辨能力包括學會準確判斷一個人、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技能。我們做事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如果你能準確的判斷一個人,會給事業帶來很多便利,也減少了人為煩惱。
另外,富人具備兩種基本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領導能力。毅力是自律的關鍵,卓越的領導能力,即需要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你需要判斷發展方向,需要拍板決定人員的分工安排等。
facebook大佬扎克伯格娶了普莉希拉·陳,這位華裔姑娘,皮膚黝黑、身材粗壯、其貌不揚甚至出身難民家庭,面對公眾的質疑。
扎克伯格卻說:我愛她的表情,強烈而和善,勇猛又充滿愛,有領導能力又能支持他人,我們在一起,很舒適自在很放鬆。她智商情商都很高,如果說高攀,那只能是我高攀她。
再看看比爾蓋茨、巴菲特、查理芒格、貝索斯等等,他們的妻子都是相貌平平。
普通男人更看重對方的外表,其次是收入潛力,而男性富人選擇伴侶的重要因素是誠實、有責任心、有愛心、有能力、樂於助人。
對於普通女性的擇偶標準來說,她們最看重薪酬收入,外表吸引力、教育及職業等因素在後。而女性富人們認為,要嫁的伴侶的誠實、智商和抱負比收入更重要。
而大部分中國人的婚姻里,似乎還停留在外在層面,男性以娶到比自己年輕、美貌的女人為榮,年輕女人以嫁到有錢、愛她的男人為榮。很多人想通過結婚來實現財務自由。這個無可厚非。
而大多數西方富人的婚姻,更多是關注內在精神層面,他們懂得欣賞女人的真正的魅力。且有錢人喜歡和家人朋友交流,他們往往擁有長久而幸福的婚姻。
他們不依靠消費來享受生活,他們的快樂和滿足更多地與家庭、朋友、宗教、財務獨立和身體健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