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入醬酒,陳先保跨界「失蹄」? 入股的酣客君台接連受罰

2023-07-15     打遊戲的老梁

原標題:闖入醬酒,陳先保跨界「失蹄」? 入股的酣客君台接連受罰

得益於較高的議價能力和豐富的場景營銷機會,近年來,儘管中國白酒總產量呈連年下降的趨勢,但醬酒賽道依然競爭激烈,並成為企業尋求增長的又一機會點。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醬酒在回歸理性的同時,正在從粗放型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醬酒已進入品質好、品牌化、渠道競爭的階段。

2022年,大批量業內外資本和企業入局醬酒。5月,黔國酒業集團與上海開藝設計集團簽約「茅台鎮6000噸大曲醬香基酒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0月,奇點國際宣布擬於茅台鎮成立全資附屬公司「貴州國峰」;同月華潤啤酒還以123億元控股金沙酒業。12月,「瓜子大王」陳先保旗下的江洽食品也入股貴州酣客君台酒業。

海納機構總經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理事呂咸遜在華創證券大消費論壇上預測稱,2023年下半年、最遲2024年春節,將開啟中國酒業新一輪復興期。醬酒一定還是明年中國酒業最好的賽道。

目前在投資醬酒的資本或企業中,相比其他,食品企業洽洽的入局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作為「中國炒貨第一股」,洽洽食品曾憑藉著消費崛起的時代紅利登頂瓜子行業。但2022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半年報披露後,公司股價連續跌了4個交易日。究其原因,是機構認為洽洽的業績增長低於市場預期。在業內看來,陳先保此次跨界白酒,無疑是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那麼將目光轉向這家被陳先保押寶的企業,酣客君台的發展如何?

接連受罰,醬酒亂象不斷

據悉,酣客品牌創世人名為王為,曾是一名國企幹部,後來選擇下海經商。酣客則是在2012年醬酒的最低谷時被他帶入行業。他認為,「酣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並稱自己是「一流的酒鬼,二流的作家,三流的企業家」。

資料顯示,酣客君台為貴州酣客君豐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酣客君豐」)子公司,後者由2014年成立的酣客酒業與1996年成立的君豐酒業合併而來,目前擁有茅台鎮名酒工業園區榮昌壩生產區和合馬生產區兩大生產基地,年釀造規模在6500噸左右。

據了解,酣客君台項目位於赤水市復興酒業園區,建設用地為324.7畝,主要包括行政辦公樓釀酒生產車間、陶壇酒庫、制曲、包裝車間、含原料庫、配料庫、塔庫、成品庫等。

從投資情況來看,酣客君台項目總投資高達12億元,勞動定員2300人,其中生產工人2000人、管理人員300人,總建設周期為24個月。目前,該項目第一期工程預計12月初投產,二期全部建成投產後,產能達到1萬噸左右。制酒生產車間240口窖池已建設完畢,項目建成後可達到1440口窖池。

此外酣客君台二股東酣客君豐官網顯示,應仁懷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公司正全力推進第三期產能擴建,預計2026年年產規模達到27000噸。洽洽的到來,或許會加快酣客君台產能擴張的速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酣客君豐一邊宣傳有萬噸自有產能,一邊卻有著委託代工的經歷。

早在2020年12月,酣客君豐就有一批通過委託代工方式生產的酒被通報處罰。資料顯示,當年中創絲路酒業有限公司在初步考察後與君豐酒業達成合作意向,並向其對公帳戶匯入預付酒款10萬元。但由於生產時間緊,君豐酒業便委託了有生產資質的企業灌裝生產這批酒。

而關於這批酒的包裝設計,君豐酒業還使用了和國家名稱相近的商標「中囻杯」,並在宣傳語中用了「惠民商標」「徹底打破行業暴利現狀」「文獻記載『囻』與『國』音意相同,寓意為以民為本的思想,中囻杯品牌就要走進民心,服務於民,創造百年品牌,樹立萬眾品牌」等描述語言。後續君豐酒業因違反相關廣告法被罰款了10萬元。

事實上,目前國內醬酒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然而在造富效應下,部分酒企為了快生產、快銷售、快回本而選擇委託代工的情況依然不少,酣客君豐只是醬酒賽道亂象的一個縮影。

在2022年7月,酣客君還曾因「廣告中含有虛假內容」遭到遵義市綜合行政執法局10.07萬元處罰。彼時酣客君豐解釋稱,此事系地方經銷商對總部品牌信息存在理解偏差,在經營活動中誤用宣傳性詞彙,從而造成了部分內容歧義。

2022年11月,酣客君豐又因涉嫌污水溢流被遵義市生態環境局仁懷分局行政處罰,處罰金額18萬元。據悉,該處罰是由於租賃三車間的廢水、鍋底水管道堵塞,而造成的廢水溢流。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稱:「白酒產業是一個典型的時間產業,要警惕『一夜之醬』帶來的極大風險。」山西證券日前也在研報中指出,醬酒進入中場,品類熱已經過去,「品類+品牌+組織+營銷」的綜合競爭模式開始呈現。

焦慮的醬酒入場者

根據酒業家《2021-2022中國醬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醬酒產能約60萬千升,約占我國白酒產能的8.4%;實現銷售收入1900億元,同比增長22.6%,約占我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的31.5%;實現利潤約780億元,同比增長23.8%,約占我國白酒行業利潤的45.8%。

不到十成的產能卻貢獻了白酒業將近一半的利潤,這無疑令各路資本都想擠進醬酒這個賽道里分得一杯羹。

據統計,截至2021年初,仁懷市共有1779家白酒生產企業,其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酒企有346家,擁有小作坊登記生產許可證的酒企有915家,無登記生產許可證的有266家。在利益的引誘下,大量不符合規定的酒廠、小作坊湧入茅台鎮,貼牌酒、制販串酒、蹭名酒熱度等亂象叢生。

有業內人士稱,醬酒從生產、釀造、儲藏到成品銷售至少要5年時間,此外還要考慮較長的存放周期和市場培育周期。換句話說,前期的大額資金投入對於新入場者來說是一個考驗。

「賣白酒不像想像中那樣簡單,還是需要深耕市場,做好自己的渠道或者模式,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投入的。」一位葡萄酒運營商稱。

據了解,在2022年8月,酣客君豐方面曾表示,會退出所有的渠道經銷商,只保留自己主體公司,意義在於「經營管理回歸,重心放在生產端酒廠的基建和主題公司的經營」。一個月後,酣客君台的實控人就變更為了陳先保。

有業內指出,酣客君豐將現成的項目拿出來合作,或源於自身資金緊張。酣客君豐旗下較為知名產品酣客醬酒,雖已經小有名氣,但尚未完成大的破圈。

此次江洽食品入股前,酣客君台註冊資本為2億元,酣客君豐為第一大股東;股權變更完成後,酣客君台註冊資本提升至4.08億元,江洽食品以51%的持股比例取代酣客君豐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而後者持股比例由79%稀釋至33.32%。

從股權信息來看,江洽食品和洽洽食品並無直接關聯,前者不在上市公司的序列中。而從公司註冊資本看,江洽食品前期實際只對酣客君台投入了2.08億元。在白酒專家蔡學飛看來,江洽食品進軍醬酒,一大優勢就是洽洽食品遍布全國的超980家經銷商,或許能在醬酒招商方面給予支撐。

除此之外,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還分析認為,當下酣客君豐缺乏資金,洽洽也想進入一個更高毛利的一個板塊。在醬酒的2.0時期,酣客君豐從品質到圈層的營銷的玩法,對行業來說有它的差異化,兩方應該來說是屬於各取所需。

「看似酣客君豐被江洽摘了『桃子』,實際上也是江洽給酣客君台續了命。」有專家對此評價稱。

據悉,目前江洽食品和酣客君台旗下只有2類「酣客君台」商標,尚無其他酒類商標。而在未來的產品銷售式上,業內認為,酣客君台項目並非處於仁懷核心醬酒產區,未來可能有高端產品,但大機率以大眾醬酒為主力產品。

隨著醬酒品類擴容逐漸完成,以及經濟下行帶來的嚴重消費降級,這一行業也迎來了大眾消費3.0時代,100元至300元的平價醬酒產品逐漸被消費者青睞。

但即便在這一趨勢下,高品質依然很重要。平安證券研報表示,當前醬酒已過了「遍地是黃金」的第一階段,從而進入「大浪淘沙」的中場階段。這也意味著,在醬酒賽道分化加劇且入局者眾多的背景下,高品質才是長期發展的關鍵。

據酣客君豐內部人士稱,洽洽同酣客君豐的合作只是控投其中的一個酒廠,而且是習水的廠區,獨立運營似乎是一定的,其建設也需要一個時間階段。酒的引擎是裝上了,能不能飛起,或許能飛多高,要看洽洽裝多少助推火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69f174fed54f8069e9b1451a3e0a1d5.html